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军民小学$ V* g" F0 O/ H/ L  V
苏其增
: m/ L' A5 E# X" W/ \军民小学,位于原德积镇军民村第二村民小组境内,创办于1958 年2 月。
  s2 d9 M9 m8 X) P8 G  q* i当时德积乡十八社(高级社) 境内有两所小学,一所是朝西埭小学,设在李姓+ J% T" R; Y7 Y! F" o* x& u
家中;另一所是合界圩小学,设在沈姓家中,共有2 个民办班。% a) ^) a! R' K
1961 年秋,十八大队在第六生产队繁殖场建校舍42 平方米,定校名为“十. {$ t! W" H' c2 _: ^
八大队初级小学”(军民小学前身)。是时,开设2 个教学班,学生70 多人,负" _% t9 O8 p8 g
责人陈俊宏。1963 年至1968 年,开设2 个班,学生70 人左右,教师3 人,学校
& Q' u0 D! M" Z% B( J2 v负责人郁桂堂。
' J% x, e+ x  n7 v1969 年,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原来就读于新农小学和
' z+ K1 b( m4 n猛将堂小学的学生回十八大队读书,学校升格为完全小学,共有学生180 人,学
3 D1 U! k4 d0 I8 i2 F9 K. C& n* z( p校负责人陈俊宏。学校一面扩大校基,增建校舍,一面在合界圩和第二生产队
: b( c/ }$ L$ J: Q! v: t) H各开设1 个班,以解燃眉之急。1971 年2 月,学校建筑面积增加到426 平方米,
+ L+ i' L2 b9 j4 l5 @' a校外的2 个班回到校本部,并附设1 个初中班,招收初一新生25 人。一年后,初* l1 P/ D. U: w: }# s% M  N
中班并入新德初中。1972 年至1974 年,先后由张潮清、樊官福主持学校工作。
) c* C3 k  E( Q6 [. [7 f1974 年2 月,王应祥任校长。8 `/ H; j* _6 o
为解决教育成费不足的问题,1978 年,校长王应祥创办新民校办厂,用1
5 g, D: g0 N, {0 h个工人,生产化工产品硫酸铜。1980 年,王应祥被评为苏州市教育战线先进个) X' t4 h+ t; l0 t, {
人,并在苏州市校办工业会议上作了“以厂兴校”的经验介绍。1982 年,校办. U9 b4 ]; }3 K3 O1 W  Z4 Q; W
厂从校内搬迁至第十生产队境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化工产品。& ?2 p. e3 _' d$ K
1983 年7 月,小学实行六年制,由于福海(原十七大队,今属福民村) 小
, [# L3 K: [. P% W/ Y3 ^5 b  M$ l学撤去高级班,部分学生并入,学校用校办厂利润,建造校舍4 间(150 平方
2 G( H. u! J- N: v8 ]3 B米)。1985 年8 月,福海小学并入,学生增加到204 人。1986 年,学校自筹资6 p& s- {- Z% K+ y( Y* c
金,自行设计,在现址建造一幢九上九下教学楼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总面积
3 z4 x) d+ W9 v$ e: L1080 平方米。学校体育文化设施齐全,四周花草树木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堪称; S; Z! Z' z" P0 X! o% B
称一流,师生的福利待遇首屈一指。学校为学生减免书杂费,帮助扶持贫困学
8 a7 R6 ?% ?& g5 L0 Q/ ^生,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对家庭特殊困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
3 o# F0 O( `8 A助,教师在校免费集中用膳。由于学校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育教学质
  [! A3 I. E+ W$ N量名列全镇(乡) 前茅。
) E. G: J7 y& L在德积地区,军民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及师生福利待遇均优# {8 y/ j$ ?/ O5 O* W8 ]  Y( c1 R
于一般农村小学,是一所深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学校,也是一所教师向往的学
! B* t0 z2 Z3 v4 D* N! E6 _' ?校。此种情况延续了12 年。
2 U3 N" r( G+ v; l1986 年秋,学校随村名更名为“军民小学”。1988 年,苏州市基础教育现场
% T+ h) x; W) J$ c4 v* l会在军民小学召开。同年,扬州、贵州、广西等地的考察团慕名前来考察。
! ~) \8 k9 r- x6 l1989 年,学生黄向红在苏州市少年女子跳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年,校园绿
/ n; z$ d& m% Z( z- N: Y化达省标,获“绿化学校”证书。1991 年11 月,通过张家港市义务教育达标验1 ?. n3 M2 W. y1 Z
收。1992 年,幼儿园经市妇联、幼教系统验收合格。
8 D" O$ O+ D, @( a- @1995 年,学校又投入资金28 万元,征地1000 平方米,建七上七下办公暨教
* x8 X6 _3 b  V+ s* A1 Q学楼一幢,配置电视、音响、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和办公设备。1996 年10 月,- ?8 Y( `; e( w0 _
苏州市教育局到军民小学进行教科研活动。8 S- L# j  R' x7 }* p
2002 年下半年,因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建设需要,学校被撤并。
7 f" K, b/ I5 B2 k5 u" f' a
' Y7 C* A* T0 |6 C. a拦门小学0 ^6 D8 `  a: ]4 l
苏其增7 e3 U/ f* Y! `5 l
德积镇拦门小学,位于原德积镇西北,拦门村(今属北荫村) 五圩埭西首,5 x5 M. o7 _5 L. T- {1 E' y; t
距镇区约4 公里。1928 年秋,由周邦俊在拦门沙盘头上(墩子上) 的龙王庙内
# u  _7 @" U4 K1 u& e1 B) Q创办初级小学,开设4 个教学班,学生100 多人,教师4 人,负责人周邦俊,取% J- I9 ^( i1 x" O
校名为“江阴县拦门小学”。1945 年秋,因盘头沙呈坍江态势,于是将学校迁移
% h. k; U  k1 N到向苏氏家族买下的5 间平房内(地址在庙东偏北1500 米处,今第四村民小组
3 U% v- z; N- z' @( A- A8 u4 d' Y4 t西北),时有学生120 人,教师4 人,校长余方。1949 年解放时,校长陈桂林。
  K( c3 p( |$ ]1 b6 v1952 年秋,拦门小学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学生增至280 人,乡政府筹资新
1 K0 B7 T7 Q7 c4 L2 N建平房7 间,添置课桌凳150 副。是时,教职工8 人,校长方桂华,教导主任高! J7 m6 a2 _6 b$ U2 i; P4 P
汉林。1956 年9 月,辟建外操场。是时,校长高汉林,教导主任刘昕。1959( V* S; i! X; C
年,江阴县文教局拨款新建教室4 间及花坛1 个。至此学校成为比较像样的完全' l+ w( S& N- q( o
小学,校长侯少泉。1962 年,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开设6 个教学班,学生2803 J  f' o. ~* |' h- H1 q$ J. s# x" S
人,教职工8 人。学校更名为“沙洲县拦门小学”。1964 年暑假,选择新址易地5 A! ~* b0 X2 m- v+ J
建造校舍(398 平方米)。是年秋,开设7 个教学班,学生超过300 人,教职工10
8 u( X/ g0 w2 C2 ]! ~; N人,刘昕任校长,陆俊德任教导主任。
- S1 @. h4 ?- k1968 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部分教师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当时闻满7 L  r. ~* A0 y) H& ~1 b
生任学校负责人。1969 年初,因教师数量不足,又增添代课教师3 人,开设7 个
+ a4 w( Q& b( x5 U7 P2 ]教学班,学生324 人,教师9 人。其后数年间,办学规模大致维持在7 个教学班( z" Z9 G8 I) g& T1 f0 D: V/ k
的水平上,高荣华任校长,张官生任教导主任。
+ \8 i3 H, K  W( d7 V1975 年,公社文教组拨款增建校舍3 间。1976 年8 月,招收初一新生45- i* I; j- J, T" N& N& k! g
人,附设1 个初中班,成为“戴帽子”学校。是时,校长张官生,教导主任严尚
, \1 a, m7 `& M. L谨。

TOP

1979 年,十九大队(今双丰村) 将分散在3 个生产队的3 个幼儿班并入拦门
5 e( `+ [. O( M0 I: m! K, `小学,合并成1 个幼儿班,幼儿40 人。8 j0 X+ ~5 e: F4 }. u0 [# {) F
1981 年,县文教局两次下拨危房修建费1.3 万元,用于整修校舍屋面,拆除
7 v/ r$ i$ ~2 {& j6 n; ^走廊的土墙,改建为砖墙。1982 年初,苏江滨任校长。是年下半年,苏江滨调
, J! u  K% e' w+ ]+ c# e中心校,张竹明任校长,时有学生256 人,教师9 人。1986 年秋,严尚谨任校
+ r6 _: \+ Y3 b! G2 B- m* M长。开设一至六年级6 个教学班,学生234 人,教师9 人,附设幼儿班1 个,幼7 S3 w7 U" K; a( p* i
师1 人。
1 h/ L# i" W% a- {' d. V1991 年暑假,新建1 幢两层教学楼(18 间),修筑围墙,添置体育用具和教* o* R" x7 _8 W
学设备,绿化美化校园。校园内有篮球场、滑梯、爬竿、沙坑等体育设施,设% O9 {! y( u" {' ~: }
花坛,种植常绿花草树木;教室宽敞明亮,添置新课桌椅,建成图书室(藏书
# o' u$ `8 C: ]: a2000 多册) 和师生阅览室。11 月,顺利通过义务教育达标验收。1992 年以后,
; v4 v4 O- y. i0 n* ~" I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至1999 年,教学中开
7 ?8 S. c" P3 [. C# r# z始使用彩电、录放机、投影仪。1997 年9 月,严尚谨调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杨' i) R9 c' ~+ f$ _: g
龙敏任校长。1999 年9 月,杨龙敏调北荫小学,闻荣贵任校长。2001 年8 月,因
9 c3 h6 \$ p2 G9 v7 A+ y境内学校布局调整,拦门小学并入德积中心小学。撤并时,学校占地2800 平方
/ ]1 r- T5 ^9 S6 M米,建筑面积847 平方米,开设一至六年级6 个教学班,学生221 人,教师103 y- `! P" m$ S
人,附设幼儿班1 个,幼儿29 人,教师1 人。) O" h) g; g& {9 \
6 X, C  E$ S1 G% e/ e/ S
德积地区的耕读小学
' |( ]8 g: D! {: R& K4 J6 `* h苏其增" J" `& C8 f' u& H- c
1958 年前后,刘少奇同志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教育思- O8 A' F( Q) s
想,指实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这种8 o6 n/ h1 s3 [3 c9 ]2 }' J* u
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被作为全党全民尽快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和培养工农知) f% o; f  `( w/ F/ S; J5 ^; X4 m: Y' C
识分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成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7 l0 c$ l/ e1 c! [; z" N
“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的有力措施。1964 年春,境内几乎每一个生产大队都: _6 L1 [( M3 z  n
办起了耕读小学,虽有一哄而起,“一刀切”而难以持久之缺陷,但它在落后的乡6 f  v0 B- Z; m7 U; h5 Q9 g2 Q
村,对于普及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不能被抹杀。至11 月底,德积公社共开办耕读小/ c- z6 d& b7 U
学21 所,开设28 个教学班,学生780 多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耕读小学作为全日. B& ~1 m# i1 I
制小学教育的必要补充,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境内小学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 g7 K) L9 P3 A' \耕读小学一般由生产大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 开办,经费由大队2 b' s2 l5 ]' ^, X( |$ W
承担。创办时,一般利用生产大队的空房,或临时腾出的民居,作为校舍,学
0 ^" ~7 n8 D* W: c. ~! a生自带课桌凳,或由当地的全日制小学支持,大队组织挑选所在地初中文化程
: T* n4 T2 ]8 |: ]) E8 A; y' M8 j$ }度以上的知识青年,担任教师。
  d# v1 z* E5 T4 w) D( |0 x耕读小学的设置,采用因地制宜、小型分散、方便走读的形式。采取学习! m# k( p1 {" i7 k
在校,劳动在队,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不学,灵活放假的方法。
. R5 C% J5 A- |& M& v耕读小学有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形式,大多开设1 个至2 个教学班,最多的+ K( N0 h+ c+ y5 c5 l
(如九大队) 开设了4 个教学班,接收一至四年级尚未入学或辍学的学龄儿童,/ P# l- D/ `, r, I% Y$ @/ Y
以尚未入学儿童为主。或采取单式轮流教学的上课形式,或采取复式班的教学1 k6 m8 t5 k% @4 q) @  Z7 B4 U* k/ A
形式,也有少数耕读小学,直接附设在全日制小学内,称“耕读班”,教学内容+ k0 b$ ~7 f# s3 a( C" D4 G1 h
和时间与全日制相同。% D% b9 o1 E+ x  f
至1965 年,境内掀起开办耕读小学热潮,全公社21 个大队办起了21 所耕读
0 a( d/ F0 p9 o( f4 c小学, 共有40 个班, 教师34 人, 学生1035 人, 占全公社小学生总数的* m, V* L3 v3 B: @5 X9 Y' t/ f
22.11%。是年,耕读小学教师的报酬,主要由学生自己交费、教师参加劳动和
5 P. a/ a8 |; }* f( W+ d办学单位补贴等三方面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即县文教局按月发给耕读教  t- Z# j; P7 a! F; Y" b  d
师的部分生活补贴。耕读小学负责人一般由民办小学负责人兼任。1966 年起,# V9 A0 H5 s( _* _
耕读小学逐步转入或附设在全日制小学内,部分耕读小学则自然关停。8 W: t4 i7 V5 [1 h
1969 年,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中心小学被撤销,小学“戴帽子”办初& S2 p0 C- p8 j& }
中,耕读小学学生全部并入全日制公民办小学,大部分耕读教师转为民办教4 y) E: V6 e# M  d+ ]4 r0 l
师,境内存续大约不足5 年时间的耕读教育形式,至此消失。& f6 ]& _) j% C. j+ ~3 j
附:德积公社耕读小学一览表0 l8 ]7 d5 B* u) q" v
说明:1958 年,德积人民公社成立,将25 个高级社调整为8 个工区。1959
$ v$ f$ o4 y* }- l( h; D6 f+ j2 y年15 月,8 个工区下设19 个生产大队。1960 年11 月,将一大队分设为新一、新/ Y+ F) z3 `) y4 ~
二、新三3 个大队,故有“新一大队”之类的称呼。
1 c7 ^; u$ G2 |3 t( u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双山岛旅游度假区( {" Y2 ^) q" L* P
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5 [# i, o% J$ A: j7 d# r$ n9 d) }——张家港市双山学校
2 c# }2 r, I1 H% T/ J邱亚峰
6 E- k) a* t0 y; f4 i" d+ f. L  o  h; g, Q! g
双山岛位于张家港市西北郊,地处张家港作业航道与长江航道之间,四周
$ E+ k: X, j: ]水域与无锡、苏州、泰州和南通四市的长江水域连接。岛上以农业为主,无工
" b5 a; S+ ~+ Q* p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处女岛”之一。全岛面积
2 l2 z6 H0 M, k( T: N约16 平方公里,环岛岸线16.8 公里,为张家港港的天然屏障,与张家港保税区, B4 _3 p2 ~2 p& ]6 c& A# c/ W
隔水相望。岛上河道纵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清静幽雅,完整地保存了恬( V8 t8 h* e6 \
静古朴的自然风貌、江南水乡风情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国际城市规划大4 e; y4 ]" b7 Z
师、清华大学一级教授吴良镛先生来岛考察后,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说:“黄金
' x% x9 Y/ r8 E" R7 h5 u$ ~* Y有价,宝岛难求。”踏上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岛,一座洋溢着生机活力和现代化文( X6 z0 s! H- W& L
化气息的崭新校园——张家港市双山学校便映入人们的眼帘。; h; q+ H( x% ?0 W
由于江中小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历史原因,双山岛上的中小学校设施
$ `1 q$ i. n  B9 d- p5 h: w! p5 V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是全市最薄弱的学校。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0 P& q8 x( K* m8 i! c2 a$ K
程,充分利用和共享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便于教师调配和学科之间的配! _$ ~" t/ R  A( n
套,促进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2005 年8 月,金港镇决定,将双
) ]3 @  E  W, C% U山小学和双山初级中学合并,在原双山初级中学校园内,拆除1980 年建成的图4 P1 ?! ]7 W) c2 |9 Y
书馆和1982 年建成的教学楼及辅房6 间,新建行政楼、教学楼各一幢,及师生- {4 ]2 z) @+ @* R1 Q! s) O; C
食堂等辅助设施,同时征用双山办事处、渡口村原洗衣机配件厂及五户居民的
$ `) x$ M# @8 P用地,扩建250 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组建成立九年一贯制的双山学校。林荣任
: w6 W  L8 a4 A" H" m! O& G3 w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全校教师57 名;初中部开设6 个教学班,学生313 人;- l& A) ^1 T# z
小学部开设11 个教学班,学生419 人。
8 `% E: o* v8 a/ b# n学校占地30 余亩,建筑面积9095 平方米。偌大的校园内,包括“望江
6 O$ c8 U# W5 ]7 |2 ^楼”、“春江楼”、“长江楼”、“福江楼”、“润江楼”、“香江苑”等在内的6 幢主体: q# f3 a1 q- U, }! z( X- T
建筑,错落其间。这些建筑外型美观,布局合理,既相对独立,又通过绵延的
( }) T# |" s0 y" U4 r“绿色长廊”连成一体,各幢楼名皆镶嵌一“江”字,充分展示了江中小岛独特( U9 F1 Z6 [3 _3 A
的地域风情和长江文化意蕴。双山学校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变了多年来陈旧落
# l9 O" |7 m. Y, n* M4 s# D后的校园面貌,给双山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而且给作为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特
7 J4 ~7 y- Y; z色的双山岛增添一个展示窗口,为这座江中小岛的办学史册平添浓墨重彩的一5 ~' ~5 |9 \6 O2 x, j" e
笔。
8 s: I! z1 s4 W3 K“望江楼”,以长江文化为依托,以“和谐”为主题,以生态自然为氛围,
( g; ?' a+ t+ I" L8 L' P6 O! w着眼于大气、沉稳,布置精美典雅,别具风格。大厅正面,背景恢弘,“上善若  A2 c  o0 M) l
水,厚德载物”8 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左右两侧墙壁是两幅木刻书法# {7 P& a) \2 Q# h8 u- q
作品,分别题作《长江颂》和《大自然的礼赞》,体现“生态和谐”的办学理
. Q. }# {) I3 a0 j: r& _) l3 O* a念。西侧楼道以“领导关怀”为主题,悬挂着各级领导视察学校的9 幅照片。底  n% }4 B7 k( g+ J
楼东侧是配图的文学名人介绍,二楼和三楼是教育主题和读书方法专栏,介绍: M4 u5 [- ~/ y
各种先进科学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1 u9 W3 i; J! J: t2 [5 l“春江楼”,为小学部低年级教学区,这里是孩子们青涩美梦开始的地方,
6 B' j  F) g4 q2 M( }1 R( _也是校园里最具童趣的热闹地方。这座楼的设计突出“美德”主题,让这些童+ @, c4 l* L1 H# }! a* M1 _) Z
真烂漫的花朵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读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
* L6 @& d0 v7 v' I" v5 p传递着孩子们甜美和幸福的生活气息。2 t  e3 ?: p0 g
“长江楼”,是初中部教学楼,以“美”为主旋律,凸显“美景和环保”的2 \# g% f+ q, |4 P6 }( r% h5 f
主题,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欣赏优美的风光,放眼未来,带着梦想起航。他们从
" t9 z8 m- B4 v  u这里出发,步步前行,学习更广博的知识,追寻更美好的梦想,走向社会,走: u+ h& l- ?! D: `+ l
向生活,走向报效祖国的四面八方。
" ]5 ]( c6 X* z2 l: V1 N“福江楼”,是小学部中、高年级教学区,这虽是保留的旧楼,经过精心的
6 B; t! X( s) r" _2 p$ @* i1 t/ N" |, P改造和装修,和整个校园的风格浑然协调。这幢楼以“善”为主旋律,彰显的/ ?) T! i$ Y" \9 P
是“安全知识”的主题。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因此要时刻提醒孩子们% p  U$ l; M- l( X  f
注意安全。这座楼和初中部教学区毗邻,宛若鸟儿的双翼,支撑学校发展的躯
: b) F) Q, h( s6 a/ i# j9 U, h体,向孩子们昭示美好灿烂的明天。, W& \% Q8 r/ B4 ^) L
“润江楼”,是各类专用教室和活动场所的集合体,共四层,包括理化实验" a) E. c7 u* z4 b5 V
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舞蹈房和计算机房。以“真”为1 _9 i# @1 m  b& j& o1 Q) f
主旋律,表达科技与环境的主题、艺术和自然的主题。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动手
( T5 m: N$ I5 R. {实验,探索大自然奥秘;可以欣赏音乐、放声歌唱、挥毫泼墨,接受艺术的熏
. ~* S# G: ^, k; \, e2 r' N" b陶,也可以扭动腰肢,以美丽的舞姿展示青春的气息。这里既有名贵的动植
9 Y# _0 X' @& f物,也有孩子们熟悉的花鸟虫鱼;既有名家名画,也有艺术琵琶。这里有古典6 U9 T* I7 d  w& m9 N
与现代的融合,有浪漫与典雅的碰撞,学生们在这优雅的环境里可以接受知
- s# k; i6 h+ ]+ h" Q! O识,陶冶情操。$ i7 R# Z9 S6 j* F) [0 Y" l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错落有致的建筑之所以浑然天成,还得归功于
. q6 R8 @4 e4 r9 |“绿色长廊”。长廊长达100 余米,由32 根柱子支撑,它是楼与楼之间的连接纽8 ]0 `( J2 A: f$ ~) w2 w( u
带。底楼长廊布置的是“四季”主题,师生们每天都能感受四季的变化,聆听
4 x1 u$ v. g! `: i大自然的风雨。二楼长廊为“美丽家园”,悬挂双山和香山主要景点艺术图片。
+ P& R$ m6 W. t" L) V: b, ?课间或闲暇时分,师生们可以尽情欣赏风景名胜。此外,在宣传橱窗布置的2 v, r& x# |, O2 i6 i
“双山学校知名校友录”,在望江楼东侧墙壁挂有“1995~2010 年升入梁丰高级* @. H+ O- \) I( m: r4 o1 K$ R( o5 c
中学学生名单”,他们是双山学校的骄傲,也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C/ L% Y3 J9 `. l4 g
崭新的双山学校,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古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 b! z  y: `5 e+ e- c
灵魂,以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饱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港城教育版图上  F( m* u- d+ ~  v
独树一帜!2007 年3 月,学校荣获“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S- [( Q1 f8 K% L( }) m百佳创新学校”荣誉称号。2 _0 t9 `0 g7 @+ E% G
2009 年8 月,林奇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2010 年8 月,有教师40 人,3 D& C9 W; U! c
初中部3 个班131 人,小学部6 个班194 人。
1 u7 }% ~7 C: ^2011 年暑期,随着双山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整体推进,除
$ e: Q, R- O; r9 X4 Y老镇区之外的民宅全部拆迁,拆迁家庭大部分离岛上岸,双山学校生源明显减
  ?- x: _+ y; {( L" _- A少,双山学校建制撤销,双山籍学生全部过江就读,分别由港区初中、中兴小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学和金港中心小学妥为接纳。6 i+ Q& G0 K+ K) L6 p! ~' k# g
双山学校依托独特的江中小岛地域文化氛围,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走改
+ S, C) l# `5 _6 ]* Y' }6 ]! z革创新之路。学校确立并坚持“生态和谐”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逐渐
6 }" H& e: |$ g% c3 r8 {形成并确立“勤奋、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敬业、奉献、协作、探究”
7 e, h6 p8 H1 C& j+ g# B的教风和“文明、刻苦、自立、向上”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
& T' E; ?1 D+ M+ V) G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山学校以其地处双山岛所具备的独
3 {6 u: G6 T5 g, {特地理位置优势、特产资源及江海山水文化旅游价值,编写了一本具有浓郁地" {6 g7 `5 v+ n' C7 Q% W& ^
方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绿岛水韵》,教材融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受到
+ S- q# q- x  |" a- c) q8 ~9 Z; i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另外,学校积极推广象棋文化活动,持之以恒,每天保证
7 k* n6 `, Y! E0 e. V40 分钟的活动时间,并以每周半天的强化训练,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既开
4 B* @: g' i8 j# x( Z& i发学生智力,又活跃学生身心,使象棋活动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K  ~5 \) a- s, V6 年来,学校先后荣获“苏州市艺术教育合格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5 S9 D5 I$ s$ c7 M2 ]0 D
范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二级档案馆”、“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
, F2 p6 h- ^* Z; [# A9 H% }9 ]( A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等荣誉称号。
; C% G) m, \; L  P* C0 a# b# B( x* ]8 H$ n
双山初级中学
$ O; k4 h) {' o: M( B. |邱亚峰
9 h2 t/ {2 H* x+ ?双山初级中学位于双山港东侧,东接金岛路,南临双山办事处,西为振兴
- |/ V) ~9 F# \2 y* ]. H% ~7 \路,北与双山幼儿园毗邻,距双山码头约200 米。- R; W6 ~+ W3 k* ~# }
双山是地处长江下游的一个江心小岛,曾有人戏称它为“张家港市的‘西
) ^; O  B9 c1 L; k7 w" Q4 N) {2 J伯利亚’”。听老一辈讲,早些时候,双山载客用的帆船只能凭借风势、潮水行2 u0 @8 z/ O& _1 T
驶,没有固定的码头,住在岛上的居民觉得哪里方便,就在那里设个码头。当
1 L: c4 f+ z8 R: h% F; [, L时有五六个码头,这些码头其实就是一个个用沙土垒起的土墩,涨潮时用一条
/ v+ T4 d! r) v- X  U7 u! G木板作“跳板”,即可登船;江潮小汛时,则须从土墩码头下的滩地上深一脚浅# z  `+ w5 j1 j" D8 r! J  l  h% V
一脚地跋涉数十上百米,才能登船。若在夏季,还勉强能够忍受,若在春寒料
- S6 R" j) |+ {+ j# Z) u峭或是寒冬腊月的时候,那可真是活受罪。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不闻不问,双
6 a: `$ f1 i: m3 b山人民吃尽了苦头。当时有段民谣,道出了当时的实情:“双山、双山,地小无
# K) x- L9 i/ u% e$ f! o山,码头摆摊,船难靠岸,若要乘船,只能爬滩。”
2 G: Y; @5 Y8 ]( x. i直到上世纪60 年代,岛上仍然没有中学,“外出须摆渡,读书必过江”,就
$ K" a7 u' f, @6 |1 I: |是当年的真实写照。孩子们的上学读书问题,一直是多年困扰岛民的一块心病。
4 w: j8 D7 }" d2 [1963 年冬,双山的一艘渡船因风大浪急翻入江中,造成11 人溺水死亡的惨: Z: Z4 J/ i! L
剧,人们在胆颤心惊之余,再也不敢让孩子们过江上学。痛定思痛,为了双山& @3 @  a( }8 l- Y* Q9 A) ~
人民的子孙有学习深造的机会,时任中兴公社党委委员的陈品如向地、县教育
6 u  u2 z, U1 P+ y( q: }& G有关部门提出在双山办一所初级中学的申请。经地、县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3 O( u% f* N2 e5 o/ ~; g9 @3 X1 S* B1964 年9 月,从双山高小毕业生中招收新生24 名,一所农业中学性质的民办初+ q% D. f+ E; g/ n: t. h- G
中在双山成立,办学经费由县、社两级承担,校址设在六圩(双山中心小学
  Q9 y6 b7 `7 `% M5 s  \旁)。上级派来黄万镛、丁亦清两位教师,由黄万镛任校长。学校暂借双山中心
# Z3 S( r$ S" W7 T' m8 C) ]小学的一间教室,与小学合用办公室。“沙洲县双山农业初级中学”由此诞
2 N, y0 r- D# e  H7 p' p0 ]生。同年秋季,学校新建了4 间草房作为教室。1965 年学校扩展到2 个班(初
$ R9 o( _" g1 I) q+ @一、初二各一班),学生45 名,教师也增加到3 人,由丁亦清任校长。! E# w$ Q2 X! Z; D& _1 @' e( Q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校长靠边,教师挨批,学生外出3 E( u/ }5 i" b2 E! ?% j
串连,学校设施受到严重破坏。1968 年,学校“复课闹革命”,同时恢复招生,
( z, z& D& Z1 Y- }% h$ v( ~/ j从1966~1968 年三年中的小学毕业生中招收一个班,45 名学生,学校由原来的
1 F. |1 _1 l) }6 u6 _农业中学改为全日制普通初中,刘益群任负责人。1969 年,扩展为2 个教学( v, h; |: S* ]) I) y- e9 |  d
班,学生90 人,教师增加到5 人,其中公办教师1 人。
( f8 M) c9 f. d0 J  Q1 Q. a为进一步发展双山的教育事业,提高双山人民的文化素质,并让更多的双% ~, W/ ^! c9 W0 [' V
山籍初级中学毕业生获得深造的机会,1970 年冬,中兴公社党委副书记何振6 |1 `1 J! o, E3 Y$ L( Y
明、委员陈品如,与双山5 个大队的支部书记会商,由双山初级中学牵头,联名; \/ |, p# o2 ]- {
申请在双山开办完全中学。1971 年秋,经上级批准同意后,双山初级中学迁校
! A5 M1 s- e+ b  a7 H7 l办完中,党委决定将跃进二圩的5 亩地调至南五圩,又从七大队七队划出5 亩
! I* X) I& A9 @  P* f( p6 P3 @' I地,使学校占地增加到10 亩。同时以苏州地区拨款3 万元作为基建经费,从秋
; }( S/ B0 X7 T9 `忙假起,至12 月,完成建校第一期工程,一排12 间4 个教室的平房拔地而起。
7 w. h4 C& ?4 ?0 |! \( ^9 Q1 s期间,公社文教组动员全社100 余名中小学教师聚集双山,利用农忙假,与双山: ^9 R' K; Y! R7 A/ }. A; G
中学全体师生一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搬砖运石;同, k1 }7 o% F" `1 h
时将七大队七队过江种田的草棚作为教师临时办公室(白天也须在烛光下办
/ e8 n$ v9 h9 }: d  H8 z公),全校师生上课、建校两不误,在双山中学建校史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 v  \8 o- @/ q& x
歌。上级任命刘泽民来校主持工作。, S+ H6 R+ a3 i8 A4 d2 c
1972 年春,学校又新建4 间教室及12 间生活用房,同时从本校初中毕业生
( l. y% T. b6 m2 E2 U# z择优录取32 名新生,开设了一个高中班,后又从中兴、南沙、后塍、德积等地7 b0 b3 i5 @% L/ ?. r2 T/ n+ h
招收学生39 名,组成一个有71 名学生的大班级(其中39 名过江学生都寄宿在学
1 z4 {2 f: ~! P! v校)。是年,学校更名为“沙洲县双山中学”。全校共有学生247 名,教师142 i. U, o, H+ A- g* z& d
名,同年春,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全校师生在沙滩种植芦苇,当年获利7 y1 m; q! k) n
1800 元。* n$ |; f) ?/ A
1973 年元月,学校创办“沙洲五金综合厂”,当年获利4500 元。1974 年7
: m( ?% g: @" A3 u月,首届高中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
4 B4 }8 `! y! _/ }1975 年,学校教职员工增至28 名,开设初中4 个班,高中2 个班,学生2587 D' ~0 L1 ?5 v3 c& e
名。刘泽民调离,周訚如负责学校工作。
& [7 O% G8 G9 O: S' M6 u, W# ]1979 年,学校规模扩大到11 个班,其中初中8 个班,高中3 个班,560 名学3 S) o! m6 I: B; A/ C$ P
生,教职工38 人(专职教师29 人)。刘泽民再次调来双山中学任负责人。& P- }& g  h" ?1 o+ I
1980 年7 月,双山中学因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外地来双山工作
4 j3 u5 |, U& h的教师不够安心,导致升学率偏低,县教育局决定停止招收高一新生。翌年,

TOP

高中部停办,学校更名为“沙洲县双山初级中学”。学校向三年制过渡,全校开. F6 @  @" O0 N
设初中9 个班(三轨),学生401 名,教职工25 人。
9 l& ^1 r5 Z5 N6 x: A1982 年9 月,双山人民公社成立。为改善双山初级中学办学条件,县社两
! {, _4 a  `% W4 G. e级筹资5 万元,在原4 间平房教室处建造建筑面积为410 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一幢。
. T9 [  d6 s5 G& \/ ^; H1984 年元月,刘泽民再次调离,县文教局任命林荣任副校长兼中小学联合
2 E; H# O# f+ r& w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
% ^8 h$ W) A. j7 C0 `1985 年,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学校从校办厂上交利润中支出# I9 z8 u0 I* ?" a( x& U
2200 元购买一台22 英寸金星彩电。年内,县、乡两级筹资约10 万元,将教学楼
1 H; D# p) V  A& P0 `0 U( G7 D- A前的平房翻建成一幢建筑面积720 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下半年,学校办了一个一1 P7 `" L. x4 P- P: o) t
年制职业班(即“三加一”), 学生30 人。是年学校设9 个教学班,学生407
) _* @* J0 i  M7 ^) R6 _: e6 v人,教师22 人。9 g8 X7 g* b4 J
1986 年,为解决在双山工作的外乡及远道教师的住房问题,县文教局拨款5
5 s8 M% M) X$ `- V6 |万元,乡政府拨款3 万元,在新教学大楼前建了一幢440 平方米的3 层6 套的教
1 O" F) Y2 s) M6 x0 G师住宅楼。12 月,沙洲县撤县建市,学校改名为“张家港市双山初级中学”。% s. K. M( e+ ]" l. p
1988 年,学校花了约0.5 万元,绿化美化校园环境。1989 年7 月,市教育
/ d' a0 a8 H6 f. S. X/ p3 X局、乡政府共同投资15 万元,在办公楼西面建造406 平方米的双山乡实验中
! c9 `. e6 \- [9 E& z- F心,学校与上级部门共同投资3 万元,购置初中理化生数学配套仪器。1990- {( z3 r$ L$ d5 p6 v$ U$ a
年,实验中心被苏州市教委评为“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建设”一等奖。
' _1 T9 `" J6 p( \1990 年2 月,学校与乡政府共同出资近万元,在学校东南边修建了双山唯
& E+ ]4 y8 A. l* t, e, ?一的标准水泥篮球场。10 月,由乡政府、学生、学校三方集资1.5 万元,在校园( S0 v0 N) A" C. f
西、南两侧沿围墙建造近百米长的自行车棚,使风吹雨打、太阳暴晒的自行
. {" J* c; _% ^, N$ H车,终于有了栖身之处。6 A* B3 r4 z2 \8 @# x4 D: {! N9 O
1991 年4 月,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任务,乡政府与学校多方集资4.5
7 x4 L6 o7 N" ?! P万元,铺设了跑道,新建了12 米长的宣传画廊,在主要通道上铺设水泥路面,: {! l, k" j  K% U
添置并架设体育活动联合器械,添置图书(藏书总数达10631 册),购置录放像& D2 r5 _+ Z0 E3 T6 V
机,每个教室安装动圈喇叭,更新音响设备。10 月,顺利通过省市九年制义务( I9 L3 |' M% N4 {; Z, A" c
教育达标验收。
; h9 E2 Y$ N& ^. G7 z" f1996~1997 年,投资65 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2002 年,学校投资4.5 万& O: T9 z& a, d" V) e7 w
元添置投影仪、语音机、电视机、投影屏幕(“三机一幕”),同时还安装了闭
7 R" O! ~( A+ `9 h. m+ O路电视和室内广播系统。
9 A7 F- @: t! I8 @2004 年9 月,全校开设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一2 个班,初二3 个班,初三4  r6 z, a& X/ Z% W3 l3 l
个班,学生425 人,教职工34 人。其中本科生8 人,双大专毕业生1 人,大专毕
) f' N) g6 X! I' j# f3 s业生22 人,中师毕业生2 人,高中毕业生1 人,中学一级教师9 人,中学二级教
0 D2 v$ g7 M3 L/ s$ o& V2 k师10 人,中学三级教师2 人,小学高级教师2 人,小学一级教师7 人。年内投入0 Y9 F, q) B, @. W1 n5 c
5 万元修缮行政楼屋面。1 E% Y% ~. e" {- r4 _
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2004~2005 年,金港镇人民政府投入约' s7 e% z' Z, h: K7 m8 f! }
650 万元,用于拆迁征地、建房装潢、设施设备添置等,将双山中小学改建成九
) `8 V0 E  m# N% M. c& n年一贯制学校。2005 年8 月,成立双山学校。
( ?- P9 ]4 u  y# L& q8 P: C" J' j双山初级中学位于交通不便的双山岛,从总体上说,办学条件简陋,教学
+ ?. Y7 C4 r  T" f+ a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偏低,但是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坚持以育
5 m2 W5 B/ p9 f1 l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以课堂为主阵地,脚踏实地,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攻坚- b0 }; c! Y! \. S1 z, l, o
克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 年4 月,在全国# S0 ~2 F0 e4 [  c- j( O
初中物理竞赛中获苏州市一、二等奖各1 名。1992 年4 月,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P' r4 X* D* x4 b8 y0 v
中获苏州市三等奖1 名。1994 年12 月,在第十二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中,获- v* S& E* F  `  B' N
苏州市三等奖1 名。在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获苏州市二等奖1 名和苏州市1 E* h, \9 P$ Y
三等奖2 名。1998 年,参加全国初中生化学竞赛获苏州市三等奖1 名,省物理竞& D; M; v5 R' @
赛获苏州市三等奖1 名,数学竞赛获苏州市三等奖1 名。1999 年,江苏省第13
2 X6 z( @+ y$ a! M1 L届初中数学竞赛获苏州市二等奖1 名、三等奖1 名;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及知识* ~6 T! r, f  H4 U( b
竞赛获得初中组全国三等奖。2001 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及知识竞赛获初中
, y4 W# E' S  B4 O" n5 a, ^组全国三等奖1 名。2002 年,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复赛的46 名学生中,双山
( M/ \4 W' }3 E2 [- g4 i  z初级中学就有3 名;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 名。2003 年江
# b& V* ?8 {. e: S, i1 E* s苏省初中物理竞赛中获苏州市一等奖1 名,江苏省初中化学竞赛中获省三等奖11 M9 j  W6 G. c
名。6 q6 w. i5 M1 P+ u2 v  w
我是双山初级中学的一名毕业生,当年恩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师生的& n* n2 @! v$ U: L, W/ U" d: G: N2 |
情谊,如今仍历历在目;我也曾在母校工作15 年,当年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
' d. |& y9 q( u1 f! Y助、学生的信任,如今也记忆犹新。尽管最近手头工作很忙,也许是一种依恋6 J4 W; e3 V3 e% b3 _0 T
或是责任,我挤出时间搜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也采访了有关当事人,尽& S* a& @' X8 z+ i( j
量保证素材的准确性,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仍愿以此似史非史的文稿,聊$ i4 J) \( [7 {) T
表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