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店岸



顾珊珊/文
    在冶金园(锦丰镇),店岸镇的历史甚至早过锦丰镇,大约有140年历史。
    140年前,大批人涌来围垦江心中的“盘篮沙”,江岸上逐渐开起店家,由此形成一个小集镇——店岸镇,据说,这就是店岸得名的来历。
    今年65岁的店岸村老书记、地道店岸人朱祥法就是这么听长辈们说起的。
    岸上小镇
    其实,店岸镇曾经名为“福兴镇”。过去,人们寄信到店岸,信封上的地址只要写“无锡北门外福兴镇”就可收到。可“福兴镇”这3个字从来没进过老百姓的心里,习惯了“店岸”这个名字,老百姓们不曾改口。所以,尽管“福兴镇”曾经被刻在店岸镇东巷门的砖上,可这个名字到底没有流传开来。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邮电局的邮戳上才将福兴镇改为店岸。
    据记载,民国初年的店岸街市繁华,有草房数十间,开店经商,一座玉皇庙,香火颇盛。然而,民国十三年,店岸镇东铁业店失火,这场大火毁尽了街道店房。于是,店岸新镇从头再来,繁华依旧——章记旅馆、染布坊、孙记油厂、施记茶馆、典当行、收花处、日用百货商店、农具小店等生意兴隆。
    解放后,店岸镇演变成店岸小乡,又设置为店岸片5个村,又经过2004年、2013年的规划重置,4个村落合并为店岸村。朱祥法听说,店岸成陆最早,是锦丰地区最古老的一个名字、一片土地。
    1978年从青岛当兵回来后,朱祥法一直没离开过店岸,曾担任店岸村的书记,如今退休仍留用在村委工作。
    他生在店岸,儿童时代亲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吃食堂大锅饭和3年自然灾害,他记得店岸除了种植棉花和水稻,还种植过蓖麻和炼制薄荷的作物。过去,店岸的羊肉和长江鲜很有名,鲥鱼、刀鱼、河豚和螃蟹等水产丰富,只卖几毛钱一斤,但即便如此,普通农家也不大能吃得起。店岸街道上只有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才能常有长江鲜。武进的渔民在一干河外口长江捕捞长江鲜,而店岸的农民有时候也会偷偷撒一张网,捕点江鲜解解馋。
    过去,店岸老街没有改建菜场时,小摊摆满街道,人挤着人通过。经过几次拆除、改造,如今的店岸老街仍留存着光绪末年的建筑,然而已显破落了。大部分的店岸人已经被安置住进新建的动迁小区,在街道里经营的大多变成了外地人。老街虽不似从前般繁华热闹,倒也充斥着生活的气息。
    店岸记忆
    店岸最惨痛的记忆是店岸惨案。而这起惨案牵扯出店岸的一段红色记忆。
    抗战期间,店岸地下党暗流涌动,店岸设有一个联络站,店岸镇东恒丰3组陈裁缝家就是地下党长期从事地下隐秘活动的地点。包后昌、焦康寿等中共地下党领导和地下联络员施召歧频繁在店岸活动。地下革命者朱云标被日本人杀害在店岸镇乡公所。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2日,在店岸镇西的曹希墨庄园(今店岸村红光片13组),四五百人出席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大会。几年前,朱祥法也陪同记者去采访过当时的地下工作者、90多岁的店岸人施金宝。然而,那段抗战记忆到底已经不能够完整重现了。
    朱祥法带记者去看看店岸的老厂区。那片10多亩的土地,聚集着十余个小工厂。
    1969年开始,店岸在锦丰地区率先建起村办企业黄纱布厂,1970年办了“920”菌厂,1971年建办全镇第一家村办企业电热电器厂,相继办了红光刀剪厂等企业。40余年后,电热电器厂、红光刀剪厂等得到了较快发展,仍在店岸继续经营着。这些工厂规模虽然不大,却体现了店岸人的经营思路。
    经营,仿佛是自店岸镇得名以来,店岸人一直就相信的出路。
    店岸人经营办厂,给店岸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今天,精良刀剪厂的外地员工比例不足10%,大部分录用的仍是店岸本地人。
    现在,沙钢及玖隆钢铁物流园也都建在店岸的土地上,店岸境内,除沙钢大企业外,大小企业共有60多家。
    因为办厂,增加了农民收入,店岸的茅草房统统换成了砖瓦楼房,而如今,大部分店岸人住进了公寓里,住进一干河沿线的风景里。
    新建的店岸大桥,桥体蓝色,桥面宽阔,对应着同样蔚蓝而宽广的天空。
    南面一座水泥板的老店岸大桥仍在使用,桥两侧是傍河而居的老店岸人家,屋前水杉林立、一干河清澈的河水流淌,一道绝佳的乡村景致。一位老人见记者拍照,笑眯眯地凑过来瞧:“哟,真好看。”其实,记者捕捉的正是他们每天居住着的店岸。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