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重温这些久远的过年习俗


, M) B0 X5 _  B# R9 d     年、年、年,中国人热爱年,然而,这一代的中国人爱年总不如老一代人爱得深切。) O/ j* L7 }, r6 J
    老一代人遵循着的年习俗,穿越“澎湃”的时间,到这一代中国人手里,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2 v) A5 n; B: U# }6 S
    好多人说现在过年没意思,其实是,我们把这些“过年的意思”都留在了过去。1 F6 |( L- |: u0 Y/ Q

5 @5 p* J4 P8 J- l   【送灶神】
( Q4 P: u7 X6 V+ i  y    时间:腊月廿四7 M+ T& v1 n* C; Z* r
    采访对象:戴玉兴,经开区(杨舍镇)史志办工作人员
. m4 T- O7 Z" v7 X' t0 u  r    送灶神的风俗至少从北宋时就开始了。- D  M- a. F4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这是南宋范成大的《祭灶词》,生动描述了当时民间祭灶的场景。& b% \) O6 T1 e- k
    在今天的张家港,送灶神依然是民间重要的风俗。腊月廿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忙着在灶上点香烛、摆上菜肴和团子、烧纸钱,恭送灶君上天。“准备酒菜佳肴,是要买通灶君的口,不让他去玉帝跟前讲人间的坏话。”戴玉兴说。. o8 Y  F+ g; T4 l  z4 y
    在戴玉兴小时候,他还见过跳灶王的习俗。当时,乞丐“花面杂裳”,扮作灶公灶婆跳灶王,而且,从十二月初三起,贫穷人家的孩子三五成群,也扮作灶公灶婆,手拿一根小竹棒,挨家挨户讨钱粮,每到一户门口,边跳边唱上几句吉利话:
! j/ Z+ P& G& [; R- k" W! T    风吹腊月到,灶公灶婆上门跑。打点利市钱,一年到头好运道。
$ f. ^0 @+ n3 F3 Y* I9 w! v7 M1 l) G. o    这个时候,为讨吉利,家家必有钱或者糕点、馒头、糖果送给小囡。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消失不见。7 m$ O9 I5 w9 I1 f7 y3 ?7 }
    送灶神以后,还要接灶神,杨舍地区接灶神的时间是在正月十五,而沙上地区则不同,大年三十就接灶。+ N- h) m; }$ ?0 @5 o

; E3 S! `$ x0 N' o    【年夜饭】【祭祖】 【掸檐尘】【守岁】7 b" X5 c/ j1 V2 z( e
    时间:除夕% S' a% a; i( ^: C
    采访对象:杨子才,沙上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T; Y5 l/ b' O) j
    在沙上地区,年味从腊月初八开始越来越浓。2月10日,杨子才在锦丰家里蒸起了糕和馒头。沙上人似乎都开始忙着过年了。6 C2 M1 H% N) Y2 s8 ?+ U1 k
    除夕那天,对于沙上人来说,最要紧的是两件事——祭祖和年夜饭。“沙上人祭祖要准备八大碗或者十二碗。以前祭祖还要进祠堂。”杨子才说,祭祖对于沙上人乃至张家港人都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以前祭祖一定是在除夕,而现在,有人说祭祖得赶在立春前,今年立春早,许多人把祭祖的时间放在了送灶和除夕之间。: T- I. ~; ?3 f; o
    除夕夜的团圆饭,就是年夜饭,这一桌菜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以前的人就盼着年关的这一顿,因为,平时桌上见不着的鸡鸭鱼肉,除夕的这一顿都能有。杨子才的家里沿袭着沙上的一个旧俗,年夜饭的最后一道菜一定是一碗碎肉粉丝汤,寓意长寿。年夜饭烧得多,连同一张厚厚的、黄黄的锅巴盛在筲箕里,这叫“陈仓”。
7 ^! U) x0 ]; P0 A2 z    年夜饭后,一家子还得吃上一点红枣小圆子。然后,接着搓圆子、摘菜心,这是为年初一的早饭做准备。年初一早晨,当家的那个男人会起身为家人准备一顿早餐。这可能是一年里的唯一一次。杨子才作为男当家的,从结婚的第一年就开始做这顿早饭,已经51年了。" k3 T0 W) c0 Q* v5 a
    除夕那天,每户人家都要打扫卫生,这就是掸檐尘。屋里屋外、上下角落,这在以前,还得打上“蒲包印”——用小蒲包装上石灰,拎着从屋里打到屋外,从晒场打到水栈,从屋檐打到坑屋,为的是驱邪消毒和清洁美观。
7 ~% {1 X4 |/ n    除夕晚上,还有一个重要习俗,那就是守岁。杨子才说,现在很多人家仍在沿袭这个习俗。
$ c; W! T0 l& x1 Y/ K( @& S+ T% Y4 n0 N
    【贴春联】- P/ S, y6 Y& H. }! O, j" y8 ]
    时间:除夕! S2 _" u5 \* g. v- f
    采访对象:黄浩松,退休老教师8 `0 h" }8 J3 F2 g
    春联起源于桃符,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g  @: }$ ~  B: A( l( ]
    临近年关,省书协会员、我市退休老教师黄浩松特别忙碌,每年他都要写上百幅春联送给亲友,就这样一晃已经30多年了。他从互联网上下载春联大全,然后“融会贯通”,自己拟一联写给亲友,都与当下和亲友本人有关,包含着他对亲友最真挚的祝愿。比如他写给女儿女婿的一副:东风催春江山秀,莺歌暖心天地春。这一联里就含着女儿女婿的名字。
  B+ n( `4 G  r& |8 |( Z    黄浩松曾经研究过春联的来历,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之一。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R6 k4 ~) N) m  x4 l! w) u/ `' m
    黄浩松小时候,大红的春联只见于大户人家门口,然而,3个月,纸张就褪色了。而今,借着“万年红的纸张”,今年贴上的春联到明年除夕揭下来,仍是鲜红色。
- r; R3 {% a+ S- u5 x$ \    黄浩松家的春联必然要等到除夕才题,过去有句俗语说“大年夜打浆糊——贴对”,说的就是贴春联。题完春联,撕下旧联,黄浩松和孙儿一起贴上新联,有着传承的意味。* {$ W: l; Z- P0 v+ R! O6 t( V
& G- m* b) X* k. f
    【摆饭山】【七姓饭】/ }' r) d  |, ^3 l# ^1 i- O
    时间:年初一5 @% v, z) \0 `& `! F
    采访对象:虞永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 Y! {1 ?2 X5 t    年初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港城,这一天有不少的习俗。
. y1 K  s( w; w6 c" A7 {/ a    民以食为天。先说吃食吧。年初一的早晨,一般吃团圆,讲究情调一点的也会放几粒红枣或者蜜枣。午饭吃饭或包馄饨。馄饨形似元宝,兜财。准备馅料时,菜板要剁得叮当响,让四邻八舍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馄饨皮子要捏严实,叫“捏小人嘴”,使之不能搬弄口舌,滋生祸端,以示吉利顺当,诸事如意。晚饭则是吃长寿面,喻示全家康健长寿。2 X) Z5 P9 ^. q( h; r) ?' R9 ^
    这一天,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叫“摆饭山”。饭山是用年夜饭多余的饭盛在饭箩里,用锅巴覆盖其上,中间插上冬青松柏枝(喻福禄寿)、芝麻秆(喻多子多福、生活节节高)、秤(喻称心如意)。饭山放在挂着福禄寿三星图的北墙下。过年初五取下,仍可食用。1 M0 d* S! g2 o
    孩子们在这一天干什么呢?早起给长辈拜年后,提着饭篮或布袋,走街串户向7户不同姓氏的人家讨饭,称为“七姓饭”。这时,遇到孩子上门“讨饭”,各家各户都拿出饭、米、糕点、糖果等笑脸相迎。据说吃了这种讨来的七姓饭,孩子们能平安成长。6 K$ a% i6 F/ }1 ^
    此外,大年初一,有许多民俗忌讳:不动土;不洗衣提水,不摇船,忌惊动水神;不说脏话、粗话,尤其是不说不吉利的话;不同人生气、吵架,孩子即使有错,也不能打骂;不往外泼水,不往外扫地,不开后门等。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迎财神】. Z% P* e7 h( ]3 |
    时间:年初五
/ E" z9 f8 R  i' f2 v    采访对象:朱永平,市委党史办工作人员- l5 n6 G6 l4 T4 b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年初五“迎财神”这个习俗被越发放大。
# g2 _8 c5 r. V    清顾铁卿《清嘉录》中引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所谓“抱路头”,也说“接路头”“拜路头”,俗称迎财神。" I/ H; B# v; ~/ N* T  i
    春节期间有诸多禁忌,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商店不能开门等。到了年初五,这些禁忌就可以打破,所以有“破五”之称。过了这天,人们重新开始正常工作和生活。9 O# ^' {) s5 v/ f, m
    传说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民众认可度最高的财神爷是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的赵公明。对于渴求财运的行商者来说,在财神生日那天开张营业,焚香礼拜,有着赶在其他人前头接下财神、期望财神爷能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中财源滚滚、日进斗金之愿景。
) r- \, B* ], Z1 ]3 P! B    讲究的商家往往年初四就要做准备。“接路头”时用大红飞金纸马,斋供食品荤素俱全。年初五这天,商人们闻鸡鸣即起身,大开店门,给供奉的赵公明神像上香,率领伙计“拜路头”。礼毕,大放鞭炮,给伙计包上红包。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祝贺开市,俗称开头盘。
; U! y. o; {" g3 @, d1 U  B, ]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迎财神”的仪式已经简化,大多以放鞭炮为主。而且不仅仅是商人,普通的家庭也会在年初五的清早大放鞭炮,祝愿这一年财源广进。
; |; K4 X. q& I5 |1 E' X8 l+ e8 H5 N' ]& V3 T; o
    【闹元宵】【照田财】3 K) w! w' D) q& p: t  R/ g
    时间:正月十五3 V' }3 G  W8 X/ {
    采访对象:葛德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8 K1 r7 G1 M5 R- _6 A! }
    “正月里闹元宵,家家户户挂红灯”,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圆,同庆佳节。旧时,各地敲锣打鼓,扎制各色彩灯张挂,有调龙灯的,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扭秧歌的,有敲打元宵锣鼓的,表演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1 ~# b, k0 T3 H! a! v+ a7 R* x* E% T    “正月半,照田财,田财娘娘到我们家来。别人家的菜铜钱大,我们家的菜‘盘篮’大。挑一棵,烧一锅,吃得全家门肥头胖耳朵……”两年前的“长江城·长江人”全国微视频大赛上,获得金奖的视频《照田财》中,八旬老人葛士洪一首《照田财》,勾起了无数港城市民的温馨记忆。
- c9 ]" ~+ X8 _4 i+ g    元宵节的晚上,男主人手持用芦柴、枯竹等扎制成的粗大火把,在自家的田块上舞动奔跑,边跑边喊与之有关的顺口溜。这称“照田财”,也称“照毛虫”,意在祈求少虫灾危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