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沙上学校》乐余镇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6-10-7 15:00 编辑
& s* ?6 N& k& h" b% E1 L, P9 H  J0 G% x8 q" n
乐余地区的私塾
0 n) b2 L) I2 I+ o' K; }8 y7 C8 N苏松年
9 Q; ~: t  C: w) P民国初期,乐余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小学,即所谓“洋学堂”,但数量极少,
% o, r3 }; j# e且只限于少数富家子弟和学校附近的学童入学。为同时满足家庭拮据和距离学
4 ], v) P( g- _3 g& N校路途较远的少年儿童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居家开办塾馆,自任塾师或邀人
6 t' x$ u0 Z( b7 r4 Z执教。于是出现私塾和“洋学堂”并存的局面。入塾就读的学生年龄不限,在
9 {* g( o  \+ I# m7 {5 @& K学时间一般3~5 年,教学内容多为《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1 O' y* L, n; A* R$ B
和“四书”、“五经”等。间或开设白话文、应用文、毛笔书法、珠算运算等实
% `) d# E, J1 R; d* e% ~2 l2 M, x用课程。私塾以生养师,学童每年交米若干作为学费,一般为5 斗至1 石(40~4 z% U; h- n, n" k
80 公斤) 不等,家境困难的学生家庭也可部分减免。私塾教育方法严厉,稍有
; Z4 i8 V/ D  N+ v, E& Y% Q6 g( U过失即受塾师责罚(“打手心”、“立壁角”之类),顽皮的学生更甚。
/ {5 `/ i' f& p境内的私塾主要有如下几所。, F# S( W9 C/ L7 Z
陈宝善私塾,馆址在今扶海村。1930 年,陈宝善居家设馆,延请茅丕文执
( l/ n6 b, Q# S) ]: R/ L- Z# N  c# G教。1935 年陈亲自授课。1945 年,因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多转入用白话文课本
( w% Q3 z) |# l5 u教学的“洋课堂”,塾馆停办。
; V$ X1 U1 j9 S& U  _茅千忠私塾,馆址在今东兴村。1935 年,茅千忠居家设馆开办2 个班,自; a- C) B. J, b4 [
教1 个班。另延师执教1 个班,收学童80 多名。新中国成立前夕,私塾停办。
; Y. u/ S' r: D' L2 @" s; _周鉴明私塾,馆址在今东兴村。1936 年,周鉴明居家设馆执教,收学童20( M: j: f# D5 ~: h* @- X6 U7 m
人。1946 年,私塾易名私立同兴初级小学,弃私塾教材启用国语课本。1950 年
9 F, `( B8 z& G7 U春,同兴初级小学并入东兴小学,周也随之成为小学教师。$ g4 j6 w" ~! k6 g- B# w. c0 \; [
陈扣仁私塾,馆址在今永乐村。1939 年,陈扣仁居家设馆延师执教。1943+ i/ F, H% {5 T- K% d2 q, c
年,塾师年迈跛脚,私塾即停办。$ h4 d- Q4 o1 b6 ^$ W" _
许亦卿私塾,馆址在今乐余村。1944 年,许亦卿居家设馆自教,招收贫困
" e0 n) i, P) |4 u子弟入学,学费微薄,甚至减免。1949 年夏,私塾停办。
4 q. n, e6 ?2 C! R, u0 {% _$ h/ k7 Z, D
潘旭亭私塾,馆址在今闸西村。1945 年,潘旭亭居家设馆自教。1948 年私; W+ n7 n7 I! g5 ^1 W
塾停办。
2 }: a; s5 O. X- p0 G以上各所私塾,均为私立,教学国文和算术。经费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维
% N. n; \0 y0 T" J) ]' g% D持,不足部分由办学的士绅筹措。教师每月除学校供给伙食外,约有4.5 斗米酬. e8 I8 ]; C* H
贴(每斗约20 市斤)。学生学杂费缴纳3.4 斗粮食,上半年为麦子,下半年为大/ `/ x' n2 p+ w' Q9 {% S. d
米。- W! W* f' s! y' o: |* N
+ y# D" e& o: n/ a! u1 e
乐余地区的小学教育
# ]+ n' A4 q+ J2 J, y2 P苏松年; T  \) Y3 W! [9 Y) ?; r
1915 年,茅怜时在今闸西村创办朝山港初级小学。1919 年,张渐陆在今双
0 B$ Y; z3 |1 i( i桥村创办双桥初等堂。1922 年,杨笛舟在今庙港村创办蒋港小学,1924 年,苏* ]/ N, }5 ^  a6 c* U& o8 E
良卿在今文兴村创办封头坝小学。1935 年,张渐陆在乐余镇创办乐余小学。之
0 ^- B8 E! }2 T% T* [% R后,本地乡绅和学界人士又陆续办起规模不等的小学16 所。至1949 年,乐余地
9 P+ ^1 V' N' s' c4 W* O  n区共有公立、私立小学校22 所,学生1946 人,教师69 人。进入这些小学校就读
; c0 n7 v* K1 e, d的学生,大多是经济条件中等以上的农家子女和市镇居民的子女,偶有贫苦家1 V8 _; T5 C2 x4 ^' l& I. ?
庭将子女送往学校读书,以求“书包翻身”,但这些学生往往因经济因难而中途5 u  r3 n# v2 E, j1 U  W- D
辍学,读完小学课程而毕业的学生很少见。- \$ |% e" z! R! O0 E, W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维持原有教育秩序的基础上,通过私立公助,
7 ?: i! E$ @/ V逐步将私立学校转为公办学校, 并在公办小学附设民办班。于此同时,政府鼓
- D& w4 K3 f2 c5 K  ^( f励群众创办民办小学,吸收社会知识青年担任民办教师。一时入学人数骤增,! p* m+ _# v) p  {; Y! @1 i& {
学龄儿童入学逐年有所增加。至1958 年,乐余地区社会办或民办小学发展到34% f7 o; g3 m% X8 b/ ?: I7 u" C! V8 V
所。% j* C9 s7 O6 @) I/ x- T7 O, W* E, }
1962 年,国家整顿教育事业,收缩小学教育规模, 同时发展耕读教育。
5 X" }) y2 r: Q7 _4 [- Sl983 年,在普及小学教育“四率”达标验收中,乐余乡成为沙洲县首个达标单. ?2 C9 ?+ S$ ?+ x8 @# l
位。1986 年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调整全乡小学布局。1991 年11 月,全镇小学2 w" H1 ^* ~& d1 k+ u4 ]9 v
全部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1991 年后,为优化教育资源、确保教, l6 P) y9 A+ Z( f2 \- |9 A
育质量的提升, 又多次对小学进行布局调整,1991 年合并6 所,1998 年、2000
. d- A- S2 t- l, ^年和2001 年每年合并2 所。至2002 年,全镇仅保留乐余中心小学、双桥小学、
4 ~$ ^, w( J2 K3 R7 i0 Z! `曙光小学和光文小学等4 所小学。至2010 年,全镇所有小学全部并入乐余小学。( p. B# @5 p3 r$ M. {
新中国成立前,小学学制实行“四二制”, 开办一至四年级的学校,为初级5 K' D4 t8 \2 c' s9 [6 H! b% S
小学,同时开设五至六年级的学校,为高级小学(完全小学)。境内22 所小学/ Q7 R$ ~) Q& L  v7 u! ]( e
中,初级小学居多。开设的课程,一般有国语、算术、社会、自然、体育、音% f' n0 Y  b% g3 E5 N1 {+ x
乐、美术和手工制作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学制沿用“四二制”,课程设置并无
! t, c, c, e! w6 z大的变化。1962 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 初级
5 t$ M' U  z% p, [小学的课程设置为语文、算术、体育、音乐、图画和劳动等,高年级则加设历
# {! T2 o- z7 ]. X1 s$ z史、地理和自然等科目。1968 年开始,学制从6 年改为5 年。1979 年,各小学贯
! K7 C- w6 C& H/ f& B. n, W彻《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推行“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会考双科
) @) n$ d' D- g  G# a及格率和普及率)考核制,全面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学籍管理暂行, w* Z: W3 V: t* H3 ~8 ]& ^
规定》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1983 年秋季开始恢复6 年学制,课程设置
6 F, v3 U6 w7 E* C) C4 \' v除保留原有课程外,另增设政治和自然常识课,取消劳动课,同时实行考试和
# @4 R: V! G8 ]' `# J升留级制度。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
$ z/ |0 c; ^6 j训练(“双基”),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质量
5 y% P7 _! L$ L( s逐步回升。1991 年开始,小学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  |, C7 }6 a+ S4 z5 V
和自然社会常识等课程。  H+ |" W3 k" m& M/ F! n
; l: F5 c' Z; V8 y3 c

8 e7 i6 i, p  w7 x; N
0 i1 s# E; B+ T  k" K
; t1 p' p4 Y( c4 r4 O, j! b3 H2 k2 J1 n7 q, e* e
  T' I$ J2 [7 p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团结小学
! a8 c7 ~( ~8 N9 V8 R% n0 r5 H0 f朱宗林' {: D$ P1 L/ n% y+ m8 Q9 @& g
原兆丰镇团结小学, 位于常通港南畔, 坐落于兆丰镇红旗村境内。 学校始
/ p2 O% J) K# |" x8 w- T创于 1950年 3 月 , 初名为“常熟县团结乡私立生建小学”。 1951 年暑期, 由常阴
1 p9 G4 U& W3 m1 J/ @. n- s区人民政府批准, 命名为“民办团结小学”。 1952 年 7 月 , 经常熟县文教局批
1 Y" p0 s, `6 ^3 x- c# u$ [准, 转为公办小学, 更名为“常熟县团结初级小学”。 是年, 学校成立校董会。
$ ^# [9 S* k% b4 `6 m9 E$ g" u1953 年至 1961 年, 由常熟县拨款和校董会集资, 先后建造校舍 22间, 学校
- p: R2 ^" m1 c  `/ `9 b" H5 C初具规模。 1954年7 月 , 学校由初级小学升格完全小学。
( r/ ~9 t. s* X1 }! e4 |$ a学校恪守“严谨治校, 科学管理” 的办学理念,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t8 @* Y$ |" r" g) p& i赢得社会和周边群众的普遍赞誉。 1983 年至 1991 年的 8 个学年度, 学校达县
6 {% N; O# y: U7 U(市) 局规定的“四率” 或“八率” 得奖标准, 其中连续 5 个学年度, 被评为沙' g; Y0 T* x6 P& Z8 ]. z* q( J
洲县(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t/ u5 N, k; |& `5 k) S( U* q; ?“小学校也要闯荡大世界”, 这是团结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的目标追求。 如由) }3 C" o/ Z6 P* `5 ]9 T: O
陈鹤梅老师辅导、 培训的“贝贝 ” 足球队, 于 1985 年、 1986 年两次荣获县
9 r+ K4 L( N! [) M- @% V(市)“沙洲之春” 贝贝足球赛冠军。 1985 年, 由陆漱芬老师辅导的 “少先队创
  c0 b' R7 q/ e2 u: e9 n7 W造杯” 活动, 获沙洲县优秀奖。
3 a6 r% u: @# a7 A" ?1994 年秋, 团结小学迁移至已被撤销建制的原团结初中校园内。 校舍几经
$ u7 f, N2 l8 O4 p  {- E/ Z5 u5 I规划改造, 楼房、 平房错落有致; 校园数度绿化美化, 繁花似锦, 成为农家子& o$ W$ x; [/ s( j7 ^. ]
女接受教育的好地方。3 L4 @4 ^8 T( O8 X) L3 `# @
2005 年末, 学校占地 6500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开设6 个教- z' C2 |3 _+ G% j4 J1 f# G6 M
学班, 学生 254名, 教职工 1 2名。2 w; m. L$ r4 m$ w$ I0 A" t4 }" T
2006年8月 , 因学校布局调整, 撤销团结小学建制, 并入兆丰中心小学。" z& B+ f% U2 i  t! I- b
团结小学存续时间长达 56 年, 为兆丰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积
: M: u  K* u4 m, q7 b极贡献。 学校的历任校长为马占皖、 范仲敏、 郭明华、 朱廷宰、 顾忠达。; c) M, b- }7 ~8 u0 o3 J

/ D/ _: A$ a: f8 v( U8 C5 _  V红星小学
. n9 ^0 B, Z! p+ H朱宗林
+ B+ d' }4 z. l: O原兆丰镇红星小学, 位于红星、 红发、 红谊三个村的中心地域, 校园坐落$ g/ l2 k5 O9 i: h# z3 _
在常通港北畔。 1940 年创建初期, 热心兴办乡村教育事业的陆宗山先生租用济; e8 D9 V' v! D' e4 u
生圩农家吴广才的房屋, 开办一所一至四年级复式, 单班独教的初级小学。 校2 M' t" p1 M5 w1 {
名为“义成小学”(地处义成圩)。 当时教师工资及学校办公费均由南通县教育
" O9 x% b( c9 T  s2 z0 z局发放。
, k' O' s) l7 L# A/ y1942 年, 吴广才嫌小学生太嘈杂, 学校只得迁到济生五圩丰宗源家。 1944
1 ?: l( x: a* W+ a; U- S2 j' p/ H年奉南通县教育局的旨意, 学校又迁到义成二圩, 租用李金华家的住房作校7 Q. ]( B( L9 k
舍。 学校规模由一个班扩展到两个班。 1947 年, 李金华家因家庭人口增加收回
+ ^1 q$ Q3 K7 x( [了住房, 学校就借用沈金海家的住房 (即今校址) 作校舍。5 Q5 @& c7 }* p
1949 年春, 江南解放, 学校划归常熟县管辖。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学校" X, b# U; m5 p% _' r3 h6 P! n# E
获得迅速发展, 到 1950 年已发展成为有 3 个复式班的完全小学。 1951 年土改- U/ Q6 A) u3 N$ e1 i
时, 政府没收地主沈金海的住房和宅基, 划归学校所有。
, }, s: ~; T5 p3 a; h/ U+ L6 w) v1957 年, 由杨友德任校长, 未到任。 随后由沈鉴民、 郭宗仁相继任校长。* C. ^  Y- t5 j& I7 K
当时全校拥有 7 个班 (5 个公办班、 2个民办班), 学生有 398人, 教职工 11 人。  V7 v8 D8 T1 w2 D; n) F
1965 年, 红星大队为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困难, 在校内办了一个耕读
. j  m3 T. V0 Q, b) x9 V6 T班。 1966年因校舍不足, 由县文教局拨款兴建了朝西的 4间教室。
" Z1 R( C- g2 _0 a+ o1968 年, 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 学校改名为红星小学, 同时拆迁 2 间教室
( o3 t- e; S2 f/ A5 L# n! D到红谊、 红发两个大队办起了两所小学。 此时, 凡家住红谊、 红发大队的学生
3 i8 Y0 W, E; K. W& L; ]也都回到了本大队小学读书。 后因红谊、 红发两校生源不足, 又分别于 1978、4 B& D2 D3 A2 J6 i7 k
1983 年并入红星小学。
8 E. t6 a: |9 @9 M1968~1983 年间, 学校附设初中班, 开设初一、 初二两个班级, 学生 80 多
& M: Y' h; I7 D人, 初中实行两年制。6 `5 y/ G! u+ ~+ d+ M
1988 年, 施教区 3 个村的干部及学校负责人组成校董会, 当年乡教办补贴" E# S3 p0 G9 a5 H" j
15000元, 由红星村为学校翻建了朝南 4间教室。4 {& M, j% I3 e3 y' @
1990 年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 建造了多功能教室和图书室, 并砌围3 Y0 J7 x6 u6 n& u' Y3 ]
墙 72 米, 安装了校门, 还更新了课桌, 添置了图书、 乒乓台、 爬竿等活动器/ O5 g8 z/ o+ x" z) k
具, 总支出 27000 元, 该款均由施教区的 3 个村、 厂上交教育附加费中抵算支3 ]1 K7 k) a' g- m# L
付。 校园内种上了花草树木, 美化了环境, 旧貌换新颜。 当年九年制义务教育
5 f( A8 \3 }5 ~* O  l3 v' A. E达标验收合格。% U; {0 ?0 B9 S- U6 z: c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了校风、 教风、 学风的建设, 教学质量" f+ i% I0 e  X  L9 {
稳步提高。 2003 年8月 , 因辖区内学校布局调整, 学校停办。

TOP

呈现科教办学特色的兆丰中心小学& X0 t, D! C. P  N& x0 l8 t
朱宗林8 F4 c; o5 U2 ?8 H! k5 N, R. V
兆丰镇所在地原是一块新沙。 1945 年始形成集镇。 当时, 距离兆丰镇东市9 Q& h. U. U2 Y2 c6 z( Q
梢不远, 还是滔滔的江水, 后次第成陆并围垦成田, 吸引沙上西部地区的居民
2 ~7 J1 E0 l4 z前来开发定居。 1947 年 2 月 , 由朱贵德在兆丰镇西市梢尼姑庙内开设私塾 1 所,
1 ?0 [+ ?& V* U' B1 t聘用塾师1 人, 学生仅10余人, 此可谓兆丰地区启蒙教育的萌芽。3 _3 B: H# e% c; b5 W' g7 M3 g" o
1949 年初, 兆丰镇东虽离江边滩地仅三里之遥, 但前往谋生定居者日益增6 m; a. O+ k# e9 n4 i* B* o* F
多。 是年 2月 , 由地方上热心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朱心安、 赵永昭等人, 经与兆
1 O3 ^2 E7 P4 D6 G丰镇北市梢 (今常丰村 11 组) 杨大兴商量, 借得其庄园内房屋数间, 创办兆丰
+ h) x* c, [: W- C7 z9 ]* ?小学。 初创时期的兆丰小学, 几乎无甚设备, 课桌是向龚国泰借来 30多块旧门7 b2 h0 M. {( I0 E9 p
板, 以木桩作支撑, 权当学生课桌, 凳子则由学生自带, 稍微有点像样的课桌
$ Q' X: K" I4 [& d* U仅八九张, 也由朱贵德出资购置, 学生不足百名。
) {, @# ^/ z' c几乎与此同时, 陈殿姜、 倪礼章等人, 在兆丰镇南市梢港西租用民房 6 间,
- S" g, P& H0 c8 d/ R7 ~开办私立兆南小学, 学生也不多。
6 Q9 U% {" z4 ^. g1 ]3 l) \解放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教育。 1950 年 8 月 , 由当时常熟县南丰区政府) t/ {1 j3 c5 P/ u  G4 u: _
决定, 撤销私立兆南小学, 与兆丰小学合并, 定名为“民办兆丰小学”, 学区划+ [! Q) A& V: L! t5 }
归泗兴辅导组 ( 在今南丰镇境内成陆较早的泗兴小集镇, 开设有泗兴中心小
6 Z, @, V8 X8 {; V0 t" f6 i+ r$ e学)。
; l6 n) u6 T# w值得一提的是, 上世纪 40年代末从兆丰小学走出了一位优秀毕业生, 他就
! P8 L, a9 q% X" ~7 H是薛永祺。 薛永祺于上世纪 40年代末兆丰小学毕业, 先后就读于崇实中学和沙
' @% n8 S# L2 K! I. m" x洲中学, 1955 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深造, 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 曾任上, o/ z: C9 i( ?: V( i/ i
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总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并成为中科院院士。& `5 U8 W! o' x: ~- j( o9 S
1952年, 兆丰小学学生增至 250名, 因校舍不足, 将 2个高年级教学班设在- g. T  M9 z8 g
镇东市梢龚国泰庄园内 (即今兆丰中心小学校址)。 由孙瑾任校长。
  @  g) s# e2 g7 d4 w% B: ?. \1954 年春, 经区、 乡两级政府决定, 学校所有班级迁入龚宅。 该庄园是一; Y; U. [: F3 v3 E
座沙上地区典型的封闭庭院式的“四关厢” 院子, 有砖木结构瓦房 26间,占地计
" M/ u5 R$ C* b  C0 r3917.84 平方米。 四周开挖既宽又深的围河 (沙上地区俗称“宅沟”), 办学条
6 J  ]5 T8 C  z: m/ k( I. t件在当时可算十分优越。
) G+ S+ T& U0 ~- k. p  f4 l' J1956 年春, 常熟县教育局决定撤销泗兴辅导组, 设置兆丰辅导组, 学校也
4 |9 B. J& s% J" m! G) d随之更名为“兆丰中心小学”。 辅导区范围, 包括当时学校周边的生建乡 、 团结
1 S8 v  B; B* P, \- }乡和兆丰乡的 7 所小学。 期间, 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入学人数逐年增加, 教
5 R5 }3 B9 P/ J% Q育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条件逐渐改善, 全校学生 460余名, 编为 10个教学班。
$ C  f8 K; P) D8 s( W1957 年, 学校贯彻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 智、 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的4 S7 {; W+ Z" {% k5 w
教育方针, 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 学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9 w% e% Q. }8 `9 k+ v* J9 s0 h$ I
1958 年秋, 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
5 @: |) P' t- [! W2 l' J动相结合” 的教育方针。 在“大跃进” 运动中, 响应“大炼钢铁” 的号召, 学% m& h2 \- i. K) ?: n5 y
校也曾组织教师 10多人与大龄学生 30多人, 在兆丰镇街头大炼钢铁, 连续 4 个% A% \, e2 n8 o( [
昼夜, 没能合眼。 那年的秋忙假, 竟长达一月之久, 生产队也可随时到校通知6 q; x8 ~- y2 ]' r! z
师生参加支农劳动, 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和破坏。9 P% o- k8 H% L
1961 年, 贯彻党的“调整、 充实、 巩固、 提高” 八字方针, 学校事业规模
5 x5 p( y; F! B缩减, 缩编 1 个民办班, 凡年满 13 周岁的学生都回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
8 g: v0 v" H8 P# k1962年1 月 , 学校划归沙洲县管辖, 更名为“沙洲县兆丰中心小学”。- l8 P2 B* z: h# d& F% q' m( T) [
1963 年国家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后, 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5 U- k$ O/ F( N% g9 c
秩序又逐渐趋向正常。 学校师生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 采用多种教( g4 D9 P* |6 A& N5 M  ~5 V
育形式, 开展“学雷锋, 做好事” 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 进行! O8 E% U9 E6 f' ]! q0 J$ q$ ~0 ?; y
学习目的性教育, 师生中涌现不少学雷锋积极分子。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提高
" z' j& V! \* z" V: W教育教学质量, 蔚然成风。
, @$ a6 ]7 ]. d0 @& j“文革” 爆发, 学校处于动乱之中, 校长及部分教师受冲击, 被批判, 师生
( {' A! i6 Y0 m* I' l$ \1 y之间围绕学校领导是否“走资派” 展开激烈争辩, 并形成观点对立的两派群众
9 d9 m  J) s" q7 z" p% l9 X; s$ L组织, 卷入无休止的斗争漩涡。5 }% z/ P. u% T' x# {9 D
1969 年春, 办学体制下放, 学校下放到大队办, 学校也随之易名为沙洲县
7 g7 r" x9 {& f9 C. G兆丰公社“常丰小学”。 学校的课桌、 椅等教学设施设备, 也按学生比例分散到- I3 Y. U9 _1 @8 n+ Z
附近的生建、 民立、 江声等大队办小学。
3 u+ Q. [8 |& g% q9 @1976年, 结束“十年动乱”, 学校组织师生批判“四人帮” 对学校教育干扰
/ r3 Q! L! X3 c和破坏的罪行。 教师彻底解除束缚在身上的精神枷锁, 重新激发工作热情。  S3 {1 ]8 W0 k2 [
1977 年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国家在各领域全面拨乱反正, 恢, Q8 W6 V* L* l
复高校招生考试, 全面肯定中小学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根本上1 H% Q6 g8 ]) z
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 学校工作开始全面走向正常轨道。 是年, 学) N6 e: K3 m$ @) T6 ]( w/ t
校又恢复中心小学建制。
) \. u! q: K( _; f2 o" y1983 年, 学校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1987 年 10 月 , 学校举办“培智班”,3 U& b# y" n5 L5 s$ a$ O( ~7 Q' @
以弱智少年为对象, 首选学生 10人。 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在学校历史上还是
( @3 i. F4 G& h第一次。
+ a( F( l! x) d3 V9 F, J. m2 x1990年12月 28日 , 顺利通过张家港市组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5 N6 M* e- _/ K' l半个世纪的风雨, 兆丰中心小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抖落岁月的尘
6 ^) d# d8 s. o" w' \4 C埃, 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崛起, 学校正在不断地书写着
4 d$ M9 i5 K* K$ h属于自己的辉煌。
% }2 x/ C& U$ r" e近年来, 学校遵循 “培基固本、 思进创新” 的办学理念, 以“学校管理科
0 o- g8 b8 e% l学化, 办学条件现代化、 科技教育特色化、 办学水平高效化” 为目标, 以科技- f  u- \( X4 Y' A9 z
办教育的特色日益彰显。
- D- p0 y! M" A1 i21 世纪初, 学校办学规模有所扩大,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占地面积
8 Q1 h9 F+ P- F8 k28950 平方米, 建筑面积6629 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 5 幢, 形成了“一宫、 二桥、
! P# k7 d, c$ C9 L* ~4 [三园、 四廊、 五楼、 六路” 的校园文化格局。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 z- M8 ~- v  U+ d
特色学校、 江苏省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苏州市常规管理7 ?; w5 e& [0 V( m, I. \
示范小学、 苏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 2002 年, 学校顺利通过验收, 办学条件达3 m$ y1 V: H" G" [
到江苏省实验小学的标准。( ]8 Q: H( @, I7 D$ ?
2003 年, 张家港市行政区划调整, 学校更名为“张家港市兆丰小学”。4 B- J, v. P6 _4 @
1985~2011 年的 20 多年间, 是兆丰小学科技教育的鼎盛时期, 共获少年科+ _1 M* W% e, o
技成果共 848 项, 其中, 国际发明奖 3 项, 国家级奖项 61 项, 省级奖项 715 项,
- q% T' ^2 z" o% W苏州市级奖项 69 项。 学校连续十年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连获佳绩。
, ^& x' K; ^6 P9 Z2004 年 9 月 , 六年级学生王源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 他的“新型水
* J& j% I6 @- H/ t# C2 G2 J龙头” 获国际发明铜奖, 傅强在香港举行的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 2012 年,
3 \5 b& P4 c2 Q, `) T六(4)班学生祁一文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六(4)班学生徐思源获得第
6 @7 ^# H0 S& S* }& F9 B) o" a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 D% ]" C: }8 I$ C7 S+ b
2012 年 8 月 , 撤销兆丰小学建制, 与兆丰初级中学合并, 成立九年一贯制9 w/ K7 m, `$ R6 V) S) R6 m
的张家港市兆丰学校。8 U) |7 o' h, T6 f& }" `
据相关史料, 兆丰小学历任校长 ( 负责人) 先后为朱心安、 孙瑾、 朱秀
: K, u' _1 d" H' z全、 陆介堂、 范仲敏、 戴君才、 董平、 范仲敏、 朱宗林、 张潮涌、 杨建新、 卢( ~* J- h! k; X& c! a
锋。

TOP

东林等大队推荐的民办教师。 一间不像样子的办公室, 60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尖
" R' G  e, S9 {1 g角操场, 竖立起半副篮球架, 教育设施的简陋程度, 可想而知。 学校负责人季
# i/ f3 u' ?- D% Z( Y湘佐。4 }$ x% N3 R' M
1975 年, 双桥 (崇实) 中学回乡任职时已 52岁的老校长陈丕正, 不顾年老  I! \- b) R1 x2 W+ e- M  u
体弱, 坚持带领全体师生肩挑手扛, 搬运砖头和杂物, 建成三排砖瓦结构平
! @$ b4 V: w, ^' w4 f5 H  [; E" b房, 勉强容纳初一、 初二年级各5 个教学班正常开课。
- D! a, J! s- C3 f1978 年, 校长戴君才任职期间, 创办校办厂。 学校增设 2 个高中班, 是学
3 |0 ]$ L" r6 H8 v- U# }& f校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此时, 全校约 40多名教职工, 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 ~2 Y/ P$ T4 K7 |% q
1983 年, 朱锦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这时, 生源减少, 停招“戴帽子”' `4 ?; ]/ F( }$ M2 y7 E
高中班, 作为初级中学, 保留 3 轨 9 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 其后逐步稳定在双轨
( w4 o! s8 ]) q, V0 j+ B( ]6个教学班的水平。8 p/ y* u' n0 p' \, D
1987 年, 为满足施教区范围学生就近上学的愿望, 兆丰乡党委决定, 易地% P; ]5 @8 ^* P) ~2 Y
新建草沙初级中学。 新校址选在东胜村三组, 建造综合教学楼一幢, 配套建成
. j- B- d- V+ Q1 [6 V3 ~& |教工宿舍 8 间、 师生食堂等辅助设施, 办学条件明显改观。 由于教师的努力, 每  P* m- G0 m, p) B3 \2 h
年的教学质量均达全市平均线以上, 物理、 化学参加全市学科竞赛, 也能获奖。3 o) k/ S9 }" D, P4 q
1994年9月 , 因兆丰地区学校布局调整, 草沙初级中学并入兆丰初级中学。
4 U% i* x0 x2 U- w' R
" O3 D& n/ b0 l! |: p兆丰地区的初等教育7 N7 Z3 T* B4 p& q
朱宗林3 n$ o4 C8 r% f! e
1949 年 5 月 , 常熟县人民政府通令接管境内私立学校, 兆丰地区 7 所学校被
- G1 K* \+ ^6 D$ L+ ]5 d- R接管。" N' K( f* l9 l1 Y3 A
1956 年 2 月 , 常熟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兆丰小学为中心小学。 至年末, 兆
& e4 @' x0 L+ V. }' w9 ^8 D- x丰地区共有 9 所小学, 其中完全小学 6所、 初级小学 3 所, 开设43 个教学班, 在
1 y1 ]6 ~8 r6 S. f校学生 2211 人, 教师59人, 职工 5 人。9 m, m* h8 V! Z/ T' M+ U
1958 年以后, 兆丰地区的初等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其中民办小学的发. m; ?' L5 ^4 ~
展尤其迅速。 至 1960 年末, 全公社小学猛增至 25 所, 其中公办完全小学 8 所,, k$ m* e" O+ s  w
民办和社办初级小学 17 所, 在校学生 5438 人, 共开设 110 个教学班, 教师 146
% t2 y( d3 l9 e- Y8 p人, 职工 4人。
( d8 P. a2 E* [) I$ M1962 年 1 月 , 沙洲县成立, 兆丰辖区内小学隶属于沙洲县文教局管理。$ N3 Z* u; R6 x
1964年, 进一步贯彻“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 兴办耕读小学。1 o2 K( ~3 `5 Y, ^# E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爆发后, 兆丰地区的初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 `! K8 w% Y% ]& f0 b! Y  `1968 年 9 月后, 虽勉强复课, 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仍难于步入正轨。 小学学制9 d% F& U  J! P9 L5 ?3 m
一律由六年改为五年。 随着办学体制的下放, 各大队普遍建立小学, 至 1969 年
0 Z3 n: P6 r5 K  O' d末, 全公社有小学 26 所。 撤销中心小学建制, 各乡村小学的业务辅导由公社文3 a# }) {1 C* j9 b7 Z
教组替代。& x% H6 Y: _' s3 g
1978 年恢复中心小学, 相应调整学校布局, 撤并部分大队办完全小学, 改9 i- p0 }% J& u; i) Q
办初级小学, 并在生源不足的小学内开设复式班。 1983 年, 小学学制恢复为六
1 a# l+ w" s0 Z' f: j8 y年制。/ d: u! m& P& n' F4 N
1985 年, 沙洲县人民政府普遍推行分级办学新体制。 中心小学由乡办乡, f8 Q4 e* j" d/ q( }) [" y$ S
管; 乡村小学由乡 、 村联办, 以乡管为主。
1 @% w. o" V5 c) h! s" q3 r3 x1990 年至 2002 年间, 政府对辖区内的小学布局作出较大调整。 至 2003 年 7
. b/ i9 g+ L. |月 , 兆丰地区共有小学 6所, 在校学生 2540人, 教职员工 130人。0 _* A! J9 K# K0 @
  d1 Y4 S4 I' j7 E' Q  w7 Y: A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兆丰初级中学( ]7 l0 }. `3 q$ ]. i# v
朱锦龙, t4 W- N" w: @2 U
风调雨顺的1993 年10 月,作为兆丰镇学校布局重大调整的部署之一,在常; U4 F2 ~# N  \* F* F
丰村第三村民小组的土地上,兆丰初级中学新校园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党委0 T8 J6 G0 ~" r1 R/ q* ]
书记袁培龙发表重要讲话,主管教育的副镇长、文教助理和兆丰艺术职业中学
* n& ]: a( s, h5 I的校长共同培土。以此为重要标志,由兆丰城建公司承建的兆丰初级中学新校
- B: \7 ]! N5 V" l9 K园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5 Z  l- _; G3 n5 l9 u2 M# I1994 年9 月,根据兆丰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团结初级中学和草沙初级中3 |/ a) }$ G, ^4 B/ t# u% R( {
学撤销建制,艺术职业高级中学独立建制,原属其管理的初中部,与团结初级
( d3 Q# C+ O% s中学和草沙初级中学共同组建成立新的兆丰初级中学。% i4 s0 }. Z+ x: y6 ^9 L) R* D
新学校坐落于常丰村第三村民小组,兆丰镇学校集中区东首,占地2.8 万平
! H8 l  r, e! c0 {/ t. }/ A& p方米(约20 余亩),建筑面积达1.15 万平方米。校园内,一幢三层的教学楼,一
9 D5 `, F6 H1 q0 |( k) b2 t# _幢三层的综合楼,楼道间由20 多米长的天桥连接沟通,浑然一体。教育教学设
. Y. p9 ]) s9 }% w! `施按国标配置,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藏书20000 余册的图书馆和师生阅览
1 T  g6 T. L. X6 e" [室,一幢三层的学生宿舍楼和师生报告厅、师生食堂、门卫和传达室、长达百/ W7 Y5 ~- L; u, Q$ }
米自行车棚等,配套齐全。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内部软件配置,均达到张家0 F! i: D/ v$ f- h# p* K, _
港市农村初级中学的一流水平。校园内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在内的主
6 d. B9 k! |4 r. \! G+ A体和辅助建筑,规划设计新颖,外形美观,布局合理,成为当时沙上地区一所' r+ t* ^* `8 p6 @) E+ L" t, z3 m3 I
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汤永芳为首任校长,朱锦龙为党支部书记(1995 年9
5 w; @8 U8 q, x2 W月,兼任校长)。- T: O/ ]% W( N" X& B' S
这样,兆丰初级中学形成24 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学生超过1000 名,教职- M; B" E; O$ b( ?8 w7 Q' z* t
工超过百名。学校专任教师80 余人中,拥有专、本科学历者占90%以上,教学
7 L2 j* M1 K& H0 S4 \! w+ C1 C5 X  m7 h能手5 人,教坛新秀3 人,中学高级教师8 名。新组建的兆丰初级中学,以“为* N% p* W$ P3 q# F/ l
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以“勤奋、创新、求实、进取”为校训,通
+ L+ d2 F( t3 J/ E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办学成果,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了
: Q( i$ t: `" S% o2 H5 |* V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1996 年,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检查中,得到省市教育* F% Q, F; U7 k" U: E
部门的充分肯定。5 I' D% B0 ^1 R' L) r9 D0 y) c
1996 年4 月,邵松、汤利波同学在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得苏州市二2 ^6 u" o0 A& f. [
等奖;同年5 月,邹波同学在江苏省第十届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得苏州市一等奖,
: S' Z7 B1 s9 j$ j- k1 `4 i# \在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江苏省二等奖。1997 年12 月,王利峰同
+ T$ E' T6 {6 L# J/ F学获得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三等奖。1998 年4 月,徐海燕参加省初中数学竞赛,; E9 J% p# g$ c3 h
获二等奖;王昊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获苏州市三等奖;5 月,穆思宏获
4 m+ @, Q+ f3 @. m7 l. J& F第四届桃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郭丽娜在第四届“跨世纪”杯全国" m$ F  M- h: m+ R
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2001 年4 月,何一舟获江苏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2 s* C% t  b- B3 I7 c$ q
创新大赛张家港初中组一等奖;陆胜雄在江苏省第五届“彩虹杯”初中生作文
0 j# ?* U# z# l. {/ l竞赛中获一等奖;张敏在全国第三届“恩中杯”阅坊原著翻译有奖竞赛中获得
% i2 z# e, V7 M初二年级组一等奖;宋佳和获得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
9 q; W0 R9 f$ t3 `应用竞赛中获得初中组三等奖。1997 年,学校实验室创建成为苏州市合格实验
0 B/ i* x2 m8 h/ X5 _* [4 q( g室。1998 年,学校通过张家港市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验收。* D0 P. t2 P. }& U4 ~
2012 年,为实现兆丰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同时撤销兆丰初级6 \; Q4 l8 m6 e* n: r- @- y' x! U
中学和兆丰中心小学,合并组建成立九年一贯制的“张家港市兆丰学校”。8 v( p4 z" Z0 F2 u0 o7 X; [4 l
新组建的兆丰初级中学(兆丰学校),历任校长先后为汤永芳、朱锦龙、龚6 p# r# V7 ^/ C+ z# T: |
进良、沈国民、朱国斌、徐国祥、张晓华、吴若平等。- M# d3 A- M5 M( @

2 p: k$ t" Z) g! E青草沙滩上的两所学校$ H3 s; V, H: N1 `5 {, G
朱锦龙范崇兴5 J) x' J& P' a0 w' s; `1 Q! H
原兆丰镇的东林村所在的青草沙,是沙上东部地区较早成陆并围垦成田的$ v# @- y( ~: L$ k+ b
沙滩之一,以其滩地杂草丛生,顾名思义,在此捕鱼捉蟹的渔民即以“青草2 E5 W$ |9 o6 K
沙”名之,久而久之,约定俗成,简称之为“草沙”。4 h9 g+ M2 T  _1 `3 o" Q
这块沙滩,较之与之相距并不远的以“红房子”为中心的常阴沙农场,其
' E( }4 Y/ x9 W+ o成陆时间要早好多年,在上世纪50 年代即已经围垦成田,吸引沙上西部地区缺
9 x$ h, k9 X: s5 U4 ?; L5 w地农民前来开发定居,并形成一度颇称繁荣的草沙小集镇,成为周边农副产品# d/ {/ o2 D$ S/ R- l6 c
的集散地。在这青草沙滩上,先后办起了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 d$ S7 [# O  ]! ]( K草沙小学
# a3 r7 N3 v: k" Z* I3 A; x) b1 j草沙小学隶属原兆丰镇,位于草沙小集镇东端。1950 年8 月由张惠生创" R, b2 Q! K0 J1 }
办,属私立学校。1952 年,张惠生因政治历史问题被捕,地方政府派蔡士法接" c% {& E% {: z- s) p
管,改为民办学校。学校规模虽小,但施教区范围极广,包括原兆丰的东华、$ A7 b) n6 y' \" k1 q3 ]
东红、东胜、东林、林场等地及今常阴沙农场的第六、第十工区,生源充足。, A; t/ u& P7 F2 H& z1 D3 T
1959 年9 月,转为公办学校,教师也随之转为公办。1968 年,随着公办小学下9 Z8 ]) t8 F) ^+ q
放到大队来办,学生分别转入东华、东胜、东林和林场等小学,草沙小学停办。
9 ?' p" N* [* Q" k0 E% K草沙小学历任负责人或校长为张惠生、蔡士法、郭忠美、黄忠汉、郭忠( Y2 {+ _+ F( z  \3 a6 _
仁、方龙江、黄凤仪。
+ r. r) N0 F6 N6 U* M! x+ E; n: I草沙初级中学0 I+ G! W+ S; ^! @
初创时期,共招收并开设初一、初二2 个教学班,有7 名教职工,都是来自

TOP

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初步形成以国际象棋活动为主要特色的书香文化。2006
7 b4 [3 j: G" y8 Z年,学校易地新建,占地3.07 公顷,建筑面积13000 平方米。学校的育人环境焕
5 _4 X! S4 V  n/ N+ p/ b: ^3 n然一新。- @4 x3 k8 z6 y0 H
2007~2009 年2007 年, 阔晓茵任校长, 学校进一步优化国际象棋和书
: q( z" I3 n4 f/ E9 y香课程资源, 并在迎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现场会”的背景下,确立& W8 i" L9 ]; i6 K0 V9 z
学校大课间活动课程方案。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骨干教师, 提升师资
$ c3 T' R3 P+ Y8 h- m2 p% k, K  N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m" A7 W7 W+ H. N9 v: j2009 年~ 学校现开设38 个教学班,教职工113 名,学生1781 名。教师, q2 ?: R8 p1 {! S
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3.8%。2009 年,祁仁东任校长,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 y8 R9 B4 C# m6 n1 W秉承“乐学向善”的校训,开展学校“乐”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提炼完善六1 I5 N1 V2 N1 @& b# D
大块课程理论体系,涵盖学科教学、养成教育、校园活动、特色教育等各个层
5 y& _7 e2 f) _/ A# b面, 并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7 S# m  Q- W- S; [3 i. q  `$ ]1 t8 H8 T' ~7 Y3 J
兆丰1 [% Z- w0 c& e& j2 |2 Z& q3 H
张家港市唯一的一所艺术职业高级中学- _3 C! P& n3 n* I0 i/ ]
朱宗林
+ e8 t% \4 o# l. o江苏省张家港艺术职业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兆丰中学。
# z$ o& M- h* w! J1960 年7 月,姚澍民(时任常熟县浒浦中学团委书记) 受常熟县教育行政
# o* w4 U" q* y4 O* x  m7 b部门委派,来兆丰公社筹建初级中学。当年秋后招收新生112 人,开设初中一年( ^9 z$ t7 e7 X5 F; w
级2 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 人。创办初期,校名为“常熟县兆丰初级中学”。
& p/ _) k! ^  @6 I1 ^' B  E8 T+ y1962 年1 月,沙洲县成立,学校更名为“沙洲县兆丰初级中学”。. o8 ~. ]- y) F
1968 年9 月,兆丰初级中学开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m) v! x/ `8 {! j8 c: V
1982 年,兆丰中学招收文艺班。7 p! [& s6 x) l- k& Z2 K. x! n
1983 年8 月,兆丰中学高中部开设幼师、文艺、艺术、装潢美术、文秘、
9 `4 O& Z7 C7 ]9 Z4 {服装设计等专业,学校逐步由普通中学向职业高级中学转化过渡。
# U0 ]5 N, j" t: U4 I: A0 O1992 年6 月,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张家港市艺术职业中学,在同
8 S) f; Q6 m9 M8 p5 p3 j1 u一校园内,与兆丰中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 e0 Y9 s7 n: a9 r1 O% L1995 年8 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兆丰中学停止招收普通高中生。
0 y# M7 ~- W2 N3 p艺术职业中学独立建制,在原兆丰中学校园内,挂牌成立江苏省张家港市艺术
5 |9 N; G& r, m' e职业高级中学,并逐步形成张家港市独立设置的主体型骨干职业中学。原兆丰: _" L! r+ F! R% [, d* _
中学初中部转入同年易地新建的兆丰初级中学。0 k0 a, m4 k/ A& q# T. ?- K& V
独立建制的张家港市艺术职业高级中学占地5.4 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88 万
" y6 h0 n! v  P# `; ?' i% u5 w5 j平方米,开设24 个教学班,专业设置包括工艺美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管理与/ C: f% J4 d. T' g- ^* f1 ^+ S
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其中工艺美术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张家港+ e5 z/ ?1 M. n7 `* T  p* v
市职业类教育的重点专业。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完备,有标准画室8 间、琴房20/ B- o3 S) c: o' [% o
间,钢琴35 架,微机房3 间,电脑200 多台。其中每个教师都配备手提办公电' e6 _. _' ?5 l, d- T6 X
脑,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拥有服装设计与工艺实习工场二
3 i+ i- M) i9 U1 Q8 s5 Z% p间,工业缝纫机80 多台、服装CAD 教室一间,专用设备一应俱全。& E# U$ x$ M) G, Q# ^$ l
学校倡导“团结、勤奋、崇实、敬业”的校风,“今天我以艺中为荣,明日
3 n7 O' L- m2 ?3 B6 d* U2 ^艺中以我为荣”的激励语催人奋进。学生的兴趣小组和快乐周末夜等活动开展
. U8 K  J+ I" M4 S! Y1 e得有声有色,学校环境优雅整洁,生活丰富多彩,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好地方。
. `0 n8 v7 z) ~. W  r7 @学校先后与江苏省丝绸学校、苏州新苏师范学校、苏州幼儿师范学校、苏州大2 }# g/ l6 F" \
学、沙洲工学院、江苏东渡服装集团、江苏牡丹汽车集团、江苏友谊汽车有限. Y8 {& s2 x) h; X) y* ^# Q
公司和张家港市华晟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积极走校企联姻共建# T- E& k3 t# X8 I8 a4 G
之路,并取得良好办学声誉。- N: v% C3 D6 R4 {6 ]
学校在“对家长负责,让学生成长”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提高整体功. z* B" z7 j* N- V  Y
能,发展艺术特色创牌子”的表现宗旨,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育人是根本、教
. l4 J& L5 w( i! ?5 p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的观念,励精图治,造就一代新人,开& ]3 g! @5 C0 d7 F
辟出了一条具有浓郁艺术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质量蒸蒸
. v9 z7 E) x8 ^日上,毕业生的“双证”技能考核通过率达98%以上,多年来,学校为各类高' c/ n# K3 N$ E7 }; h( g
校输送了近800 名新生。- b( C1 B0 t- d! Z: @
学校每年用于奖励学生的各类奖学金额达3 万元。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
* d, {- b, k8 f3 k决学生就业问题,分别与江苏东渡服装集团、江苏牡丹集团、江苏友谊汽车有
6 v6 C- |) k; q8 _8 l1 x$ O8 W限公司签定用人协议,使毕业生顺利进入这些企业工作。
) x$ }1 d1 G/ k3 d7 U学校作为江苏省内颇具艺术特色、办学效果显著的重点职业高中,先后被" t0 _4 x7 i! h+ f9 r8 J9 D
评为“江苏省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职业中学- G& D2 Q- u9 t5 m9 h
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
) g$ M7 d8 f; y: y% t7 Q7 u1 `至2002 年,在校学生达到1000 多名,教职工67 名,其中39%具有中高级技5 G4 A  _) |1 m  K+ s' T& C6 Y
术职称,有2 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 O  Z# }! e# l2008 年8 月,随着全市职业类学校的布局调整,艺术职业高级中学撤销建6 {  p: f: |3 {8 Q/ ?4 o
制,各专业分别并入张家港市职教中心、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和张家港
% k% ]& R/ ?: ^2 T* _市电视大学。
& _+ Z$ U2 K# _$ c5 {从初创时期的兆丰初级中学起,先后担任学校校长的有吴康林、蔡志忠、
( ^$ F/ [! i' Q1 q9 O# O( w/ c戴君才、汪国华、孙伟宏、汤永芳(副校长主持工作)、赵晓龙等。

TOP

有百余人。在边街东市梢关帝庙东侧厢房7间作教室。翌年,学校在常熟县教育4 T% d3 c) O7 Y& o
局备案,起名乐余小学,张藻香为第一任校长。1939年,学校有6级6班,有教0 f' L+ Z  _: ~: U0 D1 ^' t" f+ f
职工9名,学生近300人,发展成一所完全小学。1949年秋,学校为人民政府接  ?  \  U! M9 v5 k) [; W
管,作为私立,教职员工留用。1951年,学校作为民办小学,业务上归属双桥
2 }- K) `* j& B! E/ c) u4 ~' l8 K辅组指导。1952年7月,学校成为公办小学。1954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常熟
0 }$ H( \1 K& M1 p9 t县乐余中心小学”,并设置乐余辅导组,负责辅导组内28所乡村小学的日常管
+ U9 s; C$ K! V" N5 r: j理。1962年,学校归属沙洲县管辖。1968年末,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中心& j  Q! @# r5 @
校建制撤销,学校下放给二大队管理,更名为“乐余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
$ f7 F% T. Z" y5 q年。1976年下半年,学校增设初中一年级2个班,第二年又招收2个初一班,成* Y) @* v' D& t/ `, b
为当时流行的所谓“戴帽子”初中(初中班学制2年,1979年停办)。此时,全5 p+ _% x' n# {6 U3 O/ x8 W, T
校集初中(4个班)、小学(双轨,12个班)和附设的幼儿班(2个班)为一8 z) O+ Q" X, ]! k
体,共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48名,学生808名。
0 y" ^/ `" w" X' p0 ?1978年暑假,学校恢复中心校建制,更名为“沙洲县乐余中心小学”,学校
7 y% O2 i0 a$ \4 I% c; k  Y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此后,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7 J8 ~$ e4 }. f) L  i
1979年8月,学校建立党支部。1991年,学校成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学校。7 F7 L: D5 H) }3 |9 m4 f1 ]; U0 ]
乐余中心小学秉持“乐”字教育思想,遵循“乐学向善”的校训,以“乐
4 i; D0 I) o3 `* e, o3 V, L乐”为重点,坚持落实“乐教、乐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注重基础,关注
6 y% t. E7 f; m% p- b, S& I2 F细节,贵在坚持”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和建设以“快乐有效”为宗旨的校本
  X" m" g# s  p/ W1 ^* K  U, K5 l育人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 m( j  W, e. p0 P* j
乐余中心小学长期致力于国际象棋的推广,并将这一集智力训练和游戏于2 X3 H. O. G6 E6 d5 T4 I, X. ]
一体的项目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2004年创建全市第一个国际象棋队,坚持
& i9 o" y7 b/ B6 d“以棋促智,以棋启德,以棋会友,以棋育人,以棋兴校”的活动宗旨,学校先
# s* R$ y0 _/ R后成功创建成为“苏州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苏州市国际象棋少儿培训基
8 |, N  M+ v. G7 q7 X/ e6 I地”和“全国中小学棋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在张家港市历届小学生
4 ~) q' @( u! ~; V国际象棋赛中,囊括冠军称号,实力位居苏州地区前列。3 L0 q4 J1 ?2 K7 b9 F0 j% |* q
作为省首批“经典诵读”基地和国家教育部首批“经典诵读试点学校”,乐
4 F# H6 T% A: j" p: L. j余中心小学积极投身“新教育”实验,以创建“经典诵读”示范基地为抓手,
  v; d- ]4 a* J$ l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构建“班级”、“年级段”和“图书馆”三级读书网
$ e" {( c4 W% ?6 w# d# c+ N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活动,潜心引导全体师生在书香的浸润下成长。
4 Y; U  {( A; i7 Q) g3 U学校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把“乐乐文化”和“争(奖)章”活动以及国际象% G. W$ V! S4 C9 W) Z  W9 A
棋特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制订切实可行的“乐乐奖章活动方案”并有序组织
' |' N- F$ k9 U$ j# l# w" l1 m. ]2 o' o实施,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一大亮点。同时努力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综合% |4 q# V; Y9 l3 {4 A
实践能力的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可喜的成绩。学7 a# i( K. {2 U3 D$ W" [# n
校先后被评为“张家港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少年宇航技师活动基地”、7 Q2 |. Z# a- C( K+ o$ J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 _5 K' r/ y& N/ |% r1 r
学校以“学生快乐参与”为前提,以“阳光老师”和“阳光少年”的评比
9 v9 d2 g+ Z" O0 y' O1 `; P活动为抓手,以“阳光乐乐”室外大课间活动和“金色童年”室内大课间活动( }( Y3 d% ^0 \
为平台,不断塑造身心健康的师生体育“乐乐”形象。2007年,学校被评为
+ K. f- |7 u: ]& A) c4 c“全国亿万阳光运动推进先进单位”。( _- J, j1 z, H  d
学校立足课堂,倡导“乐教、乐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打造和. K8 y; v7 n% U% V' T- z+ N5 M7 J% R
谐课堂,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走教改发展之路。。2010年,学校作为教改特4 f) t. i( t% {! s. Z3 S& f5 o: r
色整体展示点,全方位、全学科向全市作了教改课堂展示。学校的语文、数) a# D4 v0 n$ T7 W7 P
学、英语等教研组,均在全市范围内整体展示了教改特色。' Y2 N- X6 W% [2 y1 y" o2 i  c
目前,乐余中心小学正在依托学校组织文化创新的基础,围绕学校特色创
1 ~6 {3 T8 n; g$ g* ]; o3 r* T新、形象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评价创新等内容,大力推动
: h; m7 S/ W+ b( `1 d学校多层面、立体式的办学变革。6 k$ M8 A& K: f- T! P) _
80年来,乐余中心小学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若作简要回顾,大致经. X, [, r/ `5 Y9 ?  v
历了如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1 I& V) F3 {  ~) U% L+ [1935~1945年这是学校从创办到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并有所发展的十
% K0 @2 \) i1 T4 H0 D3 ?' r年。学校初建伊始,由镇主张渐陆委托张藻香负责管理。在江南沦陷时期,学
  x" S" Z% _. R4 u6 F, H校面对日伪骚扰、资金短缺和教学气氛沉闷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改初
- l. ?2 j6 o( X" u& J衷,仍坚持沿袭抗战前的科目设置、教材、授课方法和授课时数,排除干扰,/ r; i! z7 V: {- F8 I
艰难维持。
9 D. w1 T9 |, }/ P1945~1949年日寇投降,国家光复,这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
% F* k4 q( O- M* h时校长张际青虽常年居住上海,但委托总务主任施念尧兼理校务,教育教学管; p4 ]9 E% j+ g1 M7 Y+ r8 f
理井然有序。抗战胜利后,学校经费宽裕,教师收入稳定,工作积极性受到激
8 |+ C! t. X, _4 z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 T8 b) y; c) a1950~1957年1950年,顾廷祥任校长。1953年,刘晓峰任校长。1954
) L9 k8 P( p& `8 |3 S6 O/ g& [年,黄正理任校长。解放后,学校性质发生四次变化,先由私立而民办,转为9 [" {: x) Q& |
公办后又成为乐余辅导组中心小学。1956年,政府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
9 ]% r# Z- Y$ P7 L" u! C  C扩增民办班,吸收民办教师参加工作,教师积极配合并参与各项社会政治活1 a* [1 R3 a! {( ^: L
动,学校内部重视教师政治和业务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使受教育2 j7 A5 @/ a  h8 P2 e! b
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推行苏联凯洛夫“五段教学
. j) y  d( h0 D法”,采用五分计分制,
. J5 Z9 L; ]9 h1 F! g2 h1958~1965年1962年,张宗棠任校长。1964年,董平任校长。1958年,
( `, o1 G7 G, q- j& G/ h$ M/ B在全民“大跃进”运动中,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猛增到1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 X" c! ~" ~4 H0 o1 s
超过千人。当时,政治运动频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19626 o+ V# A) \2 D  _1 Y# N
年,因当时自然灾害影响,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学校规模缩减到
7 a! O4 W  s1 I8 D1 x8 J8 g' H13个教学班。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学校) I5 e* h  k5 Z$ H. V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树立起良好
. F/ Q! B2 _* s+ q% w0 s5 _/ T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响应毛主席号召,掀起“学雷
& {* h3 E1 l9 w# W, I锋、树新风、做好事”热潮。在教学上,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黑山北关教改经
9 s: w# ]- e( u5 o8 @验,狠抓“双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 T" F. f, Q0 n1 d/ Z! c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T6 S- v+ p) z2 {& F7 D1 C) M: h5 |
1966~1976年施毓琪临时负责学校工作。中心校建制撤销。学校在管理
$ s  z0 Q1 E; t. S) o( Q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学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72
' C! c' k. w4 H7 i年,学校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精神,重新注重教育教学的领导和管
$ a1 r1 D* h' [# q# t3 I理。1974年,耿士新任校长,教师王兴家负责创办校办小工厂,一定程度上改
. Y  M, R& ?5 i: M8 A$ k善了办学条件。1976年开始,学校增设初中班,成为“戴帽子”学校。
/ Z* _, Z8 ]2 i8 q: r% D1977~1994年1977年,学校恢复重建各项制度,批判“读书无用论”,; M8 o- B: I: z
重新确立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科研究,中心小学对村校实行辅导制,开
6 c8 d' {* p) k- A% H, p始重视体育卫生工作。1979年,上级党委批准乐余中心小学建立小教党支
! A' B2 |4 y/ _1 h" X4 V) p部,耿士新任支部书记兼校长。1983年,耿士新校长赴北京出席教育部召开的+ d# z% ~- k2 m  b  T
“全国普及教育座谈会”,受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等同志的接见。1983年起,学3 V. [: p; r  Q: e8 j% E
校连续五年获得全县(市)中小学动会小学组总分第一名。1986年,耿士新
4 L' \- Y+ Q/ o4 B4 ?9 X2 ^: O5 x退居二线,徐立江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学校开设培智儿童特殊教育班。1988
0 w. s" G" Y( o" ]年,政府拨款新建教学楼,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内部管理有条不紊。在* x4 c, g  c% ?, _# h
这基础上,学校更加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学校
. I1 d) i3 ]  a% j: m& E2 E5 u重视德育,组织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少先队活动寓教于乐,开班家长
. l8 [) E( P; t% i; K: r学校,建立德育基地,积极试行“愉快教育法”,采用电化教育教学手段,向四: N9 U  W3 g9 H) v6 L! j
十分钟要效益。1992年,学校制定办学目标和逐年实施的具体步骤,不断改善
* ~+ i" Y0 N8 N/ p! B! A3 a教学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成立“五红阵地”“七个校园德育基地”和“八支队
! Q. p: B6 _% A8 h+ J0 A* V# C伍”,促进学科、活动、环境三大课程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向着争
9 O, |* g" Q3 f# n% D创一流特色学校的更高目标迈进。$ }1 |9 P4 d  z! Z' o8 p1 L. V
1995~2006年1998年,徐立江退休,马丽宏接任校长。学校继续重视环2 W5 K3 v' {% `. j' i
保教育,创建为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学校在开设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

TOP

锦丰、兆丰等地。
. i$ g6 i7 |* U: \, c$ B( z  ]1956 年,转为公办学校,弃“崇实中学”校名,以所在地双桥小集镇之
" W: \5 s/ v! H) y+ H2 _8 E4 P名,命名为“常熟县双桥初级中学”。1959 年,被常熟县确定重点初级中学。$ W( i* h/ X( w% w
1960 年8 月,全校开设13 个教学班,学生650 名,其中1 个为东兴补习中学并入& U% O- r% \4 P  v$ I' J
的民办班。' l# Q  L2 d# n' S
1962 年沙洲县建立,学校易名“沙洲县双桥初级中学”。1961 年暑后至
4 Y& F+ f1 D9 a4 D1963 年,大致保持在12 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1963 年,被沙洲县确定为重点初' ~( @  A/ o) v' B% p6 o; {% m; {/ A( _6 M
级中学。为贯彻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3 年暑期# U0 [; _' U% v
起,每年减少1 个班的招生指标,至1965 年,开设9 个教学班,学生483 名。; M0 f! i8 G1 o0 _
“文革”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1968 年复课。全校9 个教学班,学生483' r: m1 D- a$ t3 _( Y! j+ w
名。7 I9 U0 w5 Y/ d8 G8 z
1970 年8 月,学校在停办高中16 年后,恢复高中招生。这年,开设9 个初
% K6 U7 W. X- R0 j中班,3 个高中班,共12 个教学班,学生619 名。学校施教范围缩小,学生大部. S5 M* Y4 O$ g. X
分来自乐余公社,只有少数来自附近三兴公社的八、九和十八3 个大队。1973
7 `% ?8 n' Q- f( P( \年2 月,高中停办,仅存5 个初中班,学生278 名。( M! U/ j; {9 P: j2 q! `+ c, V9 T
1974 年,高中再度恢复,开设9 个初中班,4 个高中班,共13 个班级,学生# N' M3 z& a/ A
665 名。1978 年8 月,停办高中班,保留9 个初中班,学生524 名。1979 年,恢
' l4 n: G4 \. E0 V. D复为沙洲县重点初级中学,至1985 年不再设重点中学止。
8 W7 h& H9 l" D' Y. ?" J+ ?4 ?1980 年暑期,县文教局批准学校每年向三兴、兆丰公社和东方红农场等地5 l$ }' T* p  Z& z
择优招收40 名初一新生,其余划片招收乐余公社常通港以北地域的学生。因学
2 ~4 B, D) \5 ^, T. Q- p校教学质量较高,周边公社(场) 及乐余公社非施教区的学生纷纷转入,这些% s. H1 |: g! X9 p; T' ]9 ~
地区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往往通过“曲线转学”,将子女转至学校近边的9 T& Z, }2 i( u# P9 g* L: u
双桥、启明、长江、封头坝等小学就读,以便毕业后直接升入双桥初中。当时
6 @0 L/ w! v3 P; g6 l家长为让子女“跳出农门”转户口,早谋工作拿工资,毕业生报考中专、中师: y* w3 _2 c- k4 j4 |
的人数大增,为使录取的把握更大一些,休学复读生增多,学校生源爆满。
$ w' u  ^1 V+ v1986 年暑期后,开设11 个教学班,学生704 人,平均每班64 人,初三年级最多1 U+ `8 X, S( {, J
的竟达74 人。1986 年12 月,撤县建市,学校易名“张家港市双桥初级中学”。1 z2 \* r( c' j- b' r' T
1988 年,乐余地区开始有计划地调整学校布局,是年8 月,东界港初级中学并
  x+ k! o( @, ]* d' ?入; 1989 年8 月,东兴初级中学并入; 1991 年8 月,曙光初级中学并入。学校8 v! x2 ]3 r6 ]3 e: |
规模明显扩大,全校开设21 个教学班,学生1155 人,其中寄宿超过生400 人。6 q8 _% M* i: D5 `( x
至此,双桥初中发展成为张家港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 H' l1 s! ?3 O/ g! W
1995 年后,班级数和学生数锐减, 至2001 年,学校仅开设11 个教学班,
% n8 A; t- k8 F学生535 人。2002 年8 月,学校与乐余第一初级中学合并建成崇实初级中学。新1 d6 ~8 c8 R. f- m5 a7 G$ ^. k
校址位于乐余集镇东首一公里处的乐江路西侧,南临乐江路,西与北同民宅毗
2 m. N# f5 [6 n; l) J邻。校舍颇具现代气派,教室宽敞明亮,校园内,碧波漾漾,小桥流水,四季
4 \' j4 v+ B- y- q0 q4 X: ?) x, L: m花开,林木草坪青翠,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时有34 个班,1915 名学生,随着国4 n" @, g/ g2 J) M" Y
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学龄段人数逐年减少,更由于农村生源逐渐0 j4 v/ B8 n; p+ u! _
向市区流动,学校班级数和学生数也随之缩减,2006 年开设28 个教学班,学生: P& s- [+ r( _- p1 V  O
1454 名。至2012 年,开设20 个教学班,学生863 名。其后,学校大致维持在20
7 @; R, h. Y% c个教学班,学生900 名左右的办学规模。1 x  Q2 y3 N5 Y4 S4 @6 @1 b
崇实(双桥) 初级中学,自创办至今,历任校长(副校长主持工作,革委
) H2 R7 g" _" B( y+ u! N9 A+ r会主任) 先后为:金明诚(女)(1948~1949);陈子才(1949~1956);于升元, ?2 E; `7 ~. U9 F0 d$ V' p
(1954~1958,其中1956~1956 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D& n$ ~+ K5 z" ?2 a( K
陈丕正(1958~1968 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 e: O: U* r; `/ B刘志平(1968~1981,1968~1979,任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陆建石  N* O6 Q' x' K# L
(1981~1984);曾龙琛(1984~1986);沈鉴亚(1986~1995);陆士清(1995~( `; x$ r: V) p0 k5 x
2000);任方(2000~2002);吴佩珉(2002.8~2006);
6 r4 t+ W! E( z1 a# u6 k! j任方(2006~至今);
. ~" O8 Q2 I- Z9 M1 ^8 p①吴敬恒,即吴稚晖,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
/ F7 |8 r6 q# m% f' j0 L' u' C1 g% ^, a* O6 o6 `
乐余中心小学# b/ f% Y! k1 M9 r% u; O: O
* z0 w: E8 S  S1 J* X0 a4 W. e  l
苏松年/ s* ^3 `: B, {9 I% }
向着理想,带着希望,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书声琅琅,棋艺对抗,
. q: c; a. E& T4 z5 m' O' Y9 _5 ]乐小的生活有七彩的阳光。我是小树,我像小鸟,我们一起沐浴着温暖的阳
& n3 F8 D- a9 P, b3 o6 u光。强身健体,合作交往,我们在乐小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们乐学,我们& ~# @) Q9 a' V( i; W6 Z! h8 R$ I2 S
善思,我们和未来约定放飞理想。我们勤奋,我们践行,我们向理想招手,勇1 C: y" u) O4 o6 g! N
敢去追寻幸福的人生。你的期待,我的梦想,一字一句告诉我,文明在传扬。+ _8 z* e; q: l: j; M- n
谆谆教诲,是心灵甘泉,一点一滴滋润我,快乐地成长。我们向理想招手,勇+ w8 ~% r: B/ H5 L. t
敢去追寻幸福的人生。
——乐余小学校歌《放飞理想》(集体词,庞毅曲)4 m( g' m" t; M
乐余中心小学,其前身最早是由张渐陆于1935 年夏末在乐余镇北街东市梢( a" `8 v1 h1 N# D, U
创办的一所仅仅开设3 个年级2 个教学班的私立性质的初级小学。由张渐陆委托
( n7 ~) E& z1 N9 z& j8 [8 m- `张藻香以1 间材料库房,并借用1 间民房作教室创办而成。时有教师4 名,学生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沙上名校——崇实(双桥)中学  p' o9 V; O7 a6 z' f9 {$ R
苏松年
2 e0 v# G) |; j. g5 G6 H' U
: J8 B/ X6 `. Z- y( E0 H1 c天开文运,星耀江南;时维戊子,黉序初筑;夏秋之交,芹宫乃肇。乡贤
/ m4 f( g# C; t+ X择址,鹰翔三角之圩;庠名崇实,鱼跃双桥之浦。北枕长江,张季直之赓续;: ~. [+ w  {* ~" [* F  J
南眺虞山,言子游之踵武。左挽桑梓千亩,闾巷人心归古;右揽沃野万顷,放* e/ ]8 B- \) ~2 B1 w
眼荡胸涤脯。秉阴阳,成两仪,一径中分,昆丘旸谷;承洙泗,立杏坛,曲水
  A, T. E: a1 w0 M% c: n; {环抱,琼林瑶圃。雪松银杏,烂漫扶疏;腊梅绣球,荣华纷缛。明堂前后,长: w& ~0 U# H3 i- _
廊广庑;青翠作篱,紫藤绕庐。
+ H4 ^( g2 B8 X9 ]弈无同局,诗有别裁,历任山长,活泼文章。雍雍绛帐,穆穆讲堂;道之& q& l/ ]  @5 C- t  F, H- l7 y: g
为物,惟惚惟恍,才俊云聚,甘为人梯。香远益清,带河绍濂溪一脉;配韦晦
- Z( \0 p  K* p& s/ d& B+ M木,砚塘溯鹅湖本源。术有专攻,六秩丝累铢集;通识广猎,七旬积厚流光。& Q& @1 N; G) Y! S" `
夙兴夜寐,雕浑琢璞,终致学苑蜚声;乐群敬业,金针度人,遂有鸿词继起。4 W; m+ K' C6 Q# o/ h1 A- v
朝凝嘉露,夕揽宿莽,青青子衿,映雪萤囊。春诵夏弦,陆海潘江,蓬赖麻' I+ w; x/ X, ?$ k( \) f" N
直,花萼同芳。群季俊秀,岂惟书声琅琅?运动场,龙腾鲲展;演唱会,徵羽
$ u/ s" ]/ h/ }& W# i7 {9 O8 }宫商;艺术节,一显瑜亮。墙上芳草,月下短信,课改新篇,各抒颖端。踔厉
$ w. b$ F) j/ A风发,辩难论坛。博学慎思笃行,甘露清泉;崇实求是尚真,灵犀一点。
! O  W, R: B6 y沧桑几度,世事迁而星斗移;太和融洽,学址更而校风继。人有代谢,脉
3 i  C0 h' l, V衍忠勇勤朴;瓜瓞绵绵,薪传团结进取。春雨梧桐,凤翼双桥,古今学术纽% {8 ~7 F) a$ ~8 \0 ~2 h2 N3 v+ e
带,东西文化津梁。来者珪璋,莫负韶光。青青校树,乐此未央。
- m$ ?0 s/ l; x: _  ^流波眷浦,行云依山。游子魂摇,思接青蓝。春晖寸草,不厌辞讷笔拙;
, b8 h. q$ U$ g4 y1 {6 z赤子深情,遑论言短意长。心香一瓣,伏惟师长永寿,母校永昌!
# I5 }0 Z* F7 f岁次癸巳孟冬,顾振祥谨撰于抱一斋。9 O7 p0 w/ ?! x1 p8 j
——顾振祥《崇实赋》
. C2 v* N# @  ~' j9 X; ^+ W6 H沐浴着明媚的春光,畅游知识的海洋,校园里升起希望的太阳,希望的太: d" j0 O; R! W/ c
阳。书声琅琅歌声飞扬,莘莘学子茁壮成长,茁壮成长,团结进取,求实创
8 M& K, h) Q: C- S新,优良校风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力量。啊!崇实初中知识的源泉,3 I" J( }3 f# ~
人才的摇篮!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携手共进!携手共进!携手共进!勇
0 @* Y. i- |5 I创辉煌!勇创辉煌!# b( q2 _7 D: `. F+ q! H
播种着爱的希望,耕耘神圣的殿堂,双手托起祖国的栋梁,祖国的栋梁,
6 M* Z# n9 C  a0 R% i红烛闪光,岁月谱篇章;智慧浇灌,桃李芬芳,桃李芬芳。团结进取,求实创
. J9 T. N" F  h: b% u' @5 b新,优良校风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力量。啊!崇实初中知识的源泉,
! a6 Q2 M6 @  `" E* W. Z: W, a- J人才的摇篮!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携手共进!携手共进!携手共进!勇6 I& N- ~5 d, e
创辉煌!勇创辉煌!
6 ^* P: {' n9 d3 C3 m, @$ R——崇实初级中学校歌《校园里升起希望的太阳》
4 P; f: k# v* ?$ @% A! n) H1948 年,由原南通县国大代表陈石泉领衔,经江苏省教育厅核准立案,扬
, T$ h  g. |! G州江都崇实中学和南通的诚明中学(创设于时称十二圩港的三兴镇) 两校负责
" s3 I% c2 w: u人金明诚(女) 和陈祖平商定,联合建校于时属南通县第五区管辖的双桥镇西
) m: ~% U! W$ D北三角圩东首,命名为“私立南通崇实中学”,属全日制普通中学。8 月,新校
! g* P2 n' Q' G; d舍落成,陈石泉送木质校匾一块,中书“忠勇勤朴”,左书“民元乡贤创设崇实
& Y9 d& E/ X. s中学,以忠勇勤朴为校训,作育人才颇多。越三十余年,崇实中学新厦落成,% ~/ Y$ F5 Y0 u' m" B
乃召此为校训,用作示念,且为勤俭建国之倡,愿余校师生共勉之”,右落款1 z3 h* D/ m9 Z) R+ O" a# _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九月,陈石泉谨识,吴敬恒作篆”①。
; c) }2 i' E% b. v校园占地约18 亩(土改时增加到34.5 亩)。新落成的校舍,为坐北向南砖瓦$ V* N2 Q3 R- I! ~8 [! |
结构平房一排(教室6 间,办公室2 间),另建草木结构的简易礼堂1 座,以及宿& k( U' }4 z- M1 H
舍、厨房等辅助用房,建筑总面积约1300 平方米。学校东、南、北三面环水,5 W' f" J, t: C1 I- J& @. D
西临农田,四周与绿树翠竹掩映的村庄农舍相望。
+ S* z9 W  S% ?( h9 I, [学校粉墙黛瓦的教室宽大敞亮,教室前的梧桐魁梧高大,道旁的白杨树英* \6 B8 @, r, K3 t( V
姿勃发。花园内,花时和花期各不相同的花草相间有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
9 W! h0 X, d8 c姿。一年四季都有绿的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弥散,优雅恬静的环境表明这里! V) S2 @" R: c3 z% v
确是沙上地区一方读书的乐土。9 r! ~% _! w, I" ?' E

! u/ @& ]4 j1 v' l20 世纪50 年代初崇实中学班级篮球队合影
/ r/ S- {8 r: c7 l8 R学校初创时期,教职工大多来自原江都崇实中学和原南通诚明中学,生源
& B) M2 w0 l6 O% r大多来自沙上东部地区,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及常熟等地学生也有来此就
. F' V2 S/ W. B- z5 @, L读者。当时全校开设有初一2 个教学班,初二、初三和高一各1 个教学班,学生
+ `* F/ k2 L+ t; _: w+ q( k4 N% U262 名。学校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诚聘金明诚(女) 为第一3 f2 n2 Q$ g9 T. M9 a
任校长,下设教导处和总务处。学校教职工由校长聘用,教师资格由省教育厅
, _4 w: J& t* A5 B, [3 ?: ~, J鉴定确认。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但仍属私立性质。1950 年
/ q- g* Z) T4 K( L秋,因经费困难、辍学学生增多等因素,高三年级停办。至1952 年暑后,共开
! k& L. p) t$ o8 k; H0 m8 O设12 个教学班,包括9 个初中教学班和3 个高中教学班。学生总数687 名,其中. B9 Q  w* v1 H; z
来自南通、常熟等地的学生超过百名。1953 年7 月,停招高一新生。1954 年8+ v8 S' m+ u& [" b
月,高二学生并入沙洲中学,保留12 个初中教学班,学生800 人左右。
5 z* X* a$ X6 r$ d2 l! }' l! r6 K1955 年1 月,部分苏北籍学生寒假返乡乘坐的客轮倾覆,造成重大伤亡事
8 q. j) S" X! p故。此后,苏北籍学生逐年减少,学生主要来自沙上东部地区的乐余、三兴、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是年,境内胜利初级中学并入。全校开设24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 班(学生
2 j: C0 v& z( l+ ]674 名)、高中12 班(学生755 名)。1990~1992 年,学校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改2 Q7 Q) R) W: ~% x2 a
造。1990 年,先后建成400 平方米的学生实验楼和1020 平方米的宿舍楼,学生
# m) g3 C$ F( c  ?' d实验条件大为改善,并结束学生校外寄宿的历史。同时,建成当时县域内首屈
# w' `% |/ G2 C一指的灯光球场。1991 年9 月,集教学、办公及兼具阅览、娱乐活动功能于一# b! E- I' f0 k3 d1 Z5 m7 c
体的3 层综合大楼(885 平方米) 落成。此后,又先后建成阶梯教室、知识画( P, O! W7 C/ k
廊、200 米的环形跑道和长度100 多米的林荫大道,改建了校门,增添了现代化$ P9 y9 I) F: W/ E) W- t
办公设备和实验器材,图书馆藏书增至2 万余册。至1995 年上半年,全校学生3 v- \  j6 a  w, `. B# ^5 Y3 `
1400 人,教师113 人。$ A- N* I" B1 j
1995 年8 月,初高中分设。初中部在原址改设为“乐余第一初级中学”,高8 d" A  r" W' {$ j$ _
中部另选址(乐红公路146 号),新建“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 U( q1 u& O  T" ]+ w+ H' Z1937 年学校初创时, 校长为刘剑白。其后, 学校历任校长为钱人龙" d$ m$ z2 S: S
(1949~1957)、杨尔颖(1957~1961)、孙志强(1962~1980)、许志贤3 j+ P: g0 O2 r! m
(1980~1985)、陈献明(1986~1987)、李锡文(1987~1991)、章炳文
. o1 p' p' [  _% \(1991~1993)、黄松青(1993~1995)。9 k2 G/ {+ R4 v7 @; C9 z+ y+ g
乐余第一初级中学乐余第一初级中学地处乐江路2 号。1995 年8 月,乐
6 @" h3 V5 A/ o! |余中学初、高中分设,高中部易地新建,初中部留在原址,易名“乐余第一初
* s0 x4 ?6 ?- z! I3 J& K; i1 e级中学”。学校先后建成3 个篮、排球两用球场,以及多媒体室、电脑室、舞蹈
/ ^2 a# O4 |3 U1 q- n/ d  I4 [室、语音室、音乐室、劳技室等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分别配有钢琴、投影仪、
0 c" a" U' \% _% N计算机、电视机、液晶投影仪、录像放影机和语音控制台等专用设备。19988 E, \9 M# A8 _- E+ I; o' F$ [
年,被树为张家港市初中素质教育典型,其教改经验通过《中国教育报》《新华' u4 r5 |% D" H# d% u
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广为传播。1999 年,学校建成1 幢800 多平方米的3 层南* u1 Q) z$ }' E, b9 R: }
向教学楼(8 间教室、1 间办公室)。是年末,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 @. z" U0 O4 o+ `# A, \, k: J+ ~
范初中。2000 年,建成1 幢3000 多平方米的4 层南向教学楼(24 间教室、8 间办$ z0 N. L5 P9 c- ^( v6 h
公室)。至2002 年上半年,学校开设34 个教学班,学生1993 名,教师104 名,
0 ~; i' [$ e( Y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教师30 人,专科学历69 人。2002 年8 月,学校与双桥初级中
' c, f4 Z! Q9 j: J- L9 |学合并,恢复并沿用已停用46 年的“崇实”校名,组建成立“张家港市崇实初9 I, c5 [" I" f3 W
级中学”。, F; ~$ c& |& ]; l% }, Z! ~) _
乐余高级中学地处乐红公路146 号,此为1995 年8 月乐余中学初、高中
  J: A4 q( R" S! {( t% a分设,专为高中部选择的新校址,高中部迁入后独立建制,学校以“张家港市- @5 e! W' i- I/ C6 d/ }
乐余高级中学”命名之。乐余高级中学于1994 年由乐余镇政府投资1350 万元建
5 n! J: G; m+ e7 w: c6 `5 e造,翌年8 月竣工交付使用。校园占地4.3 公顷,建筑面积2.1 万平方米。1995
; T) o0 ?: v) `, a, e4 B0 k$ `年9 月,招收高一新生6 个教学班,344 人;加上原高二4 个教学班,188 人;高
3 j; W9 e- x8 J) z8 v三3 个教学班,357 人,全校共计13 个教学班,689 人,教职工68 人。黄松青任
: X& f: ~% e! g1 m2 M( d校长。
1 ?' P' H! r4 N8 Y  Q9 A% {2000 年9 月,学校征地1 公顷,新建4800 平方米的科技楼和2100 平方米的
; Q1 U* M0 Q3 m学生宿舍。2001 年5 月,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确认为江苏省级重点高级中
+ ^% ^: }' A) t1 Z学,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为学校题写“以人为本,以信育人”的
! s9 D1 H7 ?( f4 r1 j( I) h校训。同年,一幢5400 平方米,集体育和艺术活动于一体的体育馆落成。2004
+ |& L# }" X0 I! G* V3 z5 }年3 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7 年8 月,南丰中学高中部整体
, |3 D  Q' D+ Y; F6 I, O1 n: x并入。2009 年,学校高标准通过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复评。2013 年5 月,学校
: B3 C% H; w0 W9 O( t成为梁丰教育集团成员校。
/ q3 c- N; \3 ^- d% e+ @9 J& C至2014 年,学校开设36 个教学班,学生1152 人,教职工152 人,专任教师3 p6 ~7 S" l5 [/ U, U5 i5 C
学历本科及以上为100%,拥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含在读) 42 人,苏州市% G0 K$ ?, S9 y# Y  _
名教师1 人。
3 l0 g# o+ U8 }; Q(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尊重个性、全面提高”的办学理念,彰3 `9 K: Q* e) X
显“办品牌学校,造福百姓;创优质服务,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力行“团$ n  M: k+ J8 X8 |
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善教、严谨、崇实”的教风和“立% C5 s# e0 S0 [( O  [' g* d* a
志、勤学、善思、进取”的学风,着力建设美丽学校,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 y$ I- Q1 g7 s& f$ f' f% _学校的创新教育和科技竞赛以及社团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颇* x/ L* k6 O( C, c8 e
建成效。为增强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于2011 年
  r% e" X! s' A# t( C* [成立实践创新工作团队,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技、信技等' I! g* G+ {  O
多门学科。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创新教具和学具,创新课堂演示实验,有/ R6 V+ d6 ^  G$ }& z
效增强学生对科学规律的体验,以解决教学过程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开设( G  A( \. y& V2 L
实践创新特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提高学
6 L: \( z, ~" \! u生科学素养。学校高度重视实践创新教学工作,累计已有30 多件创新教具和创
' \9 N, j5 s+ I8 K  h% g1 c新实验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其中获苏州市一等奖以上荣誉的作品有10 件,在苏
+ B$ R2 I0 m5 C; \州地区名列前茅,团队负责人黄卫良两次在全国教具评比中获奖,获“全国自! N2 e/ b2 m5 X8 E5 [( Z1 D
制教具能手”称号,在创新教具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创新教具活动中,一2 a- X( b% o! ~+ O- l
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在2010~2013 年度的苏州市创新教具评比中,多次获
: }/ I2 R+ o/ B奖。学校“实践创新教学”经验的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20 多篇,学# x/ |# F: t8 f- s
校被授予“江苏省自制教具先进学校”荣誉。与此同时,学生科技社团在苏州
! o0 ^" G. @$ |0 P市第四届“高士其科普作品创意大赛”中获奖人数位于张家港市各参赛学校的
) Y5 c0 \+ J" c7 x  _7 I: T前列。
; |7 N( |, U7 i. t3 H5 K  c* F学校先后组建各种社团26 个,如DIY 创意社、女子足球社、数字油画社团
" F6 q9 X  y4 x& Y* v0 E* w和电子制作与创作社等,高一、高二的所有学生均参与社团活动。学校组建的9 i* q' ?7 J# A. o0 M  x% y
乐怡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有22 名教师成为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走进
" P) T" p" p, q$ s乐余社区、义务植树、学雷锋、清明祭扫与乐余敬老院结队共建等一系列志愿
1 ?, Z) |; w6 _$ r. n" p2 J活动。
7 A2 b" E' [+ E+ @学校校风淳朴,教学严谨,人才辈出。曾培养出如中科院院士章申、导弹
0 w9 p4 G# r4 b* X( |) f5 \专家倪汉昌这样的学界巨子,曾培养出如驻纽约领事馆教育领事陈永祥这样的2 j: L5 s/ U( L/ s7 o& H
外交人才和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学院教授张永政、河海大学教授张行南这样' F1 @! x% ]) `2 n5 [
的学术英才。3 ?, b- M8 b, R+ N$ J/ ]; U/ }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
& `# H+ Y" W/ Q, C- _& _" @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0 `) `2 Z- D# b( ~3 f9 _
市平安校园”、“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3 u9 z8 {( z) x9 ~: k/ W
“江苏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先进学校”。' o& L4 j4 ?: O0 Q! K
乐余中学,从其前身1937 年创办的静山初级中学起至新世纪,坚持办学近& x/ Z/ N! `1 a, r. L  z! K1 O+ n
80 年。近80 年以来,校址和校名数经变迁,但办学宗旨始终不变。莘莘学子接# P7 X7 \" M7 z4 T
踵而至,鱼贯而出;代代名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80 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和; O1 Y8 y; Z$ p: N0 L/ c. J
民族的兴旺,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或
6 P! T7 ]% w( m. R* }继续深造,或直接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他们大多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其智慧和- j, K. y, A; H( p( i" R
力量,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涌现的杰出人才,如1942 届校友高章博教
* P/ z5 L0 P" \8 p# e% s: N: X授,曾任中国纺织大学管理系主任;1942 届校友谭政,曾任海军学院训练部主) y- u' r) X' z  k; o1 r) M, k
任(正师级);1944 届校友朱见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宝山钢铁公司副总
& X+ q6 D' x. H1 c) q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6 届校友倪汉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
1 _0 {- b1 U& |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9 届校友章申,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49 届校友
/ |7 w3 i" j2 T8 }( x2 i( Z. M/ D7 B施广成,曾任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正厅级),副研究员;1955 届
2 o( G  A2 `. y' A. ?: c) K! q校友黄廷荣,高级工程师,曾任国防科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技术处处长,被
3 J; V' x! H) o6 o3 \! M$ R收入《世界名人录》;1961 届校友张永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曾任第二军! ]; d- u* }) A" g
医大学南京军区医院教授,海军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正师级);1963 届校友陈
+ Z& _. Z7 J* I3 Z. |) g& z! l7 h永祥,曾任澳门科技大学教授、驻美国纽约领事馆教育领事、南京大学霍普金/ l5 z8 v. m! X% r! z6 Q! @) S5 L
斯大学中美中心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74 届校龙张新泉,清华
  m8 q) M  z: f' i: Y, g6 k8 F5 U6 ]大学毕业,博士后,曾任清华大学机械系讲师,获蒋南翔优秀青年教师奖,现* V/ y6 ^# ?4 b+ F
受聘于澳大利亚联邦铝业公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h$ l' C% m* G0 Z
独立建制后的乐余高级中学历任校长为:黄松青(1995~2004),张建华+ y# m: \- g# q! I
(2004~2005.8),王柳军(2005~2011),王辉(201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