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元宵节,民俗的一场狂欢

徐琳瑶/文
/ y4 Q: E4 l4 B: a* I4 l3 G. \* z  年的脚步渐行渐远了。: A* p. S; g- M. }
  过了除夕的隆重、大年初一的欢腾,吉庆的鞭炮声还零星欢撒在整个春节的祈愿里。作为春节的最后狂欢,“闹”元宵这一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佳节传统将掀起春节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民俗高潮。这一天里,各地的人们以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耍龙灯、舞狮等各种形式欢庆佳节。那么,属于我们的元宵风俗有哪些呢?透过我市几名文化工作者和市民的记忆,我们共同来追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闹元宵的别样风情。: r$ b, B3 P/ H' I  v7 ?  j
  杨舍堡城
' Y1 b% n# P% v1 n  闹元宵
! q4 v4 g# V8 i- ^/ e6 a$ z5 r3 B  元宵赏灯作为元宵节的传统之一,有传说始于东汉明帝时期,逐渐传承开来,成为闹元宵必不可少的一大特色。只是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张灯闹元宵的习俗有着不同的特点。
' _/ y6 _; [7 M9 d! s  我市的元宵灯节历史悠久,追溯其起源,则是颇负盛名的“杨舍堡城闹元宵”。在境内杨舍居住和生活了多年的我市老文化工作者包文灿对此颇有研究。“明朝嘉靖年间,杨舍新造了堡城,具备了举办元宵灯节的资格,当年元宵节,由江阴县令亲自倡办,命周边的乡镇组织灯队进堡城。由次以后,每年元宵的杨舍灯节都牵涉到四乡八镇,其范围之广、灯火之美、影响之大,江南独一。”据包文灿介绍,杨舍灯节可分三部分,即家家户户挂灯笼、乡乡龙灯聚街头、街头巷尾调狮子,形式多样,内容甚为丰富。
: _& |  {3 ]: {  然而,令老人觉得惋惜的是,时过境迁,杨舍灯节的元宵传统早已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失传,每家每户、每个商铺、庙堂、作坊都要挂灯结彩闹元宵的喜庆以及调龙灯穿梭杨舍城内东西南北四条街的热闹只能存于他年少时的记忆中了。
5 [! @' z: j, Q/ J# i7 S  三兴元宵锣鼓+ Y8 A, U/ Y" o+ w4 y, }
  然而,传统文化总会被新的形式取代并延续。没有了灯会,元宵照样年年要“闹”起来。三兴元宵锣鼓就是一个传承代表。5 t$ n) d  y" b
  在三兴办事处工作、从事多年史志工作的葛德本最近可忙活了。自三兴元宵锣鼓这一传统民俗于2008年申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葛德本和三兴街道的人们就一直在为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积极做着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三兴”,葛德本对元宵锣鼓情有独钟。“元宵锣鼓,旧时作为闹元宵的主要项目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我市流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以三兴地区敲打的元宵锣鼓最负盛名。旧时每逢丰收之后和春节期间,人们欢聚一起,敲打比赛,其乐融融。解放后,三兴锣鼓敲得更热闹,逐渐发展成为沙上一带的传统风俗。时代发展,直到如今,每逢节庆日,村里有青年结婚,老人祝寿,慰问军烈属,欢送新兵入伍,等等,敲打元宵锣鼓仍是三兴地区一项不可或缺的节目。”葛德本年轻时也喜欢敲打锣鼓,对于三兴锣鼓的内容自是了然于胸。“元宵锣鼓一般由四个人配合敲打,乐器有大铜锣、小铜锣、钹、皮鼓四样,而锣鼓曲目则流传有30多种,主要曲目有‘花七句’、‘朴浪头’、‘双龙会’等,而这几种也是至今广为流传的锣鼓曲目,其余20多种则已不为多数人所熟知。”
2 j* w( I$ j, G  据葛德本介绍,元宵锣鼓一般同时伴有舞龙舞狮,由此看来,包文灿所说的灯会闹元宵中的“调龙灯”和“调狮子”的风俗并未失传,相反,在新时代里正以别样的方式歌颂着生活的欢乐和美好,现在在我市三兴、锦丰、南丰、金港等地,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的场面在各种喜庆佳节里依然到处可见。
$ P+ j% ]0 o- I6 \9 L  吃“团圆”、接灶神、照田财6 z; D, N  o0 N% L, O! E4 Z  @
  元宵佳节,在我市城乡各地,还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元宵风俗目前还被人们代代相传。1 P$ U; T; L/ A3 i$ o6 S
  “吃”是元宵节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45岁的赵女士老家在合兴,嫁入大新镇的夫家已整20年,每到元宵节,有一个传统习惯她是一定要遵守的,就是请合兴的娘家人去她家过元宵,吃团圆饭。在大新镇,尤其是年旺街一带,由于传统寺庙的兴盛,每年的元宵节都是当地极为隆重的节日。这一天,赵女士通常早早就买好了菜,鸡鸭鱼肉、虾蟹蔬果应有尽有,为的就是为娘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元宵团圆饭。到了晚饭的光景,她还得准备馄饨和汤圆,据说这是元宵特有的美食,象征吉祥和团圆。赵女士说,这种吃“团圆”的风俗,据她所知,不仅在大新、合兴有,而且还普遍存在于张家港北部沙上一带。
  e1 N7 N$ ]+ |  还记得年前农历十二月廿四“送灶”的风俗吗?按习俗,每年春节期间、正月十五这一天要将这位灶神接下来。张家港南部地区、尤其是河阳地区恪守“接灶”这一传统风俗较为突出。家住我市凤凰镇的民间文化工作者虞永良告诉记者,旧时接灶甚为讲究,沿传至今已经化繁为简:主要就是将灶神重新供于灶神龛,和送灶一样,接灶也在灶上摆上凹菱、荸荠、苹果、桔子、云片糕、糯米小圆子、糖等,同样也要点香、烛,向“灶老爷”磕头。虞永良说,现在虽然大部分人家只有煤气灶了,可是很多人家还是在煤气灶上搁块板来祭灶,以示不忘传统,以求保家宅平安。5 M& q" K; e2 Q+ X# J/ c
  市民许小姐今年25岁,要过元宵了,她总想起小时候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头去田间“照田财”的欢乐。“在田间围着一堆堆烧柴的火,火光透亮,喜气洋洋。听长辈们说,这一风俗在整个张家港地区都甚为普遍,只是叫法不同,沙上地区叫‘烧毛虫’,江南地区叫‘放毛柴’、‘照田财’。可惜现在粮食田地少见了,再也不能去烧田财了。”“正月半,照田财,你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挑一棵,烧一锅,吃得肥头胖耳朵……尽管形式渐淡,人们对于元宵佳节别具风情的民间风俗仍是难以忘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