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农管理学校”。1970 年,耿慧珠任教师代表(负责人)。1971 年,由复员军人、
  [( f# S# M* p' Y( F" \共产党员、民办教师刘湘德任负责人。
4 Z: Y# c1 e7 t# X/ }% |. G. P1975 年暑期,进新小学校舍全拆除,易地新建教学楼一幢,成为全公社第
4 f) m( |% [$ r+ l# K一所建造楼房的村级小学。9 月,南兴初中4 个班并入,遂成为一所“戴帽子”
! g5 D6 J' i+ V+ i" f- t学校。学校占地5.3 亩,拥有教室10 间,教师14 人,中小学生总数420 多名。是4 Y3 ]% d' k7 @# g5 K: b( M+ b1 l
年,校名统一以所在大队名称命名,改为“新联小学”。4 _& X. P' X5 ^/ o8 a
1980 年暑期,初中停办。1984 年8 月,朱建华任校长。是年,随着村名变
4 E. s1 O. p+ J. _+ u6 X' f更,校名改为“联兴小学”。1985 年9 月,丰乐初小(原名长江初小) 并入。学4 b) L; W0 O/ P. C* Z' B
生数达到282 人。
' a; @) X& Y& }) `* l7 l% _1988 年9 月,汤百里任校长。因沙钢永新钢铁公司扩建征地,学校第三次
; a& N: Z. |+ X3 l0 r迁徙,迁至永新钢厂北侧,由沙钢出资负责重建一幢教学楼,当年10 月竣工。& _, T9 h3 G( _" r" s8 d9 e/ I
1989 年,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学校成立董事会。联兴村党支部书+ l8 f, S: W5 v$ N4 r* H. n8 S
记黄洪祥任董事长,沙钢集团老总沈文荣为名誉董事长。根据义务教育要求,
* x" R: t8 m4 d+ P- @8 j董事会制定了校园建设三年规划。下半年,村、厂捐资5 万元,兴建食堂、围; r# u6 f3 J# r# ^
墙、车棚,更新全部课桌,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90 年,学校建立图
/ h8 _* n; q9 J; N! \书室,开设乒乓室,购置体育器材设备,是年,学校的象棋兴趣小组获苏州市: w- e1 m2 _. {( q8 e( v* E
小学生象棋赛第二名,1991 年,获张家港市小学生女子乒乓赛团体冠军。1992" Z* F5 Z& l  V+ i* _/ h
年8 月,杨荷芬任校长,直至联兴小学停办。1998 年,学校占地2833 平方米,3 e: Z. s" Z+ x- {/ |, N/ J* a3 s
建筑面积722 平方米,教学班6 个,学生206 人,教职员7 人。
% V& V5 |: G* T7 p2001 年,联兴小学并入锦丰中心小学。$ O% v; t4 n  i' x8 N  R6 d
联兴小学曾走出过一位优秀学生,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沙钢集团董事局主7 Y" F- `" j6 s. \) h
席、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家沈文荣。半个多世纪后的2007+ u% h5 w# x+ `" b2 E7 h
年除夕,沈文荣仍不忘当年在小学接受启蒙的老教师陈良才,冒着大雪,亲往
6 b$ y5 K! E& s% c  J, p( c" ~家住常阴沙农场的陈良才家拜访慰问,向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陈老师赠送“良, G. D8 Z  I6 I5 j$ l
师不忘”铜匾,成就沙上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7 z" h, E. M$ |
联兴小学在续存的65 年历史里5 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有其时代特点,每次' U, I" ?8 b1 h6 z. D- n! M
更名都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
8 N3 y/ D# v& _- F7 A8 I7 O- g" q, l9 ?6 g( t; Y2 i
协仁小学留下的印记
4 }' P  @$ W* g) W% s+ h李剑雄
; {. M# }, {) q" S9 s! i$ W时至今日,锦丰镇原协仁小学已停办10 多年。回首协仁小学近50 年的办学
2 W; s, |# j: {; n6 _' N历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5 [( w! `; v( ?% ]0 h
1945 年李凤高创建的协仁小学,与传统意义上单班独教的私塾并无太大区3 Q& Y. p* G/ h
别。他在悦来圩借用一间民房作教室,校舍面积仅约25 平方米,用树棍在地上  h& y: h1 @/ N. V4 C
打桩,桩上架盖木板便成课桌,凳子由学生自带。教师1 人,学生近40 人。
( q" c  b! R4 {9 d: L* t" `解放后,私塾转为公立学校,定名为“常熟县承德小学”。1950 年,校舍面
+ {& C0 B& @- j积扩大到64 平方米(2 间草房),学生增加到80 多人,开设2 个复式班,2 名教$ E0 O1 l1 D9 w) q
师,由李凤高任校长。1958 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普及初等教! w! G3 ]- q& l3 \. p6 P+ h; U  F
育学校开始附设民办班,吸收民办教师,由初级小学发展成为完全小学。学生
; s3 X& r1 C& R数增加到180 多人,班级发展到4 个教学班,其中公办2 班,民办2 班;教师4
! m& z5 g& }, i- z人,其中公办教师2 人。% O' N% u# ~# U6 y9 t7 D" J  R
1962 年前后,因国家经济困难,学生数锐减到130 人左右,公办班减少1 个8 W# g$ D6 b' ^& V1 H7 i* K9 B3 p
班,教师减少到3 人,其中公办教师1 名。1966~1969 年,方士忠担任校长。学
' I; [5 ~9 V$ N. @$ ]生数由原来的130 人增加到160 多人,班级数从3 班逐步扩展到6 班,教师由3 人0 \- ?! d, e3 M1 s0 ~, o3 i) A5 l
增加到7 人。
( U; b: X$ \& n) J1970 年,由沙洲县文教局、锦丰公社、协仁大队共同投资9 万元,易地新
) E: s7 ^' h) E0 K9 X4 b6 V0 P建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539 平方米。是年,承德小学随村名改为“协仁小
( K. y0 @7 e7 |+ H! z5 ~& e学”。1972 年,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班级数减少到5 个教学班,学生数保持
6 d" P7 G, H* z  w# t  b% c在180 人左右,教师7 人,其中公办教师5 人。) I& O  `# }$ U: v, F' `
1978 年,办起了“戴帽子”初中,学校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学生随之增加% h" N, U2 F; c; r, y
到345 人,班级发展到7 个教学班,教师增加到15 人。1981 年8 月,小学部有5/ N2 J9 z( f# p% O. A+ U/ K* g4 f
个班,230 名学生,8 名教师,附设的初中部并入西港中学。1983 年,教学楼转
8 t& g! Q$ A, a  G让给协仁大队,学校迁移到大队办公楼。1986 年9 月,学制设置恢复六年制。
0 O- {  g4 N% y2 j* U* F是年1 月,创建了校办厂——锦丰镇铆焊厂(后改名为锦丰康复医疗器械厂),
- v9 C  S0 }- q3 [0 N$ `当年赢利近万元。
. \2 P* y$ g  D% w1990 年,双福小学生源不足,将高级部并入协仁小学。暑期中,镇、村、
2 k5 z$ Z, _0 \+ {校共同筹集资金4 万多元,新建平房9 间,建筑面积342 平方米,增添音响设  [7 t/ W# ~* }+ s
备、风琴、图书、课桌等。1991 年9 月,双福小学全部并入协仁小学,学生数
- F! s# w4 ^1 A8 @. Q* w增加到310 人,班级扩大到8 个教学班,教师也增加到11 人。是年,为了迎接市
0 D" o1 }, L4 `7 m+ L' V- `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易地兴建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达608 平方米,操场; d# v% Z) p4 M6 r
面积达2500 平方米,并新建厕所,修筑围墙、校门,铺设煤碴跑道,添置体育$ c3 A; g8 U- G2 W5 f7 _! c- `6 |
联合器、篮球架和各种教学仪器,购置图书2600 册,添置办公桌,更新讲台、- o/ R! Z0 b; S) L# ^9 n2 {! w1 U
课桌,开设乒乓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体育器材- f. {! U3 q5 A2 e
室和仪器室,还建了花坛,种了花草树木。总投资达25 万元。12 月,高标准通
$ A& M+ X" o# h, K) v) a% g过省市义务教育达标验收。1994 年,为了迎接市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复
+ b3 V* i% s+ ^查,发动学生家长捐款达15000 多元,购买了彩电、录放机、图书,更新课桌,
) _( K( T- I9 u$ q( Y4 y4 m7 ?加贴墙面砖,绿化美化校园,从而确保顺利通过市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复查。8 `+ N" ]& A' h5 N% z- H; E8 ~
2004 年8 月,随着锦丰镇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协仁小学并入西港小1 s* W. G1 j# p& u+ x
学。撤并时学校占地5576 平方米,建筑面积727 平方米,8 个教学班,351 名学
" v* k) q% A7 s+ x" }' @% r生,11 名教师。) _8 R( L1 z+ u: e& m
锦丰镇协仁小学,存续近50 年,为锦丰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
. J* I: s1 a( ?2 Z5 A极贡献。历任校长(负责人) 先后为李凤高、朱品珍、陈茂龙、宋士芳、陈维
) R) I& |# I' s% o1 k昌、管学芳、顾坏忠、王能山、陈春鸽、沙惠中。* ]7 N% Y" |7 G- z

5 F6 _9 ]- O; s  U其林小学的峥嵘岁月
8 i" v5 z  }7 Y0 ^- k+ p1 C7 z* |2 g李剑雄$ P+ s. @6 Y8 {1 A' K( o% Z: e* Y8 P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顾耀先和蒋仲达向群众募捐资金,在当年沙上东部地
2 ^: Y  D+ x' i$ W! D区颇为繁荣的农村小集镇——麒麟镇,建造1 间约40 平方米的草房,同时向邻
/ C1 y: I) l5 R& z0 z居陈老太借了2 间房屋,于1946 年8 月,创办一所小学。开设2 个低年级复式
" [  |% T- M, e  B* B0 Q( x班,学生80 多名。此即麒麟初级小学初创时期的大致情形。顾耀先自任校长,另% d! W. b6 x. N+ o; b! T
聘蒋勤立、张益冲为教师。/ c( q# V3 Y* D" B/ |6 n) x
解放后,常熟县文教局接管麒麟初级小学。1951 年,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
4 R7 d( ^, ?- y# ^% Q8 R件,由县文教局拨款,兴建了5 间简易用房。1956 年9 月,顾耀先调店岸小学任
+ Z# J6 F2 s2 }0 S# _教,由王铁民任校长(兼锦丰地区小教工会主席)。
) q& e7 B" |' {/ r7 C$ Y2 q至1963 年,学校发展到6 个教学班,成为农村完全小学,校名改为“麒麟- n) u+ H# a' A5 c  s# r
小学”。学校占地2.475 亩,教师7 人,学生196 人。: @6 X: A& S9 [& T+ y/ `! |, ~) D
1974 年,老校舍破旧不堪,县文教局拨款,重建9 间校舍,建筑面积252 平1 `9 }2 i+ K- S3 k# N
方米。
2 k6 O2 J( [5 {) c' o& V由于学生数减少,1979 年9 月又成为4 个班级、166 名学生、6 名教师的初% l/ M9 o( P; _3 H& s% ^
级小学。麒麟村改名为“其林村”,学校随村名改为“其林小学”。1983 年暑# V& Z1 N& r' e
期,县文教局拨部分款项,学校从勤工俭学中拿出部分资金,兴建4 间教室、1
" X& C6 ~) a5 Y- w6 t间厨房、2 间厕所,建筑面积为196.42 平方米。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弥补办学经
4 T1 B0 |) F+ G9 N' |% M5 O, g费不足,1989 年5 月,学校创办了锦丰五金工具厂,生产服装剪刀和五金加  Z( Z6 @, S3 Y8 e
工,经济效益较好。
  i& M$ ]) a% |! h* I, j1991 年暑期,锦丰镇政府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调整学校布局,将南" m  w/ s: _' o: l9 _9 q5 s3 b- p
兴小学、锦丰村办小学同时并入其林小学。镇、村共同投资24 万元,在其林村
4 L1 c% {" ?& i8 组的北中心河与太平港交汇处西南侧,易地新建其林小学。学校占地4900 平

TOP

方米,建筑面积750 平方米,6 个教学班,学生265 名,教师8 名。学校建筑风
1 O% o6 u) q$ e3 k3 z格新颖,美观实用,别具一格。学校开设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红领巾广播
6 X9 b8 ^1 d' V0 ]4 W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更新全部课桌椅,添置体育器材和教育设" l9 ~0 k2 r' l0 J2 Y
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施教区从原来的其林村扩展到南兴村和锦丰村西4 |/ w# b( ^) r9 K
部,成为一所充满活力的完全小学。12 月,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市九年制义8 J, \+ ?7 n/ ?. Z% y8 U
务教育达标验收,并被张家港市教育局定为素质教育试点学校。
( `+ M' r4 L+ U4 e# l- N" |" K1994 年8 月,陈春鸽任校长。2001 年8 月,随着境内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
0 |/ z, c" S& B( o2 \- u  G$ \整,其林小学并入店岸小学。其时,学校开设7 个教学班,学生307 名,教师8
! j9 C/ H- D4 [# c名。
3 c. h% U$ k% P  `其林小学历任校长(负责人) 先后为顾耀先、王铁民、严秋萍、黄仰之、# b2 C9 u, E, B/ ^* I
徐永昌、孙德贤、黄富生、丁照华、季贤萍、夏金才、陈春鸽、沙惠中。- ?2 e" K( B. s& B# w" W
/ o- Q- p  ^  w5 w. c7 a  {
优秀的新市民子弟学校——锦秀学校
" F. O7 i+ y9 Y& P4 q; F杨茂胜徐平& Q! g6 h) O1 ]+ I: R- \
锦秀学校位于锦丰镇郁桥村,是一所锦丰地区来务工的外来人员的子女学7 z# \- U; ~  \$ B( e& I" O6 A( w0 i
校。
& U% O1 c4 q) J1 I2 R; Q2004 年7 月,一位来自盐城市滨海县的创业者沈曙红,怀着创办民办教育6 D9 O8 N, x/ b- C
事业的热情和理想,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首期投资40 万元,租用已撤消的原
# M1 h3 c4 U# x6 }! |) z' p协仁小学的校舍,建办外来人员民工子弟学校。创办初期,一度沿用原协仁小
! t* v7 j5 X- @7 c2 F1 `学校名,命名为“张家港市协仁学校”,并自任校长。由于原协仁小学地处偏* s- M9 b0 Z. ?) H+ u
辟,生源少,加上经费严重匮乏,办学条件较差。2005 年下半年,在锦丰镇政
2 S# ^7 r+ Z- C- v府支持下,学校在郁桥小学设立分校区,沈校长借款60 多万元,建幼儿教学楼% G( O! R- K# E5 o. g3 W
一栋,铺设水泥场地,改造校门,使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到校就读% ]! D; Q! Y: V2 m
学生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加。2007 年8 月,学校全部迁至锦丰镇郁桥村原郁桥小6 \" X* `+ I5 D9 {+ d: l2 e
学校园内。张家港市协仁学校随之更名为“张家港市锦秀学校”,沙惠忠任校; S1 S4 P. ]1 N& ~9 \4 c
长。校名语带双关,校名既含“前程锦绣”之意,“锦”字,代表校址在锦丰镇
( m/ p/ ?& N3 t' d地界,“秀”字乃表“优秀”之期盼。期望办学者和就学者勇于争先创优,学校$ ^2 H/ [" N  k: W* k3 }% y% d- L. ]
跻身同类优秀之列,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 A/ j/ t3 S& b" D3 Z
开办之初,学校开设8 个教学班,随后生源逐年增加,班级数也逐年增加,
( E0 n- g6 \( G学校基础设施也随之不断扩建壮大。2006 年10 月和2008 年5 月,先后分两期建- u. ~8 Q2 h4 `! R
造两栋两层的幼儿部;2007 年4 月和2010 年6 月,先后建造两栋4 层的小学部教  S" d* x$ @' P
学楼。共计建筑面积4035 平方米。同时,拓展学校的活动场地。+ k4 ]; v, h7 Z, Q# K. }
2014 年,学校占地18676 平方米(约合2 亩),建筑面积8018 平方米,绿化* H' R1 v) X, k( q. f0 t& N
面积6000 平方米。幼儿园设大、中、小共11 个教学班;小学部共开设23 个教学
/ }' a+ K+ j" i; M6 S班,在校学生(含幼儿园) 1600 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71 名教师中,具有; O5 x. n/ P$ L: j, v- J
硕士学位的1 人,本科学历的18 人,大专学历的42 人,中师学历的10 人。学校' L. y* q. Y& P: D5 u
设施完善。拥有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
2 D! l2 \7 R: l" M9 M' D音乐室、舞蹈房、电子琴房、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及多功能教室等设施。& ]/ X" o0 X6 O+ Z9 ~' m3 m
有5000 多平方米的硬化操场,配有200 米环形塑胶跑道。6 w. e- ~* Q/ x
学校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 P5 b) B  U8 H3 g2007 年末,成功创建为“张家港市外来人员子女示范学校”;2008 年初,又创建, I* X; @& G; [: _# p4 n9 V
成为“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合格学校”。学校多次受到新闻媒体的采访与褒扬。
" x* }' L: P3 S2 z: [" x2008 年6 月,参加张家港市教师基本功竞赛,在同类学校中获团体总分第一。
* a' E# e* C: k( s从2008 年起,学校连年获得“市新市民子女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和“市新市民  n% f( _1 t* q. [7 q1 C3 f
子女优秀等级学校”称号。2009 年后,又先后创建成为“张家港市平安(和
/ f, w8 x* L$ |9 D/ r, A谐) 学校”、“苏州市平安(和谐) 学校”。' Z2 }1 l( B$ R7 a( N3 k
2011 年,学校附设幼儿园在创办者沈曙红的倾力打造下,创建成苏州市同% v' g; v6 ?" k( p
类学校首家“苏州市优质幼儿园”。同年9 月,学校代表张家港市新市民子女学! a- Q( F+ b. D' D: E' a. u
校,接受中央文明办组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培训班”领导们的参观与检阅,
. }5 T/ G1 o8 O; q5 o( R获得一致好评。/ G# R) {* \, E) j1 Y# Y# ]* K

% R5 P9 D5 n  H3 G2014 年6 月起,该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全力投入到“苏州市外来工
* x- _1 J& o5 T4 \+ Z# n# j. z子女学校提档升级工程”的创建活动中。这一年又出资200 万元扩建食堂和专用$ ~9 w2 p; f1 g5 h/ n
教室,添置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 W& }0 [6 |& `0 U! P/ |
誉和新市民对学校的满意度都与日俱增,人们真诚期待锦秀学校在新的征途中6 Z% F5 B7 T$ J% ^; H7 X
取得更大的成就。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 Z; d5 a: M3 N$ `/ f: N% g& I饮誉大江南北的沙洲中学0 p/ ~3 k4 i' O
俞士明
; n' e$ {/ |9 b, G. a, V沙洲中学诞生已七十余年矣!# M" X" Q% [0 d' G: C4 W& |4 N7 Y
七十年时光流逝,星转斗移,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七十年薪火相传,人. C; N' {) h" F4 L* s
才辈出,弦歌不断,感天动地;七十年名师云集,为学严谨,为师负责,为培
2 u/ l8 }% g' l; Y4 j; G7 o/ n. [& c+ a养一代又一代国家建设人才,高山景行,呕心沥血,其辉煌业绩饮誉大江南北。
- O/ B& {' K; {菁菁校园,沐浴着阳光的温馨,闪耀着红烛的光辉,维系着师生的眷眷深
0 @& H* O$ J; x% E9 u$ ~( i情;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成就了学校的独特魅力和神采风韵。
2 b. `! z/ I. L  D2 x: \, W1 H学校创立5 {4 B$ j3 Z) X8 v" P+ K+ \( F
1940 年冬,国难日深,沙洲旅沪教育界人士,以康而国,以崇而民,为抗
1 j- h5 }; l" e! j1 l. K日救亡,改变家乡子弟求学无门的状况,陈贯吾、陆福遐、周景濂、陆新球、
. O+ [0 I2 ^# [4 T3 }9 C朱在民偕旅沪工商界耿心一、李回春、曹锡钦等30 余人,在上海聚丰园会晤,# v0 d5 ?. {$ W- _, h8 I# E1 P
倡办常熟私立大南中学,旨在“锻炼强健体格,灌输民族意识,充实生活智
4 g- E; {) m% X8 V7 g! h能,培养科学基础,启发艺术兴趣”,当即筹款千元,并推朱印离主持其事。朱6 L  n; D& J! ?( V7 f) x
回乡后筹款千余元,商借合兴小学部分校舍作教室,租典沙姓民房为宿舍,同0 {0 {7 `% u* e2 L7 E3 w9 i
时赶制课桌、床铺、教具,购置图书仪器。1941 年2 月6 日(农历正月十一日)
2 F+ z; b, ?" P( d; y9 ^; H7 B& W) J通告开学,报到学生183 人,分设初中一、二年级双轨和高一共5 个教学班。推
9 K2 P9 j7 @) U: J" y举陈桂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是年9 月由陈贯吾接任),朱印离任校长,朱在0 h: N( _& h' m" @$ K9 ]- Z
民任教导,钱蝶梦任训育,蒋希益任事务,丁君彦任会计,陈汉平任文书。教$ z. |! d( k/ |
师中半数为旅沪回乡教育界人士及地方硕彦。有朱砚农、曹赞虞、朱远公、周+ A; G& `. D! s3 E" q
景濂、孙居仁、陆福遐、钱士奇、王士澄、孙轶千、林汶清、李龙汉、钱品
: O" l% _; }1 Z7 H, s珏、周朋寿、张劲公、曹克明、杨秋丹、姚云照、张成之等。教科书仿上海各
! ?* u1 n$ y4 `' Y2 q5 T/ u; ~9 L5 U中学教材,高中数理化采用影印英文原版。其时,沙上地区方圆数十里内并无
. n7 h6 T7 e! z一所完中,大南中学的成功创办,深受社会各界之欢迎,自在情理之中。不' k6 e0 q* U' C/ D0 w! u
久,澄、虞、通三县子弟,纷纷来校就读。
- {; d' g% R8 C: Z( H4 D6 z# q. z何洛与学校地下党的活动
+ c' Z5 x1 c, ^! Y1941 年4 月,中共京沪特委、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派遣工作队进驻学校,: V0 G: C- q& t9 J- b0 V& B6 t
开展抗日民主宣传教育,以学校进步青年为骨干,建立中共外围组织“求知
5 N2 R3 ?* }" C# S) {6 M$ i. j社”,油印《求知》宣传刊物,发展学生党员,建立大南中学党支部,由何洛$ K' q0 J1 X4 O( w5 P( L
(陈志辉) 任支部书记。2 Y4 X; c+ j" [  D( [1 o% u
1943 年秋至解放(1949 年4 月),大南中学党的支部,先后由陈玲仪、王婉* n# y, c( l  n9 D3 I3 L! c
如、孙介入(均为学生党员) 担任负责人,发展了李桐明、陈洁(女)、朱鹤轩
1 }/ B4 Z3 X0 p2 r3 人入党。1953 年2 月,在中共常熟县沙洲区委的领导下,学校成立沙洲中学党; C8 R" N0 a  A
支部,单忝友任支部书记。
, M# ^5 j3 q% b早期建设
. i6 z4 I3 ~/ @' J  W9 f学校初创时期,各项设置极为简陋,又因日伪严重干扰,社会动荡不安,0 r8 o/ O" c$ Q) l+ M, I
教学秩序难以正常,且人事更迭频繁,仅教务工作就有张成之、周景濂、孙居- H8 j1 _; D, u) p& o6 y2 {% a
仁、曹克明等数次更易。其后,日寇“清乡”,新四军转移苏北,转移前,沙洲
. i4 ]9 ~! K, S# c9 z. |1 i+ N: E; H县抗日民主政府拨款2400 元作为学校维持经费。是年秋季,伪军撤退,学校筹
2 J$ ?' |" I; L" R1 p( N/ a( T) W款建校舍30 余间(即大礼堂左右东西厢屋及河南一排),教学用具和仪器设备亦0 E4 t! D* E# o0 @' i
渐充实。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几经磨难,学校已有初、高中7 个班级,学生360
  q8 y: S) S" N1 E$ U3 w/ u, z% o余人,教职工20 余人。为提高学生成绩,学校又以私谊低薪特邀杨同伦、耿心
! m- }& y/ f# k3 u1 ^# k粹、王均愚、徐德基、刘沐华、徐质夫、徐利治及王振国、林公藻、林渭青、
, }0 O) Y4 C% ]& U4 B6 s9 q/ X顾宝良、陆厚德、何方、郭田清等知识界知名人士任职,并得获江苏省教育厅& `/ k% L. z3 l8 z" a! {6 q1 e. A4 o
立案。1947 年秋,获本地士绅张夔石捐助20 亩良田之费,建成礼堂(即老阅览
3 g" P0 w: v9 f室)。礼堂落成典礼上,燃放烟花,演出京戏,并举行篮球友谊比赛。庆典活动  f' f# J, b% N/ i& H' ]
延续3 天,并在礼堂前栽种香橼树4 株。1 q8 g, I! ^3 j3 A& Z& L
崭新纪元
+ B. d) U# e+ M: z. F: k1949 年4 月,苏南解放,许多在校学生纷纷随解放大军北上苏北,或南下; u6 K6 d7 i2 T2 U' F! @) Z( P9 y8 y
西南参加革命,学校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5 J" Z7 \, e" n: q) C) U
1950 年春,苏南行署曹督学来校慰问,热情鼓励。同年秋,常熟县人民政
5 @6 b5 o/ X3 B* h# U府先后派宣传部长洪明,县团委书记吕英来校视察,并领导和整顿学校工作。
2 y8 Z7 N3 H, n; M1951 年初,学校成立由杨同伦、蒋希益、蔡少卿等人组成的临时校务委员; J8 l1 Z% Q; z" w! U3 y/ z# L; `
会,孙居仁任临时校委会主席,杨同伦任教务副主任,蒋希益任事务主任,蔡# I9 g7 \) A, w! F6 ?
少卿为学生代表。全校师生思想情绪为之振奋。" L/ r0 n1 t# t0 Z: C4 B' V
1951 年,苏州专员公署任命王同书、李旭初为正、副校长,杨同伦任教导
0 E' s# N" _! j. M/ L1 y* n- r主任。同年秋,李旭初任校长,孙居仁、陆厚德任正、副教导主任。县文教局
, s! _' Z5 P- B4 n: D陆续拨款,扩建校舍,增添教学和生活设备,学校规模增至13 个教学班,学生
) c- D& S& }; M" |800 余人,教职工40 余人,教学质量稳中求升。
# `3 g- d; A; m5 F7 [1952 年11 月,学校收归公办,改名为常熟县沙洲中学,单忝友任校长。
7 p; `, O% k( N1956 年,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王民任校长。1960 年,学校被& _3 K: u! R0 k/ Y
评为江苏省文教先进集体。
3 j8 H1 Q: N3 K3 W% S1961 年8 月,施云岳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62 年1 月,学校随新建立
0 s2 {/ b$ a2 ]的沙洲县,更名“沙洲县沙洲中学”。是年10 月,刘大震任校长。至此,学校已) E$ b9 H# N5 t$ [% I) v4 @
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健全的管理机制,学校占地60 余亩,校舍200 多间,教学和; \5 Y$ }. C+ e4 i8 Q
生活设施已相对完备。初、高中共20 多个教学班,学生1000 余人,教职工近80
, v  V8 o) @- |) b4 D" w- y人,师资力量雄厚,钱仲联、徐行知、陈桂芳、蔡翰能、陈昂、陆厚德、罗世% C# U9 a9 |  l4 u* Z
杰、陆招、狄宗培、冯贵荷、林永盛等名师,谙练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受学生4 C# F/ n& y) }4 B
欢迎。教学质量稳步全面提高,在社会上形成极为良好的声誉。( O0 X1 g0 k% c$ i
风雨兼程6 x7 M5 v' I4 f! k+ e$ q" W
1966 年5 月,“文化大革命”发轫,沙洲中学和全国各地一样,校内造反组
6 W& V4 w2 \! w. _1 c5 F0 ~9 M织风起云涌,成天浸淫在“造反有理”和“打倒”的声浪之中。经历了破“四/ ~- g# }- \) y2 `' i! u
旧”、批反动学术权威、揪“走资派”、斗“四类”分子、停课闹革命、成立革' ]1 b, D' h+ R' Z' t* p
委会、清理阶级队伍、学校体制下放等政治运动,教师成了“臭老九”,学生之9 F! X# M9 S7 u9 f% t# Y3 _
间、师生之间情绪严重对立,师资和教学设备严重流失,学校财产遭到严重破7 i  o7 B" `: ]0 Q  j) P6 m& _
坏,教学秩序一片混乱,学校元气大伤。, f- V& G  M5 h9 i" v) {
折腾了数年之后,教学秩序消弭,学校渐趋式微。1970 年春,学校须招收; o0 v7 d5 S; V5 M/ i0 o" {" o( t
经贫下中农推荐的新生。学校工作百废待兴,随后践行教育要革命,学制缩
1 V! `5 M7 \" l- i2 P! z" J短,开门办学及开卷考试。为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在高二阶段开
5 ^" K& \3 N! p) g  Q2 D设政治理论、农机、农数、写作和文艺等专业班,先后创办针织厂、电机维修# m' p" F. ]) {. M0 C4 D
厂、眼镜镜片厂,还在生产队建立学农基地,在驻福山部队建立学军基地。培
4 s/ N5 \: G. h养师生的劳动观念,训练学生的组织纪律。
4 W- u" m; a- |7 g- b4 c与时俱进1 ?- Z4 ~" q! a" i
1978 年,“科学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也来了,沙洲中学也开始了振兴
! V6 q( n3 l4 Y$ f和发展。时任校革委主任的张凤楼出任校长,学校被确定为沙洲县重点中学,# O5 s' j  r. Y
高中面向全县招生。同时不断“拨乱反正”,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倡“尊9 ^; ^8 j/ ~& i! @1 W: {
师重教”,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确立
' G# k7 i5 k) d* |& M“从严求实,奋发有为”的校风,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提高。1980 年,高中
3 G5 x% c" g4 y' r, i: L- T首届重点班毕业生高考成绩列全县之首,在苏州地区乃至全省重点中学中,也) h! Z& z2 z/ u; V( d( P
名列前茅。1982 年3 月,陆振兴任校长,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
2 g7 T6 x. @, U5 }8 I质量,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创办汽车改装厂、水暖五金- Z. j# e6 l8 ~- W/ ?$ q6 [
厂、大南实业总公司等校办企业。学校先后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
7 Q: d: U% c- P! \" \5 T楼、教师宿舍楼,翻建改造大礼堂,重建新校门,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1986& ^( {9 k. ~, I0 H
年12 月,撤县建市,学校更名为“张家港市沙洲中学”。1988 年9 月,王培康任
  @) W8 y" h* V2 P/ E) B/ s2 U9 E校长,1992 年8 月,由副校长陈士兴主持学校工作,1993 年8 月,陈永康任校  q' R/ u8 m( b( q5 A
长。80 年代末至90 年代8 年间,为创建省重点中学,学校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工程,先后建成办公楼、图书馆、西教学楼、师生餐厅、师生公寓楼,艺术4 h+ V* O8 c) y2 R/ y/ |
楼、科技楼、体育场、体育馆、行政楼、新校门等也相继落成。同时,从外省
& P1 M. @$ W! ~* F% L" r7 y' t引进人才,充实学校师资队伍,并不断添置教学现代化设备。1996 年10 月以高
* l& G" B- Z8 v1 P标准通过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达标验收,2000 年,学校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 [  W! y  W4 A( A  D8 I
省模范学校”。2002 年9 月,袁建中任校长。几代人的创业,几代人的艰辛,提
* N" K$ V# ]1 g/ ~3 G炼成以“树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坚韧、扎实、高洁”的沙中精神和“品直
$ U# ^) E/ J- r+ ^- [2 ]5 C学芳”的沙中校训。2002 年,初中部独立建制,易地新建。2003 年,学校被确
3 E' m  s. }: ~+ V  |定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级中学。! i% M, z, s  u0 D$ T7 n
追求卓越
, k! U/ Z4 r& a3 ?8 q5 W2006 年8 月,赵洪文任校长、书记。2006 年12 月,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 l8 K, o/ a, M- m0 A
级普通高中。2008 年8 月,根据市政府规划,学校迁址市区风景秀丽的暨阳湖
0 z" N& `& |6 `畔,以全新的时代风貌凸显于港城大地。
: G* g  y9 \+ F- ]9 ^新的校址占地160 余亩,各种教学设施综合配套,一应俱全,为学校发展构
. x8 i* Z8 ~% j% a. H* I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校园碧水潋滟,绿草如茵,佳木葱茏,花香流溢,景色宜
# f5 o- P4 R* v/ \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W. W' _, u2 @1 f1 s: u
学校以“品直学芳”校训,以“坚韧、扎实、高洁”学校精神,执着追求2 V9 D5 N6 E% Q2 t- e* z1 f
以“树业”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并以“主动、生动、心动、互动”的“四6 l& H! \$ J' [/ U: D; j; M
动”教育特色促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 [9 l! C; q7 R7 ^( R
乐园。
8 {8 C; {6 M9 ]7 O. W, X3 q新的校容,新的目标,新的追求。沙中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港城
9 m0 y9 J# I1 Z* D+ H*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传承中发展,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是4 [' U% s# b* ?$ m. f9 M5 I
沙中人的追求目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
0 j9 d. x3 v6 r5 p育,重视教育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出名师、育
9 d; U* p; z0 u  A& D; z! D英才而不懈努力。沙中人一如既往,为将学校建成具有现代教育设施、先进教
, U4 h; R3 Y! e+ @0 v$ s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一流教学质量的苏南历史文化名校而奋斗,谱写沙中
( Q' z% ~$ N, T/ f2 H/ T& L1 l历史新篇章。3 d* L0 @( t, Y2 C
教学教研
- h1 d/ n. D/ V0 M1 G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甘为人梯的教师队伍。“学) X2 Z& s, R& X
高为师,德高为范”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追求。学校现有各科专职教师194 人,0 J( m" _3 _8 {: `/ {6 J( H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3 人。其中苏州市名教师1 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3 人,张
+ r* y. X. y' F. j  p家港市学科带头人4 人,张家港市教学能手16 人,张家港市教坛新秀4 人,硕士* H; i' I4 V* r/ c: \% m# l
6 人,在读研究生13 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在老教师带领和影响下,刻苦钻
+ l$ m4 C$ ^# w9 n& x研,认真上课,勤于辅导,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7 ?+ @5 t: P4 Y& A. p! F( x, T
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敬业、. t) K1 r3 [4 C$ x' W
严谨、谦逊、创新”为教风,以“敬学、勤奋、求实、进取”为学风,坚持以1 l" w: P5 `) i/ @( U$ e
教学为中心,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和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摸索出一套行
  _; O3 q% t" n' B, R# m. z之有效的“人本管理”模式,规范了教学管理,深化教改实践,教学质量全面
9 G2 y$ }: G, R5 N( k6 X1 i) I5 v8 F稳步提高,多年来,高考成绩都稳定在苏州市前茅。. T9 P- M0 s( b5 j3 V
“教而不研,则教也不深”。学校积极推行“科教兴校”战略,颁布《教科
$ Y2 Z/ K1 j4 W2 O" o研管理条例》和《教科研奖励措施》,定期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以促进教科6 U# }$ |3 V6 S* ]* d/ p9 U/ U
研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共发表教学论文1300 多篇,先后完成4: ?3 F* I( a6 Y
项苏州市级课题,6 项张家港市级课题,以及多项“十一五”省、市级课题。有
7 g: ^9 ~) @& _近1000 篇文章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学论文。学校还每年编辑一本《德育论文5 N- e7 T  u5 z& |# W8 C+ h( [
集》和《教学论文集》,教师参与编著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书籍有50 多本,教学
4 Q. x" P9 i. z科研成绩斐然。
( _. Y' r& s5 w8 g& [; L$ T, g校园生活8 {& b0 ?! k- A, C/ |& x
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有高品位又6 P2 w  c6 S2 n$ f' P
多层次,既有主旋律又有多样化。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
8 z) Z* n# u* q. t( C学校文化内涵,创设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以开拓学生视野,加强道德修养,
/ \* j$ g$ q4 Y3 n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审美品位和人文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多彩系列活动,领
  S: V' k  @7 J8 y+ U' ^略文化的精髓,体会思想的深邃,感悟人生的瑰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积
" J# f" F9 c: c' n  h1 _  f( ^3 p0 d极而深刻的影响。
; o! c3 L  O9 N, U6 O, K/ P1 H交流合作
8 f, x# ~& Y, \8 H6 O6 i5 O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同省内外和部分地区建立广泛的校际交流
4 O9 t& k; ^2 A( n和合作关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常有国内外
5 C- Z1 _. Y7 b) i2 |" V: m$ e著名学者、外国友人、国内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历届校友来校参观访问。同
* k9 A# y: D! x9 Z时,学校还为市内外兄弟学校输送了一大批骨干教师,担任学校的领导工作或' i) D1 ]$ g* S( N5 I
教学工作。沙中从建校以来,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还为兄1 t1 i8 ]: a2 |( M
弟校输送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特级教师。原教育局局
2 \* g5 d9 k. Q, e长宋岳清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沙中是培养校长的摇篮,名师的沃土。”从沙中% B8 U8 b3 u1 R+ q  z. _5 `$ ~
先后调出担任学校领导工作的有毛凤麟、陈永康、武勇敏、王培康、刘桂清、
  K" m6 h8 y; q5 K! O" V- l王松清、王柳君、陈国平、倪耀国、夏彤、张一鸣、顾金惠、丁新忠、范寅、1 I, g- R$ |+ e/ J/ `4 i
钱爱娟、孙海前共30 余人。曾在这沙洲中学执教过的教师,先后被评为特级教
+ ]$ t8 f7 e! [6 C7 z4 r师的有罗世杰、蒋清和、王溢然、颜尔达、夏彤等,升任高校教授的有钱仲
- O! _! c+ X/ Z# ~( q: w联、王永健、时萌、翟振业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 V6 ?; w" u) w; O% H3 ]9 J
位上,以其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展示其神采风韵,也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2 [9 P6 V$ ?8 d& ]  X: S
知名度,为学校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 F9 W) H, G+ [& Z; y" d
春晖桃李
& e5 l4 G! U6 E# q8 P! x2 W七十年创业,七十年发展。七十多年来,学校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人才; l( e; ^" [; c) A8 }( w5 i( V' ~
辈出,相继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
9 a! T/ i$ V; o6 g% {: k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外国大学、南开大学、+ J# z* \! P6 S4 Z1 V* v/ O
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
3 G( _. i& c/ W+ D0 R! G5 j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
/ j; Z7 j2 j! w5 u+ B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安
% a. [& e( W; W; p. @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 ~! v0 L7 e( t& H" ^: _- Y
秀学生。改革开放以来,在校学生将“211”和“985”高校作为自己的努力目# M+ n6 S- I# s, }: Y2 x4 ^
标,其中许多学生在读完本科后,又继续进入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机构,+ [. F+ c+ x# [$ B1 T
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乃至博士后学位,铸就成长为国家杰出的栋梁之才。
7 V+ I9 ~4 s+ W: ]有的已担任国务院和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部委办部门以及省市党政部门
! x! E& v5 `6 `5 @4 P5 x( ?0 B& P$ {的领导工作,有的已成为各地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不少校友,在以经济建设+ }; R0 `, V+ K8 j8 z5 R. F% D/ X
为中心的大潮中自主创业,成为繁荣和发展地方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并
) r) _( i/ A7 ]4 ^; }: L; {冠之为地方知名企业家。校友的脚步声和欢笑声遍及全国各地,为国民经济发
! ?6 F( \7 s2 ]6 D2 S( G5 X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v. l+ Q* o4 b6 R) K沙洲中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S) v) j% p3 F$ t) Q" B
任重道远; n; r4 Q/ F! O  l
面对新的世纪,面对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面对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
! j2 h; p- A7 u学校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入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 u% L9 M, L, b, |  @5 K0 p6 y4 u3 u/ f
展的决定》,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秉大
! V" {5 w4 v, x6 v4 x* S  E, g! O南创业之传统,扬时代创造之风帆,广泛开展“铸师魂,练师能,修师表”活! v- C6 i$ ], L- `6 A; F
动。学校努力以民主意识管理学校,以高尚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课程开发9 `$ ?: P% ?. j  {5 l% A1 A
学生,以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塑社会“真人”,育时
8 ]3 H# g% w3 z1 l) `. k" p+ H代“新人”。努力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身体素质,深厚的人文; L* O) G* P, N, ^3 v7 _4 \
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活跃的创新意识,鲜明的个性特长”。学校坚持不懈地( z6 u% q- @$ \' Y* u, A
抓好教育改革,激活竞争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大面积提高。摒弃保守
  k# g+ ^& E# ]: H思想,勤于探索,与时俱进,提高办学规模效益,为未来造就更多的人才,为
- ]. ~8 r: c4 e! ~# z$ z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0 m, \' R9 l7 @8 e! e  i6 V$ q钟声悠悠,春色满园。新的世纪,必将是沙洲中学更加充满希望的时代。

TOP

昙花一现的“五朵金花”
+ `9 A2 V) V) [* ^孙相虎
/ P" G+ i9 q4 T# ^# Z- D# {$ e1969 年春天,合兴公社文教助理侯礼初在全公社教师学习班上的那几句
5 q5 n2 ~# A" x4 P话,不少老师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几句话真实地表述了合兴公社在那
0 U$ b8 R) Y  x; O- j! ?( h. T个特殊时期的教育状况。他说,在上级将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的指示下,( X- K3 s& ^+ `; X% u9 y* H4 z; v
我们每个大队有小学,每个片上都有初中,我们的高中教育,今年又是“五朵$ C- b* E4 f2 g5 h: k! \8 k* g
金花”竞相开放。这在全县,我们肯定是领了先的。8 K& m2 D% T# N# ]: z( D' J
侯礼初话中的“五朵金花”,是指沙洲中学、中兴中学、福利中学、牛市中4 G  S$ S, m) X% ~8 z& K
学和洪联中学。这五所学校中,沙洲中学是老资格的完全中学,中兴中学是一) P- T* y) q7 S
所新开办的高中,其余三所则是在初中基础上开始招收高一新生。
# S) p. |* A1 ^" B+ T) F4 t7 P如今重提这个故事,是想指出,这一说法真实地记录和保存一段不应被人0 \, T8 G- Y* Z) r: \
遗忘的重要历史。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常常完成于一个个
. f. X8 K3 h/ l$ Y; |具体细节的充分展示过程中,毕竟,细节往往是真实的。# W6 a2 v' g! B! q  j
当年的沙洲中学,任璧如为负责人,教师有王培康、顾金惠、陈茂根、程' i# v# |, _# W* [
忠良、吴文琴、陈官明等等,这所学校各项管理到位,教育教学秩序与社会大: i, i2 l7 h4 E  ]* R4 Z  u
气候相吻合,是不必说的。" O3 p! ~) N& z3 ^8 a
福利高中由陆锦才任负责人,教师有俞士明、刘桂清、许振奇等人,招收2
/ P! _) w! T6 v- C个高一班级,学生80 余名。
  f/ i$ ]7 o  b& c  V牛市高中由赵善福负责,教师有张一鸣、汪礼明、程礼忠等。前几年从教1 J& I6 x+ J8 r1 ]' k# j
师队伍中退休的赵忠良老师就曾就读于这所学校,他说当时班内仅有学生20 余
  l$ q) g7 O+ d9 E0 U# p% l名。
, N# w# V5 W; p; e3 b中兴高中由侯国才任负责人,毛凤麟、聂祖兴等担任教师,开设1 个班级。, X1 u) d( o9 h: P8 p, i
学校开学典礼极为隆重,邀请公社党委丁良富书记作报告,因仅有1 个高中班的
5 [2 Z4 Q0 O( r* o学生,气氛不足,于是邀请周围的庆丰小学、光明小学、北新小学等三所学校/ p' Q1 w1 q3 H) ~/ e
的师生一同参加。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些学校学生的缺课现象极
" j/ X0 f. w" q为严重,终因教师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说服学生和家长,未出现“流生”,实属
3 |+ H3 f# ]( M+ z. @  b不易。受“文革”影响,多年未上课的老师们,敬业精神依旧,为教书育人,
) C$ m# j2 @( R8 W  S个个当兼职炊事员,人人吃住在校,全身心扑在教育工作上。
1 `2 Q" p+ H. n$ t洪联中学从沙洲中学调来屈福梁、顾桃林两位老师,也准备筹办高中,后: y) _( M6 L+ B$ v+ U: c
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他俩在该校初中上了几个月课,调往其他公社去了。, K1 X+ O) }" B/ l3 y, ~) R
高中办到贫下中农家的门口,是那个特殊年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其功1 C; G8 q5 B; v/ _
过是非得失,后人自有评说,此姑不论。可在当时,要将每个学校各科教师配
- Z- t5 a5 ~% Q! d5 f' x9 A备齐全,却非易事。特别是理化课,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H2 e* ?" E$ B5 t# s
的。这可真的难坏了各校负责人,无奈之下,沙洲中学任璧如鼎力相助,她动; D& S' u+ Z. L9 B# B
员学校的物理教师王溢然,化学教师林永盛“走教”,以解同为“五朵金花”的" `& O# |2 `0 ]) g8 k7 ]
“小妹妹”之急。这可真是苦了王、林两位老师,他们在自行车后架上绑着理化
. V, |" e# V4 u实验仪器和试剂,横穿于公社东西南北,奔走于乡间小道,每逢刮风下雨天,
6 K! |# B/ }9 A0 H. i5 J! X* H更可见其敬业精神,这大概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之一了。
5 Z; X1 q. @1 e) E% |6 C从某种意义上说,村村办小学不很难,处处办高中,这的的确确不是件容
$ R! \) p* w6 P, e* l, e7 }! V# ~易事情,它涉及到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一哄而上,不按) U0 O7 P1 e& ^2 _0 J  X
教育规律办事,注定不会长久。一个学期后,在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呼吁
- C- h. v5 Q. ^  O: {下,公社党委会决定将各位“小妹妹”请入沙洲中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e5 I- S3 C) S. u+ y
这时的沙洲中学,因“文革”停课“闹革命”的缘故,1966、1967、1968 三届; \5 B6 |: y- i) J
初中生同时毕业,同时升入高中。学校按66、67、68 三届初中生的实际程度分
4 t' s8 w! y5 o6 l! n5 P别编班授课。不过当时不称班级,而称“红卫兵”某营某连某排。66 届初中生
8 E8 j( l; K. w/ t% e% v  e因程度较高,被称之为“直属排”。
) ^- c0 x, r1 X4 q. o就这样,“插”到贫下中农家门口的“四朵金花”,昙花一现,永远定格在9 s, i) W* l: u- V3 {- Y4 K5 K
1969 年的上半年,有似闹剧一般地载入合兴地区的教育史册。9 m& G/ R1 A! n9 S$ s: X  q4 ]
不过,文中提到的这些为“五朵金花”培土浇水的园丁们,他们是管不了6 A7 V; x1 i9 p
政府如何办学的。任何时候,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给我三尺讲台,我必全5 f, j* q1 `' Q. a7 `
身心投入,以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一岗位的选择,正基于此,“文革”后他们几乎, m* w# ]6 Q+ \" u( R8 `
全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那位认真“走教”的王溢然
% H7 U+ B8 F* v5 C5 E老师,调回老家苏州后,任教于苏高中,几年后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陆锦
- O, l2 R7 a% t! W0 R2 Y才调入沙中后升任学校副校长。任璧如70 年代初即调任梁丰中学副校长。顾金; e8 M$ I: ^( M
惠调入梁丰中学不久,被评为江苏省级劳动模范后升任副校长,最终在市教育7 N. l' Q) n+ Z: h3 r
督导室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王培康成长为沙洲中学校长后,又相继调任市教师
2 T% Y- [- z( l/ [" w进修学校校长、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毛凤麟调离沙洲中学后,也曾先后担任) v6 D  G& g9 X+ }
过市局教研室主任及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一鸣曾担任过沙洲中学副校长、# |. H" e/ R" B& {- Z$ {
杨舍中学副校长。刘桂清从沙中教导主任的岗位上先后升任三兴中学、市职业
% h# J- |$ H7 u中学校长。侯国才、吴文琴、林永盛、俞士明、陈官明、程忠良、聂祖兴、陈
7 j! _5 s2 @0 |$ f& R茂根等等,他们几乎一直工作在沙洲中学高中毕业班的岗位上,他们送走了一" }2 d, p2 }2 o( M" P8 V
届又一届学生,深受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好评。上面说及的这些老师都是那
1 ^3 j4 J! t; K% X个年代沙洲中学乃至全县(市) 的知名教师。

TOP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6-5-3 11:47 编辑
- R- ^' b; n5 n/ y; v, s: M- w& |7 T  U) K& F

0 ?% ^2 O$ \+ P南师大附属合兴初级中学的诞生与成长3 R7 r6 v3 k  C( a5 O0 |
孙相虎
4 p+ N* r; A  ]7 h) l0 R6 Y' P, k说合兴初级中学,那必须从沙洲中学说起,因为她的根在沙洲中学。那原
, Y, B% L8 U* N  @( E名常熟私立大南中学的沙洲中学,创办于1941 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学校发展至1 T% s2 x1 d" c  C5 d
上世纪80 年代,其高中部主要面向全县(市) 招收重点班,另每年向属地合兴
+ q+ @2 t, {) o/ w8 S5 \! T  k- e& H0 z地区招收1~2 个普通班。初中部则全部面向合兴地区招生,所以学校在很长一4 E! ]& x4 D6 s
段时间内成为县(市)、镇两级管理学校。
, H% q; a6 M1 j* m3 c. D
( @% h9 e0 Q$ I7 X5 H3 _1997 年,沙洲中学创建成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其时,江苏省教育行政
  f: ^& S$ t. k. x$ N3 R8 h部门要求完中内的省重点高中,必须尽快“剥离”初中部。这种“剥离”的重
! @2 Q2 t% m) \* C, n任(即易地新建初级中学,独立建制) 当然主要应由合兴镇政府承担,这显然' w1 {0 _2 \* m/ v
与合兴镇财力极不相称,无力新建初级中学。至2000 年下半年,合兴镇党政领, ^8 O; A( A& v" F
导班子更新,一批年富力强的“少壮派”空降合兴主政,他们对教育部门欲剥
, l3 x3 F) ?8 [3 f% C2 @# W* Q7 g! g离初中一事,经多次走访调查研究,决定筹资新建合兴初级中学,并为此成立4 P6 L! B- Z8 k$ ^& Z+ N9 i* `
建校工作小组。这个小组由合兴镇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原合兴建筑公司总! L; ~0 [% ^) I' y& ?8 o/ H  ~
经理) 刘洪、镇建管办主任李益明及笔者(镇文教助理) 三人组成。
# I7 l- D6 {' V6 C, X# {* y! _工作小组的第一个工作内容是确定新建初中的校名。在广泛听取社会有识2 E: N' r& g1 v# V! O
之士意见的基础上,工作小组将校名定为“沙洲初级中学”或“大南中学”。在
- c; V" {: R7 E' f征得镇主要领导同意后,以镇政府名义向张家港市教育局发公函一封,请局领; |# W% A' j7 P( }# o6 e: r
导在镇初步拟定的两个校名中择其一。此函由笔者面呈董华局长,董局长阅后
. m  z/ A3 L8 ~5 E2 F; L电话招来李宏平副局长,待李阅罢信,董说东莱有东莱中学,大新有大新中: a% ?+ _2 \3 q
学,李心领神会地朝向我接下去说,你们就叫“合兴初中”吧,董局长随即与
/ }- V9 P$ i2 r/ _合兴镇党委许书记通话,许书记同意董的意见。“他可能忘记了当初商定上述两6 F' p% @2 a" o; Y0 j0 m
个校名时的一大堆理由了吧?他怎么不据理力争呢?”我在一旁暗思忖、干着
: b7 b5 n% o- t+ w. x急。时至今日,我还是与合兴不少百姓持相同认识,新建初中既然是从沙洲中3 F- e3 k) y2 B4 Z6 t
学“剥离”或“分设”出来的,她的根在沙洲中学,我们当时拟定的校名应该
, m, l% F" V7 S是不无道理的。
" ~$ ^4 T6 ^. S4 Q8 e工作小组的第二个工作内容是选址和确定新校的建设规模。依据镇区发展
. I5 K/ c7 ^. V6 R, o规划,新校选址于振兴西路(今华山路) 南侧,阿里山路(今合兴路) 东侧,
9 A. ^4 T# x, @1 `4 p' N% T/ a% u恰好在两路交汇处。至于学校的建设规模,若按当时初中或小学高年级在读学! ]; A5 p& b& ]3 M. Y% t
生数为依据,则应建10~12 轨,即30~36 班的规模,在深入镇计生办了解新生  q/ H; L7 ]9 c" v3 q
儿出生情况级趋势后,决定学校按8 轨,即24 班规模建设。# k9 \* |+ c/ G) P3 E& z& d# ^+ \# i+ o
为纪念建校之大事,镇政府决议立碑纪念。工作小组请沙洲中学退休教师0 ~3 l# q$ z! `+ I
俞士明撰写碑文,题为“合兴初级中学建校志”,碑文曰:! i9 d* X) v4 ^) |9 V
为合兴大地,十里平川,二河盈盈,且物阜民熙,人才辈出,素以文化之
- f$ Z: ~: j8 r8 T3 `乡著称。或曰,虑民者深,谋其始精,殷殷乡情,再振重教雄风;镇政府力举0 e% {3 q6 f. ~* N
筹措资金,有识之士欣然解囊以助,奋起同心合力办学,此千秋大业,德昭前
' b4 a0 V/ @0 o/ X5 z$ L3 V. c贤,泽被后世,光耀于日月,诚乃睿智之举。为永载教育史册,镌石为志,铭% w4 U; t! B# p# w% L, h+ M; s
名其上,砥砺后人,以垂永久。辛巳孟春。
! w1 D& B. H2 n- U/ {合兴初级中学新校区于2001 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占地3.2 万平方米,建筑: `" B8 ]+ @& g, f$ P( F
面积1.6 万平方米,除教室、办公室外,另建有实验楼、阶梯多功能室、食堂、
/ r: Y$ k9 r# @- {% y教师宿舍等。除将沙洲中学原初中部悉数迁入外,悦来初级中学和合兴成教中
  \/ I$ h0 D' \, o心校附设的初中班也一同迁入。教室不够,则临时借用有关活动室、实验室。  I0 Q# ]; |! Y' N
当年开设32 个教学班,学生1818 人,教师106 人。9 |! x1 m+ ~8 D% d
首任校长是从东莱中学校长岗位上调入的范寅,他任期两年(2001.8~
2 t, I1 C  |/ y* a0 {! {2003.8)。建校伊始,如何将来源于三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师生(即沙洲中学原初
3 q' e5 B' D$ |. K中部、纯初中学校与成人教育学校中附设的初中班),尽快地融汇成一个新的集
3 r: A: N, \; |+ G/ z7 r, _0 L体,这是范校长工作的重心所在。两年内,他在向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争取资
) R* d9 ^5 G6 H( u- r% e助,以完善学校设施设备的同时,倾主要精力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引  R/ T& d) `( |/ [3 U
领师生说话办事紧紧围绕合兴初级中学,两年的磨合,渐入佳境,一个团结一4 @) B; W0 L+ ]0 U: ^3 L
致、积极向上的氛围初露端倪。
) ^! z+ w( v: b2003 年8 月,原副校长张建明接任校长,张校长任期至2009 年8 月调离。
. ~+ q! w5 q/ A* c& h他在任期内十分注重学校的常规建设、教师的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进行% ~: Y% b6 y! z
素质教育。2004 年,学校承担的张家港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课
1 {$ G& d5 d( }2 \/ o( b) R题顺利结题。2008 年学校承担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一五”教育研究规划课
  d4 ]" q. ]" a0 U& Y% E5 ^题子课题《教师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苏州+ L" W) t7 v  p7 a& w
市级“十一五”立项滚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改革和学生兴趣培养》,
" P% ?8 {9 _9 y5 _- W张家港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等三
' y3 l( _# E! j4 Z9 k3 n2 F个课题,均顺利结题。2 j$ R+ F. j  Z0 s. O
2003 年至2009 年,学校获得了不少荣誉,其中主要有“江苏省绿色学
/ A( ^4 E" R, `8 B* \% A校”、“江苏省二级档案室”、“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 \  q2 w1 N1 f3 D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
% m# p0 l2 S9 C( |3 K" `2009 年8 月,李峰调任合兴初级中学校长。他是一位从张家港市教坛新0 n" t8 m0 N4 }4 b/ o7 }' e
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一步步走过来的科研型、学
6 A3 ^, \7 w- k! x2 _" u者型校长。几年来,他一直从科研的视角,抓学校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课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堂教学和育人环境的建设。他经调研后,提出若干符合学校实际的“低、小、# I" \2 O9 u0 w- E
多、快” (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并付, {6 u9 k% I2 `2 H
诸实施。特别是2013 年5 月,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成为南京师
$ Y0 t% S* p# E8 c  ]范大学附属合兴初中以来,李校长将学校定位于“苏南地区一流品牌”学校,
  r9 b4 o% X# H! V0 c% P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专家们不断探寻学校建设的思路和办法,在校园文化建, d0 l  n! R7 F5 A) `3 d
设、教育科学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举
  X7 e- `$ b* \! c* z) a8 L7 e! @$ f措,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2014 年下半年,学校被省教& _  {' R% D) E& [4 o
育厅和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这是江苏省境内唯一一家设
0 l) U6 T" Q" M6 o6 k( P  Z在初中学校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 F8 D( g  T0 z  D  m* j6 n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科研的引领作用,以此培养和造就骨干老
) R- M, ?: w+ c' S- T6 x师,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李峰校长领衔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第10 期课题
: d- g( f6 [& R  q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
8 _" \9 c% m# w5 r; G& |5 X. z# E五”规划课题《健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张家港市课题《多媒体技& j- z5 E8 u4 n( U# ?6 K* y8 d: ?
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等三级课题,均成功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 y6 d/ l* S9 U% V" l1 x; a
为提高老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学校除积极承担省市级课题研* P3 F7 t5 }* m  ]8 p( B* C
究外,还主动承办各类教学研究活动。2013 年11 月,学校承办江苏省基础教育
5 C$ v2 _: T( S" q1 j' O学校特色与学校发展研讨活动,参加这次研讨活动的有《江苏教育》《江苏教育
: s, e0 s8 w& S* k3 F8 R研究》等教育期刊,有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扬州、南京、苏州等
8 e& O. `0 x% N3 @5 x! ]地的专家教授及知名校长共百余人。同年学校还承办了苏州市化学、历史两门
" e, V8 ^' y2 G/ A: W4 ^学科及张家港市初三语文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
3 _" m( K  m7 r' y% f' D. z& H! h3 h学校利用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绝佳机遇,每学期请他们的专家组成7 ~+ A# H6 _1 q* ]9 I6 g/ F- i
员就课堂教学改革、特色课程建设、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0 L7 K: r! p4 w6 V
面,进行3~4 次专业指导,专家教授们深厚而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让老师们
: n; q! y! \" {7 \9 Q0 Y深受教育,颇有提高。近几年老师们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均有
- _& J0 {9 T- X, R1 I6 H. s5 u4 y40~50 篇。仅2014 年下半年,老师们就有5 篇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其中李峰校长
' J- S* d' P/ C: d5 K撰写的《“愤悱之境”的创设》,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上。+ E9 r( ?0 Y0 [4 Y1 E
学校还聘请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和张家港市名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3 p: X& |+ {% ~; r' e: v; q$ k
导老师,并为此成立“合兴初级中学骨干教师成长工作室”,制订和不断完善工1 I$ q  r* \# h5 C1 r
作室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方案。不少青年教师由此一步步地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
3 \0 a( ]9 Y4 ~5 j& P7 s师。在自我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外引骨干教师,2014 年暑期,学& ]9 h4 j' f7 D  u
校引进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周文忠老师,并为他设立“周文忠名师工作室”。; E6 f) z, a( V; Z9 `" }
专家的指点、名师的引领,使学校一批老师迈入了骨干教师的行列。2014
- @' Z+ ~' i! x3 A8 z年下半年,年轻教师丁红兵、苏兴震、张莉等3 人晋升为张家港市学科(学术)
+ P9 A( @, C7 i! @2 P带头人,高建东、孙鼎臣、邱永生、高彩虹、施宇、曹文千、季冬华等7 人晋升6 j9 `1 A" _4 _. Q' a4 }
为张家港市教学能手,晋升人数列全市初中第一。
. Z7 R3 n" G' s4 s为使青年老师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人人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力
% [' L$ _) N8 p" @3 P# c$ B: P推教师参加苏州市及张家港市公开课展示和教学基本功比赛。仅2013 年,学校, s: |" u% U% y
就有10 位老师参加全市公开课展示,占全校一线教师的15.8%。在基本功比赛
  B& ~. F. k5 K- `中,丁红兵老师获全市第一名,史亚伟老师获全市一等奖。另外学校还加强与
. l& c+ v% `1 R/ z6 T7 J市内外学校间的教科研活动,以拓宽老师的视野,以利他们迅速成长。近几年$ z( ]. I3 I4 L" ?1 c' Q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走进南京弘光中学、仪征第四中学、苏州金鸡湖学校、东沙
2 A8 b/ @8 E0 F. r湖学校、园区八中和草桥中学等学校。学校还接待了来校研讨的徐州市第八中
/ ~: \* {3 I. V+ G; D2 N/ I学、灌南中学、苏州娄葑中学、常熟古里教育代表团等10 多个单位。学校老师9 y  m% o7 C4 z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一步步走
6 b* F) g  \2 m# p% j向成熟。. n6 C0 @* r7 ^  X. A1 S
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设颇具校本特色的“团团座”形式下的小
$ v" h1 w% g: O+ ^) |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顺利进行,学校连续几年在期中期末对此' O% p+ e& {/ b1 D0 o9 Q* k
进行研讨活动,每次研讨发言均汇编成册,供全校老师相互学习借鉴,并在此. {3 e, o! N1 X. S4 t3 f
基础上学校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性方案。8 I6 d' a# _# f$ N6 y* h5 |# j$ j
学校领导还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光追求各科分数是不全面的,必须设$ u: v$ G+ K; `7 R
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此学校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开设& _) `/ g, _& t% ?: E8 c+ p
了10 多门校本课程,如环保生态、无线电通联、文学讲坛、历史讲坛等。这些& R+ b' U  t0 h, w
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协作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间、师+ G& k  @' j& m
生间的情感,增强了班级乃至学校的凝聚力。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校在2013 年+ t! h" W' |8 O6 o5 Z' ?4 |% y+ _: q0 p
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和全国环境教学示范学校的称号,2015 年6 月学校的无线# P" ^/ W3 ]1 m: a  b  Z
电与初中物理拓展创新项目被列为江苏省薄弱初中课程建设项目,这在张家港# W' ?0 t, @2 R/ i6 z
市仅此一家。7 B/ e. T* D: {; n' a
合兴初级中学历经十三四年的发展,目前全校有1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 o! J  y; C2 ]5 Z! l+ R- a+ ]727 名,教师72 名,其中研究生5 名,本科学历72 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 名," f6 H5 u! |, _) C
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3 名,教学能手10 名,教坛新秀4 名,中学高级教师143 ^* A: l- {  v, U) z3 b7 m3 L
名,中学一级教师52 名,可见骨干教师的比例,较建校初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 D9 s& d- _- ^3 z$ g合兴初级中学这株发芽于大南中学老根之上的新苗,沐浴着教育科研的雨
" F" t& ~, k" n  Q3 f8 X% K露阳光,在全体师生的呵护之下,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一
7 y$ ?$ I8 Z% y  R% V; U定会健康地成为沙上地区一棵参天大树。; R: @  B# H+ E, d* S

& q& B- W' Z& C9 m以英语教学见长的洪联初级中学1 Z% s' `, C' ^# M
孙相虎' y' U5 D9 \) J
1965 年秋,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郭永清、管学芳两人借东太平小学1 间教2 s( |9 |% ~0 C* c$ m, ~/ k9 O
室,创办合兴洪联农业中学,首届招收26 名学生,同时邀聘高玉林加入教师队$ Q& m- l* g$ `# g% I9 O
伍。1966 年夏,遭遇“文革”,被迫停课。8 S$ L! v3 {% ]/ [) c" e9 S
1967 年下半年,合兴人民公社选址于洪联大队九队(今洪福村洪联片九
% [& x8 ~7 I4 [% i组) 建办洪联初级中学。1968 年秋,时值“文革”后学校复课,新校启用。学* ~9 m/ v! r6 j: R5 u3 ]" [
校主要面向洪兴、洪联、洪福3 个大队招生。是年,招收初一新生,开设2 个教
* [, L8 a8 R5 d& d  R学班。原3 位农中教师调入,管学芳任学校负责人。1969 年秋,时任港口初中# {) t( l5 }2 K4 ?8 h/ O
校长的余智辉调入任学校负责人。1971 年2 月,学校停办,一年半后的1972 年8( O; q" n+ F" s, k! _! b' U" I4 p9 ]
月,学校续办,先后由朱自力、张友祥任负责人。1989 年8 月,学校撤并,教
+ z7 n( h0 C" V8 \% b0 r师分流至悦来初中和附近小学,学生进入沙洲中学。
3 b/ M4 n; |4 Y4 o% |& |  @这所学校一般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鲜有招一个或三个班级的。1981 年) K7 S1 B7 ~9 |! K! `( r! Y! L/ Y0 F
前,学制两年,故学校常年保持4 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1981 年秋,全国初高
; U  f5 ~- `- p" T5 p中恢复三年制,学校规模随之扩大为6 个教学班。
9 j' z8 K0 O) x5 g* D5 h$ }. p洪联初中存续的20 多年间,学校教学一直以英语教学见长。1969 年,学校
* c6 v8 ?( a' Q* f始开设英语课程,使用苏州地区编写的两年制英语教材,以毛主席语录和政治
, ]. d4 o1 Q& X) o, `5 g, \" ^$ d口号为主要教学内容。初一初二学生同时从ABC 学起,字母尚未开始教学,第, K! X/ u" P) G3 a: E- Y
一课便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 ”(毛主席万岁),农村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洋
  {7 }- X' g! Z4 B文,甚感高兴,学习的兴趣极浓。学生整齐而宏亮的洋文口号声引来窗外种地
& F6 j: ^1 c# W* `( @+ X的社员,他们趴在窗口或认真听着,或咧开嘴笑着,学生们则声音更宏亮,表/ @# S( a. l* m4 z1 O3 r
情更得意。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当年一种颇具特色的时代景观。' G+ _# i! G+ t6 p8 `9 Y
教孩子们学英语的小孙老师,则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拓宽些他们感兴趣的
: u# D. }: Q; H5 o1 A  P, i日常用语,像吸铁石似地把孩子们拢在他的周围,小孙老师是刚跨出校门不久

TOP

的老三届学生,比孩子们大不了多少,学生们把他看成大哥哥,一个劲地亲近1 B9 }$ L0 U' G* }
他,打心底地敬重他。上他的课孩子们都很认真,小孙老师也毫不马虎,他对
( j: ]0 J) H9 J+ i" X0 R每个字母的书写,每个单词的发音,每个句子的结构及相关语法都讲得清清楚( j2 N9 s( E( ^7 v) Q3 i
楚。而当时上级教育部门并无这么严细的要求,小孙老师的严要求及上课的积
+ L% n# ~# R2 p, W; x2 @# ?极性,让孩子们个个爱上了英语课。
8 R( Z1 a+ d, S$ c. v当年的学生,如今已成长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和苏州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
8 q! S! l7 l1 Q人的蒋继忠,在他出版的回忆性散文集《霜重色愈浓》一书中写道:“英语老师
7 h) q! w* n: h1 Y$ B0 @: J3 s# W孙相虎没经师范院校正规培训,却说得一口溜溜的纯正英语......他每每一站到教
+ I7 p( z, S& V6 M" T- k室门口,教室里即会立刻安静下来,平日里最调皮捣蛋的‘皮大王’,此时也会
3 j7 i1 |6 |2 l; T" I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自己的座位,中规中矩地挺直腰杆,静候老师上课。”这
1 i3 H5 x3 L. R* W: g# M虽然是一位学生,对少年时代接受启蒙英语知识的形象回忆,倒也部分地反映
# A1 f3 ~% m0 v' E4 w5 t8 V) `了当年的真实情形。" {/ Y& F$ L, Q7 i, Q/ j
除小孙老师以外,先后任教英语的老师还有唐惠林、朱士康、公羊鸣、蒋
# `8 A* b6 f; w# _亚萍、陈玉萍等,他们都曾是小孙老师教过的学生,他们和小孙老师一样,对
% a, m" F3 _3 I  d3 B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认真细到。小孙老师的英语启蒙老师,大南中学创始人之
) @; k5 B1 a* p& E1 j0 `3 G, p一的钱蝶梦老师,在古稀之年也来洪联初中任教过两年。师生三代共努力,使
" ^! K* W, K' q" F! e学校英语学科的成绩一直走在全公社五所中学的前列。全国恢复高考后,小孙
5 y, s, t3 A) {+ k: [% `老师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所学校。此后学校的英语教学就以年轻的杨惠明老9 b1 Z+ n! G  a! B9 Z7 u$ @
师唱主角。杨老师自1978 年秋来校任教,一直坚守到1989 年学校撤并。他在教
, Y3 h4 g& Y: |2 Y1 G5 `学上既沿袭洪联初中英语教师的传统做法,又有不少创新,使学校的英语教学+ L0 i3 x- D  e% d+ S
历久弥新。
9 ~; {9 E) W: I5 ^* S: \最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 年代初,河南省马振扶公社中学一张姓女学生
7 ^3 f* j% i5 D9 ^" L) J为学习英语之事而自杀,全国上下由此卷起了一股“不学ABC,照样干革命”
2 U) }& ]4 G3 O4 n的歪风,学校的英语教学一度演变成“放羊式”,不少人不愿当英语教师,或不0 J+ h- \( U- {" L# a, ^
敢认真教学,然此时的洪联初中,英语教学的课时不减,教师的认真态度依
& U/ l3 L+ r/ M! B5 h旧,学生刻苦学习英语的劲头反而与日俱增。几年的坚守,孩子们打下了扎实, u( N4 {" G6 H3 ]9 V: N* a5 j  L
的功底,他们升入高中后,深受高中英语老师的宠爱,他们视英语学习是件愉/ o4 t6 q/ V$ I4 }+ P
快而轻松的事儿。恢复高考后,他们中不少人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的还进入
5 N. S1 W' e, r7 X6 l大学英语专业,初中的学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7 V+ u0 q/ ]/ l5 A2 `) y. _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他们日后渐成大器。
0 V& P$ F; n6 i7 o! m! F现撷取几位1980 年前毕业的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成长情况,以一窥当年学
( h, A/ F$ x1 v1 ~2 |% H! h0 K校英语教学之状况。4 U9 C; e5 c. I! U! W& K
刘龙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任吉林大学公共2 L+ @  y& ~  c& V: g; z" Z
外语教育部副主任、主任,吉林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9 d. g& p& [* h& v0 L' f
外语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
/ C; f/ @( I& T0 _陶雪娟,山东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79 年面向江苏招生的唯一一名大学
8 _6 K' G- B' J* b1 D生,毕业后一直在国家兵器工业部从事兵器国际贸易工作。7 Y' u5 U0 ]( T8 e" A
朱士康,高中毕业后回母校任教英语,1977 年考入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
- X7 s; }7 ]! i; H7 P大学),毕业后获教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称,曾任珠江水利委员会总
; t( x9 S5 }; S* y4 E  G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 T+ f/ |  o% h0 [, ]朱士才,武汉测绘学院毕业,教授,先后任江苏省测绘工程院院长、党委/ ~1 d9 M: B7 {! k" @% C
书记。
+ {. U( `0 O. Q何敏,就学浙江大学10 年,修完学士、硕士、博士学业,毕业后赴美国,
8 ~: {- U5 q3 q  ]现供职于硅谷某软件公司。3 T4 e3 \. h" H5 w# U8 @- K: d& p
张继忠,南通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工作,主任医师,某2 H$ g/ P& _4 D" Y* K9 B0 E
部副军级干部,大校军衔。
0 y2 T$ f; `1 B1 O" j2 c9 X0 O" X顾军民,高级工程师,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 毕业,又获华东% _! n0 g% J7 ~  ~& n8 v
理工大学硕士,现任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化学工程部副主任。$ ^9 z, D  p+ o1 A& \4 |) Q* x$ R3 q
曹炳汝,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又相继获福建师范大学区域! l( `3 V% A2 n1 ^. n* h
地理专业和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两个硕士学位,现除任江南大学教学工
# H" H8 b3 @+ ^' w" E! m作外,另任无锡市区域研究基地主任及无锡市软科学专家组成员。
5 d! n1 U7 s& |% R2 g  ^, ~这些从洪联初中走出来的学生们,全都是典型的“农村娃”,他们的父辈有
* q( f$ f* B, R1 o) p" w1 n的连小学都未读完,有的还是文盲,父辈中不少人连县城都未到过,他们做梦: [/ o+ u- {( x. M, F. M! B2 F+ U
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走进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从事' B, A( y9 ^, F0 k% {1 `: q: U
不寻常的工作,有的甚至还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国人的风采,既为国
5 h. i5 o5 b# Q9 N& L: {! s  {家和民族贡献聪明才智,也为父母和家族添彩争光。' P$ e+ c/ H4 h0 N' N8 A" F
笔者在与几位曾在洪联初中读过书,如今已退休的镇村干部、中小学教
4 P& s) ~$ c4 z4 n师,聊起上述诸位情况时,往往不无感慨:是啊,当年孙老师曾教给我们一条
% Z( c- y+ e8 v毛主席语录“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外国语是人生! l4 f0 W% o/ P- r# E) ?0 `- T# r
奋斗中的一种武器)。这些校友们在考大学、考学位、考职称、考出国等等系列
' u  q# e2 a2 X& B9 ^奋斗中,哪一考都少不了考外语,母校扎实的英语启蒙教学,为他们铺就了一
; D* n! d. m2 w7 @' z$ V条人生奋斗的顺畅路。
6 r# z; C( \: ?" D& {+ l. ?) H  t2 s8 |. @5 X3 z
悦来中学5 f5 O" O% b' d0 n
陆福兴% G% H5 D$ q" L$ y" s: n
悦来中学,原合兴镇悦来中学,位于一干河与悦来横套交汇处东南侧,是
( s: X- B( \7 E1 x& g0 P1 ]' Z. N3 C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创办于1976 年8 月。当时招收学生216 人,开设初一、高一
3 J0 D% {6 R" n1 k$ |各2 个教学班,公民办教师14 人。2001 年8 月,学校并入新建的合兴初级中学。0 F: V& ]( D2 c
悦来中学是在悦来小学“戴帽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8 年5 月,县文! i$ k8 r- z5 Q' ?5 T
教局批准学校建立党支部,由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沙汉松主持工作,教导主
$ Y; H% m4 E2 K任刘桂清负责教学业务,总务副主任杨兴保负责后勤。创办时,定名为“沙洲
( r  o; {, ?- N; t县悦来中小学”。4 f. N/ N: p$ |2 g
学校初创时,中学部利用悦来小学的校舍。1977 年9 月,建成第一座教学
! @5 L# g0 U8 f* r; C楼,有教室12 间。1978 年8 月,中、小学分设,中学部正式定名为“沙洲县悦: `/ x( j7 y2 [2 ]# c: a$ [
来中学”。中学部搬入新建楼房。1979 年3 月,在第一座教学楼南侧建成第二座" s( ^+ d7 }9 L' |1 H. H8 {' m. ]
教学楼,有教室6 间,同时在第二座教学楼东侧建成教职工宿舍8 间。至此,悦
- k: q8 m* i4 i# Y6 A# O8 w6 U2 }来中学初具规模。
8 I0 ]. S3 t  K; [4 U- _0 ]1979 年首届高中毕业生153 人,被高等院校、高中专录取的共36 人,名列
/ Z* M+ f- i% z. w7 Z; I, g全县第一,获“高考优胜单位”荣誉。1980 年3 月,获沙洲县应届生高考优胜
8 f0 b( h/ Y6 e, N/ Y第一名,应届生高中专录取优胜第一名。学校高考补习班总结的“消灭拐子促
" O% W0 ]# C$ p0 @8 T平衡”,力争高考总分的方法,和采用“滚雪球”办法扩大尖子生队伍的经验,6 F& T! N2 C' g% A) y, m
得到文教局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县推广。; q! Z) G5 l( `
1980 年8 月,福利初级中学并入悦来中学。1981 年,常家初级中学并入悦
& M" M! L# H. G( D2 `  ^2 A来中学。学校于1981 年9 月停止招收高一新生。调整后的学校规模为初中4 轨& R! W: w  K$ H: y, p$ X2 O
12 班。2 Y& D$ P/ h' F' w. J$ W  j! }. F. y
1982 年8 月,庆丰初级中学并入悦来中学。至1982 年,学校规模定型的悦
8 X; \$ P* N: Q$ v( ~; e来中学,全校开设教学班13 个,其中初中11 个班,高中2 个班,学生688 人,

TOP

教职工36 人。学校占地4669 平方米,建筑面积1658 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4 L, }3 m, h2 G4 Y
1290 平方米,生活用房(宿舍、厨房) 368 平方米。
: V, e7 V, w. Y7 j& z: O1982 年8 月,高中部学生全部毕业离校,学校改名为“悦来初级中学”。5 G7 |* _+ q6 I- r  d7 i: @! E
1989 年,洪联初级中学撤销,教师并入悦来中学。$ G2 F4 P7 d4 l6 A1 c, f
2001 年8 月,创办合兴初级中学,悦来初级中学并入新建的合兴初级中
+ T& `, M' Z* Q" ]: ~学。时有14 个初中班,学生756 人,教职员工46 人。至2003 年8 月,合兴镇境
2 D! f; J; J$ p" Z4 O5 R内共有两所中学:沙洲中学和合兴初级中学。4 c4 y! _3 p0 j- X. P% M/ H0 [
悦来中学历任主要领导有:沙汉松、卢关生、薛金才、朱捷、顾晓明、张4 m$ ^/ j8 b4 {2 W6 a6 ]5 G
友祥、陈国平、张建明等。! N' ~8 p' m. s. \. l4 L( ?9 d% U. X0 N

8 ?! m7 J# m: H. Q% z庆丰初级中学
4 o9 k7 [! g" U% z! ^4 z+ Y孙玄兴' P8 n; u6 @% l/ s5 [) {( O
庆丰初级中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64 年中兴农业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原中! |/ l* R  P2 \1 q( d& i) \
兴街南一居民家中。1968 年,校址迁往中兴大队部,当时开设2 个教学班,后
) D" E  I  Q1 q' ]( _" j停办。1970 年9 月,学校迁至庆丰大队(今悦丰村) 第4 生产队,改名“庆丰初
8 m, e1 r% b1 v1 `' I" B' q# R2 _# x级中学”。校园占地约8 亩,建筑面积680 平方米。开设6 个教学班(初一、初二
* X2 \) C8 @" q1 D: I+ E各2 个教学班),学生约280 人,教师13 人。施教区范围,包括合兴西片的福
  O9 r) M1 c2 O6 i1 F% ?安、庆丰、光明、中兴等4 个大队。1982 年8 月,并入悦来中学。; |" s& s1 I+ {: Z# |+ I* }& s
这所学校的校办企业颇具特色。首先由教师集资,创办塑料薄膜彩印厂,
( C* s9 q7 _7 ~  e0 @技术指导、供销和财务皆由教师兼职。1976 年夏,又创办纸箱厂。厂长由校长4 G% J4 P" B% F; B
兼任。随着业务量逐渐增加,学校教师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努力做到教学和; M, `# _6 U: E' K
工厂管理两不误。校办企业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发挥了一定作用。4 ?) x" ^1 s' M8 W! f7 @
庆丰初级中学曾先后两次举办全县教工篮球赛,可见庆丰初中当时在篮球
5 U9 O+ ?. p9 d% A& _9 ^运动上的特色和在全县的知名度。上世纪70~80 年代,民办代课老师的调动比
, ?+ z( a/ R/ K$ W! m较频繁,学校灵活机动招收若干代课教师来校办厂做工或代课,全公社有8 位中
& J3 L1 K6 {3 I6 j小学代课老师先后在这家校办厂工作过,这8 位年轻人后来通过各种途径均转为
( \; {" E+ f2 b% M8 T* P6 n" N/ o公办教师。" n- R+ ?9 [$ m+ |9 }
学校领导很关心教师、工人的日常生活。在庆丰初中工作的人员,学校都6 E( ^; J8 B' q; d! w
一视同仁。有一位青年教师到了结婚年龄,准备择吉日举办婚礼,苦恼的是晚
8 |* G: _* n$ R* F上的照明遇到困难(当时沙上地区大多还未通高压电),学校领导得知这一情
- Y5 X: |$ z: \0 R  B' o& t况,当机立断,将发电机用小船运到这位青年教师家,使这位教师的婚礼办得
% {  o+ f2 R# X0 q热热闹闹,以电灯照明办婚事,在当时还十分稀罕,周围群众感觉十分新奇。; T4 [( j+ A# t' ]3 K
在上世纪80 年代,教师和校办厂的工人大多有自家的责任田,每到夏秋农* y- a1 D' r% M& f( @
忙季节,学校就安排人员,帮助完成夏秋收种任务,既不耽误上课和做工,又( u& m" d& ?" ]+ r4 C2 E
使大家安心学校工作。学校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巧妙合理的安排,使学校
" n9 @: R+ B7 C: [# F" V) h8 n3 E# D& V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办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G) C! G8 h" v! @. X: ^
1982 年9 月,随着合兴地区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庆丰初级中学与常家
6 ?( D+ \5 c% x4 C$ R7 m  y初级中学、福利初级中学一样,并入悦来中学。
/ C5 K- B' [0 R: ^& r8 K5 a6 ]原合兴庆丰初级中学,虽然只有10 多年的办学历史,但对合兴地区中学教% w5 W; V' T2 h) ^5 x' H
育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学校的历任负责人,先后为孙金才(1970.9~1971.8)、- P) b8 y, ~* p% r
张友祥(1971.9~1973.8)、严进达(1973.9~1975.8)、宋芝良(1975.9~1977.8)、
; l# q6 _4 r8 \. k缪玉才(1977.9~1979.8)、严进达(1979.9~1982.8)。2 [1 E! O+ H: g6 y; ]
1 `- l* k  h# `8 D
“梅开二度”的农业中学, p6 a4 p; j  R! G5 W* Q; h, X# K9 g( W4 v
孙玄兴2 b+ ?& {5 v+ V- c, }
在张家港市教育史上,农业中学曾两度出现。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农业
, U+ `( |6 {2 \, U中学的名称,但在人们的心中却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 s" k2 c+ @2 d4 E( z
第一次是在1958 年9 月,当时正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中,; o9 K7 M5 |' g/ O. l  ]$ ^
撤乡建社,政社合一,合兴乡改名合兴人民公社。几乎同时,合兴公社农业中
! U' {) \; i5 t/ _7 p+ {7 e学应运诞生,校址最初在星火大队(今星火村) 官田埭耿家住宅。校长是顾巧4 g3 Q; F* g3 H  A$ y
生,教导主任是黄南石,教师有刘锡康、陈石其、游杏琴、陈菊如、蔡正南
% s! O& T/ g5 d% B$ x" H. z. S! \等, 开设4 个教学班,学生约200 人。办学宗旨是为不能升入普通中学的小学毕
; ~( K8 i" I- ~( I业生解决继续升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为广大农村培养初级农业科技人才。后因6 V% l" H, F# b# E3 ?+ L0 S9 c+ `0 \# J( U
三年困难时期的国内经济形势所迫,至1961 年,农业中学停办,办学时间大约
+ I+ z/ S( k" Y3 Q" {  [- O* k两年多。
4 e) j) T5 {% b9 z, E第二次在1964 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向教育界发出要在广大农村举办
5 P8 J7 B" P% t5 s. {3 T2 e“半农(耕) 半读”学校,在工厂创办“半工半读”学校的号召,一般意义上的7 p& T* f# h- Y% T( o
耕读中学和耕读小学,即指此。其中的耕读中学又被称为“农业中学”。半工半6 _( p5 H" B+ Z
读学校又称“工读学校”,如当时的锦丰轧花厂,就创办了一所以初中毕业生为
/ D+ L+ e  A  S% @招生对象的半工半读学校,现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就曾是锦丰轧花厂* m( D9 U1 m. a
工读学校的毕业生。- r3 v/ V8 n+ S8 @
为了筹办耕读中学(农业中学) 和耕读小学,县文教局成立耕读教育办公
4 m+ R! L. b$ V  j( E* r" m' p0 t室,当时文教局长是杨权政,副局长是张凤楼,耕读办公室主任是郭书全。合& h+ S- p; y% e7 {" ?5 Q/ i6 b% `( e
兴公社也相应成立耕读教育办公室,由公社文教干部兼任负责,委派一位公办
3 H2 d1 c; N8 o( Z! @教师担任耕读辅导员(简称“耕辅”),首任“耕辅”,是小学教师杜永文,后
* ~; P! ?1 d8 p来又由马标兼任。为了培养师资力量,苏州专区召集全专区的农业中学教师在

TOP

新苏师范举办短训班,由各县派员参加,合兴公社委派了10 多位由各大队推荐# G1 u) G4 ?* P4 @- `' t9 N8 B
的人员,于1965 年农历正月初三报到,赴苏州新苏师范学习文件并接受培训达
9 Y3 S0 F' W7 [/ _$ g! w: K! W# C1 个月之久。0 s0 T1 s5 b6 @% O
1965 年3 月底,在合兴公社范围内共创办了6 所农业中学,即书院大队的书
, o: }/ {* H) l  V院农业中学,校址设在书院大队7 队徐正平家中,教师有王美玉、孙玄兴;洪% M6 R$ H2 [# v- J# U" U
福、洪联、洪兴三个大队联合创办洪联农业中学,校址设在洪联大队东太平小
2 }6 H# f. {) C% b3 i& |1 `学内,教师有管学芳、郭永清;福利大队创办了福利农业中学,校址设在福利
7 E; m& M) r# w$ j1 f% K- P小学内,教师有钱士清、宋长根;五星大队创办五星农业中学,校址设在第8 生
- `* p* o6 X* ^2 J4 O' {产队的民宅内,教师有汪礼明、黄树才。到1965 年秋季,当时的中兴、光明大
0 G( B' |  |( v. P! \7 d3 @, @% ^队联合创办光明农业中学,校址在中兴街北首的中兴大队大队部,教师有严进
/ j: P/ o* l; `* F0 S5 s达、史美华;牛市大队创办了牛市农业中学,校址设在牛市小学内,教师有黄) a3 Y& s( L" x# Q. N4 {
洪政、奚永清。由于学额不足, 1966 年书院农业中学停办,合并到由合兴镇周1 }+ u' I' S+ C' Q8 W3 z
边几个大队(星火、明星、新华) 联合举办的合兴农业中学,校址设在沙洲中* o  I. w% ?+ z' B# A9 N
学内,用竹篱笆与沙洲中学校园隔开,在靠操场边的四间教室内,开设两个班; U7 Y/ V- W2 c" E$ t% Z$ P
级,教师是游杏琴、樊正言、孙玄兴。师生进出,通过一条临时搭建的小桥* N9 D. w$ u/ b
(用一水洞龙骨横在沙中校河上)。五星农业中学也因学额不足停办,并入牛市/ Q# |) w; T, ], V. d1 K5 W$ w; {
农业中学。现在回想起来,合兴农业中学办在堂堂的沙洲中学校园内,真也是
7 f# [* j& g9 J$ p  L一个“三不像”的奇迹,直至今日,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当年的情景了。4 x9 c: K8 k' z
不久,沙洲中学要求收回那几间教室,到1967 年底,合兴农业中学停办,学校
7 n! f% ]3 z2 X! F4 h的3 位教师分别调入光明农业中学和福利农业中学任教。
( o" k! C' Z& P" Z在合兴地区,到1968 年,最后只剩下洪联、福利、牛市、中兴(光明) 4
; t: R' \! P- p+ h0 U$ [& `; n( ]所农业中学,各开设2~3 个班级,那是由于这几所农业中学施教区范围较广。
% o5 }& U4 |# P5 m9 L9 G2 w毕竟合兴公社有22 个大队,每所农业中学均能招到4 个大队的学生,因此学额( a" O: r+ _1 c
比较充足。全公社有农业中学教师18 人,大多是老高中毕业生,那时的农业中
. L. s' v+ L* K7 B8 Q8 R学校长都是大队干部兼任,学校内部只称呼负责人。
+ O: g* i5 p: o; ~! a! P合兴境内的洪联、福利、牛市、中兴4 所农业中学,加上沙洲中学,在当年. l# B& R0 ]/ M7 ]; U& K5 P
沙洲县大办高中,“遍地开花”的时候,人们曾经戏称这是合兴中学教育事业的
, P: d/ r" A$ \“五朵金花”。如果没有这“梅开二度”的农业中学,当然也就没有这“五朵金  j/ P# |5 Y8 _
花”一说了。' }, _5 Z. B& e# v% e8 V# L
正值农业中学办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山东“侯、王”(如今,人们大多只能
: L7 M* Y2 U& k记得两人的姓,而不知其名) 提出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的主张,一时掀起
, g5 \8 K4 \4 c- i热潮。迫于这种形势,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每个大队均要办小学,不少7 |$ _9 w+ t# s+ T
则办起了“戴帽子”的中学),学校体制下放,不管是哪所中学或小学的教师,
  w. Q0 A) b  Q: L  S5 g+ O不管公还是民办,均要回到原籍所在地的学校任教。到1969 年春季,各农业中5 t: n- G/ o" N8 g: S1 V4 R, b
学的名称再无人提起,都摇身一变成了普通中学,名称均改称为某某初级中
3 E4 |3 p7 E# X$ ^3 ^2 O+ _# J: N. N! v学、或某某大队中学或小学。就这样,前后总共三年多一点时间,农业中学似: \# J8 z0 N5 B; M2 q) }- |
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这次“二度梅开”的时间跨度,比
5 s1 q, f* W" H" v1958 年开办的农业中学要稍长一些,而这次的停办与1958 年农业中学的停办,4 Z% Y& W( n: r2 q) w8 J( S" u
又颇有些不同。1958 年的农业中学停办是真正彻底的停办,而后者只是名称变
- n% P1 @4 [2 }动了一下,教师仍然在这些学校任教,如洪联、福利、常家、庆丰这些初级中$ P( L2 T; ?: h  k- K
学均是在农业中学基础上“改头换面”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农业中学教师,随1 M8 G, Y& [' v/ v* K  [) X
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均转为公办教师,直至退休。
7 R* t- ^6 T& z" U( {* @7 F农业中学从50 年代末和60 年代中期的“如火如荼”到60 年代末的“销声匿9 U7 @& `: [. ]
迹”,合兴地区是如此,沙洲县范围内大致也是如此,这其中一定有着深刻的社5 g( z& {9 l% s. K9 _0 k6 n9 D8 P$ ^
会原因需要人们去思考。
, d# d0 s- J+ h随着以后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合兴范围内这么多所的初级中学,目前就
- ?, N3 v$ n( o& O, j只剩下1 所合兴初级中学,众多的小学就剩下1 所合兴小学(含合兴小学悦来分
- \: t  M" I; I- y/ }- s8 w校),以前学校如林的情景,已成为过去,成为仅可供人们引发回忆和发表感慨) p9 w+ N. F: n" c% M9 H* u
的历史。
, ]- [- a7 E, d8 ]" K5 d4 @; y$ G( Q! T9 G7 F. F. U
南师大附属合兴中心小学
) d! b4 k$ R9 \9 Y2 j陆福兴
- r  f3 A+ T: {( Q" s6 J% T合兴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合兴街西市梢地壕埭东首。
3 ]+ l" n$ u, v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地方人士杨同时发起,以青屏沙合兴街沙洲文
$ q( \, ^. F* L% s& V0 a会房屋为校舍,创办沙洲初等小学堂。不久,改为沙洲两等小学堂。光绪三十+ i- @; ~1 d8 W- K6 E6 H. Z* K
四年(1908),有学生82 人,教学内容以国文、算术为主。1913 年,改名为
% c5 v( E. Z9 d5 ?“沙洲市高等小学校”。1928 年,发展为完全小学,定名为“常熟县县立沙洲小
8 z* m" P* [& M; i' Z5 b学”。1946 年,改名为“常熟县天屏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1948 年,更名为9 L, P2 D- [) g0 @% K3 ]# b
“福屏乡中心小学”。1 O2 W2 r9 m, ]4 p
建国后,学校改名为“常熟县合兴中心小学”,为沙洲区辅导中心校。
' e* \; R$ f) Z- s+ _* r1953~1956 年,学校由原址往南迁移约150 米,形成一个四合院,办学规模扩+ X- d1 N. P) }- x% f+ Q; j8 s
大,开设16 个教学班,教育教学设备较为齐全。1958 年,学校由16 个教学班增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