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威望
- 1148 个
- 金钱
- 1124 枚
- 贡献
- 0 点
|
张家港,海上丝绸之路再出发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5-4-22 09:27 编辑
1 D9 K7 {; S. _" X$ q& Y# q, S+ x+ }! v/ Y
& x; y4 {4 x4 ~$ g3 Z, D作者:任星海+ P3 X. O; h2 K7 K0 s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时至今日,构想走过了1年半,大势逐渐形成,影响遍及全球。
$ Q4 @: M: B$ C/ s. [" v+ c! f4 ~ 这样的宏伟构想其实是从千百年前走来的。据《汉书·地理志》史载,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汉代便已存在,它兴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海上通道的贸易种类从丝绸扩展到茶叶、陶瓷器以及生活物资,从单纯的贸易路线,走向与文明对话的政治经济文化路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以船为工具,以交易货物为载体,以朝贡贸易为途径,兼具传播文化的使命,实现了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 {( v( A5 R4 T: h3 T, w9 K 而现在,海上丝绸之路再度“起航”。以中国为中心点,向东盟及沿边国家和地区“辐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打造经济命运共同体。5 l5 W3 ^! \/ i+ @* r f* U% [
除了宁波、泉州、广州、福州、扬州、南京等多个重要“支点”城市外,港口城市张家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战略上,展现的是“滴水汇聚海洋”的力量。更何况,张家港千百年来的海上活动本就频繁,从“古黄泗浦”到“今张家港港”,海上丝绸之路跨越千年,连接了历史与未来。, Y- L( |+ n1 u& V+ u" H
鉴真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5 @3 R: D) P. S; v6 S 晋唐时代,黄泗浦是一条南北向的直通江海的干河。它位于今塘桥镇境内的东渡苑,当时处于长江下游、紧靠出海口,亦被称作是“江尾海头”。这里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海港,担负着江南地区出江入海的重任。+ d, Z; R8 q8 P; {% |! [8 j9 x
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唐代高僧鉴真成功东渡日本,正是从黄泗浦起航。3 P7 O2 R6 G+ Q
把此行归纳为“海上丝绸之路”,在于与鉴真“同行”的,还有工匠、经传、雕塑、书法、绘画、刺绣等等,以及他的智慧佛学。显然,这是一条镌刻“文化”甚至是思想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它就在张家港的境内发生、演变,最后在日本碰撞。
& |1 b* w( \4 T6 V* W2 V9 Z" [ 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在此之前,他已历经十年、五次的东渡磨难。这一次,他与弟子、工匠等38人从扬州龙兴寺(今大明寺)东渡至出海港口黄泗浦,与日本遣唐使团会合。当年11月16日,四艘大船满载着希冀,正式起航,直发东瀛。+ [9 N" i u; j' v* [) }
头两天,天空万里无云,海面风平浪静,但行程未满一半,风云变色,海浪排空,船队在浪尖谷底来回颠簸。我市文化工作者徐祖白说,第六次东渡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船只失联、触礁搁浅的状况,“直至12月20日,鉴真和尚乘坐的船才抵达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真正踏上了日本大陆。”
4 ?: r' Y5 y X0 N 从66岁高龄踏上日本的土地,到76岁去世,十年间,鉴真在思想、建筑、文化、医药各方面给日本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后续最完美的注解。
) s7 ]: ~( m3 a0 j “这绝对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徐祖白简单举例说,比如唐朝的书法、绘画和刺绣,鉴真东渡带去的35种850多卷经传均是手抄本,此外,还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真迹50多帖,“精美雕塑艺术品更是不计其数,释迦牟尼像、观世音菩萨像、雕白檀千手像以及各种佛像、佛塔、佛具等。”
1 x7 `4 Z6 g1 e0 W0 E2 a0 g% }* ?+ d" Q 其实,鉴真东渡的海上丝绸之路对日本不仅“输血”,还“造血”。他带领工匠、绣师、画师传扬技艺,众多日本人民从中受益匪浅,于是,便有了塑造佛像的“干漆夹贮法”、广为流传的一卷《鉴真医药秘方》、连环画卷的艺术珍品《东征绘传》……# I- G2 [# S8 e' Q2 |+ X3 d0 j$ a1 ?
一次成功的东渡之行,更是一次流芳千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它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
) K% x" E/ w( F! a( r- D. P 黄泗浦港口的兴衰
# N! Q/ u8 ]6 W$ g( y, ~4 O 因为黄泗浦在“江尾海头”,注定了它的海港性质,到元代,这里便成了海道漕运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 M3 t& g# ?8 P8 N4 @% y 漕运,即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而粮食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海道运输船大且多,任务重、线路长,海浪大、风险高,在当时的张家港境内,主要由海道都漕运徐珵负责押运,运输其腹地苏、锡、常地区的米粮至山东、河北等地。1 O' m. @- Y: x) E
老文化工作者宋炳良说,黄泗浦古为江南大港,在元代兴盛,海道漕运的“功能”更是让港口繁荣。从他的描述中,一幅徐珵押运粮食的景象铺设开来:起航前,徐珵带领几十名押运士兵向天上香敬焚,祈求船队一路平安,而后万炮齐鸣、鼓角声起,蓝天白云下装满米粮的船队升帆,百舸争流向北驶去,此时的徐珵看着罗盘和航海图,指挥各船水手齐心协力,在大海中避开暗瞧险滩,战胜惊涛骇浪,日夜奋战完成漕运任务……
\* k+ V3 f3 N2 ^8 ~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中国式的海上丝绸之路,因为这是境内港口之间的“交流”。但重视海路的元代,黄泗浦依然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海港,据史料记载,黄泗浦港口当时商贾云集,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商人向来自江南及中原的商人推销珠宝、香药和土产,并把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日用品装回本国,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 P e( t j$ X3 g. a9 R: P5 A& d 明朝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衰落,再加上从明代后期开始,长江主干道北移,在南岸涨出了许多沙洲,经过几百年的围恳,昔日涛涛长江已是沧海桑田了,黄泗浦港口也就此不复存在。从古黄泗浦口到现长江边近十五公里,已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昔日的古黄泗浦港口伫立在东渡苑内,向后人展示它历史上的繁荣与辉煌。
# u8 L/ d C; Y* }: [( @1 A' _ 张家港港的新时代实践5 Q) o: C& V3 Q3 A; [
张家港,千百年来面朝长江,而今再度春暖花开。
7 g* M3 u' ^9 a4 G2 a' ^ 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这里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与见证者。然而,历史属于过去,新时代的张家港,已经勇敢踏上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 P5 Z4 l. E' F$ T5 d
现在,张家港港拥有泊位167个,其中,对外开放泊位74个,这意味着张家港有74个与境外港口进行通商贸易的“连接点”。而泊位上外籍船只的“装卸货”行为,其实就是经济文化上的一种交流。这些外籍船只近到日韩,远到南非、北欧,它们在各港口与张家港港之间往来的轨迹,正是新时代背景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8 `" x" l8 U% t' {2 ]8 D
而张家港港正式立项建港是在1968年,直至1983年5月7日,才有第一艘外国商船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抵靠1号泊位。近代的张家港就此开启了在海上与各国交往的大门。如果以张家港港为“中心点”向外辐射,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进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大豆、羊毛、钢材、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塑料橡胶品、木材、矿石、危化品等。张家港港是集散地、中转站,就如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驿站”。
/ u* E+ q. L9 Q& E 47年的港口发展,张家港港捧回了“长江内河县域第一大港”的美誉,多少经济、文化的迸发从这里开始。' n3 \7 L+ R( f4 h8 H
卢其元,江苏其元集团董事长,在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矗立起一座东方工业园,他把张家港的成功经验嫁接移植到埃塞,引领更多的中国企业抱团“走进非洲”。这样的园区是连接起埃塞与张家港、甚至是中国的情感枢纽,中国人带去谋略、技术、资金,而埃塞人民给予支持、劳力、市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价值在东方工业园找到了归属。
+ M# ?9 P( A" [2 T( e; e7 ~& N 事实上,张家港港也是一座桥梁,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的文明基因融合进来,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化,张家港的改革与现代化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