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威望
- 933 个
- 金钱
- 1063 枚
- 贡献
- 0 点
- 来自
- 合兴欣隆村
|
18#
发表于 2016-4-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增强,教师开始享受较高福利待遇。同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拆3 P3 _- b3 h3 B6 B ~
除零散平房,建起两排16 间教室的两层楼房,和其他教学辅助用房。1991 年学& e3 P" \- d/ Z! z# _/ ^
校在全市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乡镇达标的洪流中,由镇、校共同出资,相继新
1 i4 Q- Z& Q- P2 O3 n# v/ ?% R! J) f建实验楼、教学及办公楼、教工宿舍楼,翻建厨房。1997 年,又由镇、校投资
- J. q7 N$ j. x: `9 `80 余万元,新建三层办公兼多功能教学楼。2000 年,为适应和满足晨新初中并9 f5 z! z Z/ L5 i+ P- R0 o
入的需求,又新建一幢四层教学楼,1967 平方米。另外还浇筑了水泥大道及两3 @, ]- t; ^9 E" u
个篮球场地,筑围墙457 米。学生双人课桌全部改为单人课桌,每个教室都安装
* p6 D" m1 k; |0 }0 {& L日光灯和电风扇。同时,新购电脑196 台,开设电脑房6 间,多功能教室8 间,
. y E% ^6 g: I/ A2 K舞蹈房1 间,音体美劳等专用教室10 间。每间教室都从原来的“三机一幕”发
/ l9 x5 H8 [3 S; k展到目前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开通校园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开设, [) W! ?) q3 A6 Z$ p$ d" O
图书阅览室(藏书3 万册)。总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从而
/ X4 s! v7 _; A5 O! V- i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1991 年11 月21 日,顺利通过张家港市义# P. [' H% B, {6 Y: h
务教育达标验收。1998 年,高标准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的达标验收。
% U& J5 x2 E+ y+ i: l& {2001 年3 月,学校作为调研单位,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调研。2003
, }+ v' P; r; A6 S年,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的达标验收。教育教学成果斐然。3 T7 F% ]3 c, O3 [! S- e. V
2000 年12 月,学校承担的张家港市级“九五”教育研究课题《低起点、多
6 g8 Q9 I2 W& n: a. U0 K, t层次、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研究》及《优
# C' J6 B. M: j. G化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等三个课题,均获论证结题,其结题报告获市级一等4 J& x3 ~3 e5 v; h L: x9 y2 r% j- ~
奖,并在全市中小学推广。2003 年,张家港市级“十五”课题《农村中学全方' p, v3 h+ z- N) A! X6 D
位实施分层教育的研究》获论证结题,其结题报告获苏州市一等奖。同时,学校! \$ u; D: p- f! V6 N( k
通过多方努力,在全市农村学校中率先引进英、美外籍教师,英国伍德先生的
$ h) t/ G+ O# C1 C2 _英语口语教学令人耳目一新,省内新闻媒体曾组织报道。现在,学校已正式与
0 M" D2 C, ^6 A! y$ w( h2 y. `) U新西兰圣玛丽学校建立友好学校。! D$ c2 |; @8 u) F8 n; V; ~
如今,晨阳中学已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晨阳这块沙上沃土唯一的: n; S1 A- M$ D2 W- s9 K/ |! B
中小学校。她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沐浴着灿烂阳光。' ^: D3 O P) b1 P2 G$ p. r
附:晨阳中学(晨阳学校) 校长(负责人) 变动情况:( l1 n( P+ L# ^2 S
殷汝林(1959~1960) 负责人、钱仁(1960~1968)、肖明德(1968~/ F4 m% z9 u" C3 j; b- k2 R1 f$ q1 w
1974) 负责人、张观全(1972~1976) 负责人、陆金才(1976~1979)、王才明8 C$ b& I+ _6 k* M/ _
(1979~1993)、顾士兴(1993~1996)、张亚明(1996~2007)、孙建新
" S9 z" a# x/ p(2007~ )
0 ]5 H C+ {! }6 `( c* Z% r
7 \' E4 V1 a, j. z6 `6 ?# L0 ^晨阳中心小学的发展历程
& L: p$ u' e0 n陆兴育 t! O) ~2 _ v3 A
小学教育是中等学校教育的基础,中心小学又是基础教育的辅导站,她不
* a' a E+ {6 e" e仅肩负着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任务,而且承担着提升辖区内乡村小学教育教学质
, r8 |# g) i5 Q z6 p: O1 Y量的重任。数十年来,晨阳中心小学在晨阳地区的小学基础教育中,发挥了不
5 Q; D7 A! H" `' E( J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振兴和发展晨阳地区中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
3 [# l: T6 I/ T* h- K) u) g9 [7 X献。数十年来,因为政治运动的冲击、行政区划的变易,以及辖区内学校布局% g4 d# R5 ?% d- k4 L
调整等等因素,这所学校的校址几经迁移,校名几经变更,领导数度交替,乃
$ Y$ M% k4 r, D8 P k至最终与晨阳初级中学合并,融入辖区内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晨阳学校”,
" n2 c' R7 _' o# |其“中心小学”的名称也随之成为历史。3 T8 `% L! _/ L) p- Y
晨阳中心小学初创于1923 年前后。当时由晨阳地区富户马超伦发起,在纯5 c* X* X {5 w9 G( m4 U
阳堂(始建于1900 年前后) 内租用2 间庙屋作为教室,创办一所初级小学,校3 J6 U) `- m2 n0 T
名定为“纯阳初级小学”。1937 年,经批准,成为江阴县立初级小学。1949 年解
1 `' C5 A6 y4 E; Q放后,因将纯阳堂设为晨阳地区行政管理机关所在地,纯阳初级小学也逐渐扩
7 u! L4 A: b, {; l3 ]& c+ y$ c- V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1958 年,经政府批准,将“纯阳”改“晨阳”,成8 o: i" }) v; q9 g$ o4 a* ^
为晨阳人民公社驻地,原“纯阳小学”也随之更名为“晨阳中心小学”,负责晨
! {8 V5 A/ R( ~) X6 a# o: C5 I阳辖区内10 所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辅导工作,任命严育襄为校长。学校教导. p9 x5 H0 u" _5 l V9 ]& Q
处人员及中心辅导员,几乎每星期都要下到乡村小学听课、评课及检查工作,
# D( e$ n, c; c7 M. U2 c0 M对乡村小学教师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业务辅导和培训。
3 v. U+ o. P* m' C/ @1966 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辖区内各小学的教育教学工
3 t p4 N$ |) a! f: ^1 {5 E作,一度处于停顿和混乱状态。% B1 {' Y/ Z; `3 Q, g. r
晨阳中心小学又与八圩桥小学有历史渊源。八圩桥小学初创历史较久,因
# [; }. [5 T, I: W" v r' H7 L校址在八圩埭,跨河有座“八”字形桥故得名。原地有庙堂,曾在此设立区公
5 d5 z K$ b/ n% G所。解放初期,由农民范子正提供3 间住房及新建3 间草房,并借用积善坛两侧" Q6 D0 a0 m( T f; ?' x: c, g" Z# @1 M
空房作为教室,开设了3 个教学班。1952 年9 月学生增加到140 名,学校性质为
( V; j c$ `9 X公办民助。到1957 年,增加到5 个教学班,学生240 名,教师7 名,杜国柱任校
% a- \2 T4 q) M: u& l# y长。1962 年沙洲县成立后,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增加到7 个教学班,学生近
! M4 o) B/ s( r( E300 名,教师有9 名,其间,先后由黄胜清、冯沛然任校长。1969 年,在“办学
8 |4 T2 s, I2 @1 T体制下放”浪潮冲击下,撤销原八圩桥小学。" [* g; X7 H, ^. i1 L
1969~1970 年间,晨阳公社所在地从“纯阳堂”迁至晨南桥八大队地面,同时
; O; S# @9 r# _2 K由于在全县范围提倡办学体制下放,于是将八圩桥小学拆除,同时在晨南桥东5004 i5 F r& Q% W7 ?* H- `
米处的九圩岸,征地3.4 亩,新建中心小学校舍32 间(建筑总面积997.2 平方米),成
! S2 |; f# M! |! u立晨南小学,校长冯沛然。新成立的晨南小学开设5 个教学班,学生312 名。- \: I7 d, m3 _% V+ r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乡镇企业随之崛
2 f5 e4 a, h/ j `4 h9 D起,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子女纷纷转入晨南小学就读,学生人数随之激增。为适
+ W H8 k+ o9 G, m1 a, |6 E0 M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 1978 年9 月,经沙洲县文教局批准,将校址在公社所在
$ S- h1 B& u6 c* f地的晨南小学更名为“晨阳中心小学”,而将原设在纯阳堂的晨阳中心小学,则
7 b3 }; u+ C% m& C改名为“晨阳小学”。, P: p7 V) a5 Y/ z
1982 年,公社派蔡爱南同志来校主持工作,在抓好本校及全社小学教育工
0 d. X C& \) \' Y作的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将前排平房9 间拆除,同时新建15 间教室的楼
8 \/ C) _; S& w! Z) p! u7 l房。1983 年2 月,县文教局任命黄浩松担任副校长,同时主持全镇小学教育工
* e ~4 s$ |; Q: s8 y作。期间,全公社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
; ]5 G! m% \3 N: P4 Z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又先后拆除老旧平
# t4 e% [' G$ H/ G房10 间,新建14 间教室的楼房,在校园内修筑一条全长23 米、宽4 米的水泥通2 }8 p2 |8 G! m) K% V
道。另外,还经公社批准,征用土地3.9 亩,扩大操场面积,修筑校园围墙,将9 H4 P( X' m# r% I- |+ n) l
校门移至正南,与晨阳中学平行。由于在晨阳中心小学工作成绩显著,县文教1 O3 w" c% `! ~' i' l
局任命黄浩松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同年,成立全社小教党支部。
, s0 ~ L1 a. p7 R3 V3 v' c4 f1984 年间,公社调整辖区内小学布局,先后将晨阳小学、晨中小学、晨光) e* M* d1 n( {8 ~/ |6 \
小学并入晨阳中心小学,将施家埭小学并入中山小学。由此,晨阳中心小学的7 g7 B9 [$ u U7 N& K* l8 e: ]
办学规模再度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层楼,并再接再厉,带领尚未撤并的10
) ?4 T* ~, |. ~8 H$ d多所乡村小学共同前进。
- P9 v7 |9 b# q) p* m6 A1986 年,晨阳中心小学成功承办苏州市小学低年级复式教学业务研讨会,! [2 v; M+ @/ Q6 m* ~; N
郑秀华、朱杏娣、管正清等三位教师开设研讨课,受到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敦) ]0 _0 c4 Y7 ?; w R
荣和苏州市特级教师史云莲等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学校低年级复式教学的经
/ o: N/ Q6 u* s! S验在全县(市) 推广。
; P' ]4 s+ \( E3 ^& D$ s1991 年,晨阳中心小学抓住义务教育达标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在上级政6 Q4 Q- v" c# y
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和潜力,齐心合力,高标准、
# l- |6 J" E9 z高质量地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学校先后新建一幢512 平方米,兼具办公活动功能0 t7 \5 j, Q1 q1 L
的综合楼,添置并逐步完善音体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设置多功能专9 V5 [/ f- u" M1 h, U0 ~
用教室,全面整治学生活动场地场所,落实校园绿化美化规划,校容校貌焕然 t, |1 K4 v9 ^/ f" |. t" ?
一新,一举通过达标验收,为晨阳教育事业增添光彩的一页。
2 J, }* k$ N" |1 R, ]* ]6 B随着境内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1998 年8 月,南新小学分别并入中心小
1 x3 a" S1 j- Y9 b" a0 `: A学和晨新小学。2001 年8 月,长埭小学、高科小学和晨北小学并入中心小学。. }7 U2 g* f. \" B, o
2002 年8 月,新村小学和晨新小学同时并入中心小学。至2002 年9 月,晨阳镇
% A3 {2 |( v/ R0 V! R$ Q辖区内仅存晨阳中心小学、中山小学和新丰小学这3 所小学。5 T4 a9 w# e7 ]( }' n; c) W- s
2003 年8 月,晨阳镇建制整体撤销,原晨阳西片5 个村划归金港镇,北片6. R, z# Y1 {9 s( M
个村划归大新镇管辖,中部和东南片的8 个村则划归杨舍镇管辖,设立晨阳办事
- d5 Z& i/ H2 k1 I, _# I" H处。由此,中山小学随之并入大新镇,新丰小学撤并到晨阳中心小学。这样,- t' V+ b& E9 P: X
晨阳办事处辖区内仅保留一所晨阳小学(“中心”两字也自然消除),从此结束
' x' j, S6 I! t作为中心小学辅导乡村小学的历史使命。
. r: Q; c* B5 z% {1 ~/ t2005 年8 月,经市政府批准,晨阳中心小学与晨阳初中合并成为一所“九+ R3 y c; y- _. K
年一贯制”学校——晨阳学校。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全
( r0 S: O8 G! u# ^) n& b1 U! E9 q校分初中部和小学部两块,张亚明任校长,主持中小学的全面工作(侧重于初8 D% e% C) f* }) z* R/ Q
中部),副校长陆瑛、刘勤生主持小学部工作。2007 年8 月,张亚明离岗,孙建
6 V: _6 M% B1 V& P6 `# r新任校长,小学部陆瑛调出,刘勤生副校长主持小学部工作。/ ?: {1 u: \# Q1 }
这所曾经的晨阳中心小学,通过教育现代化各项创建活动,学校规模不断* g: K9 K& \- F6 r5 }$ |
扩大,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断完善。2013 年7 月,拆除前排旧楼,新建一艟综
/ }; P- }. [0 F5 {合教学大楼。至2014 年末,校园总面积28869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769 平方
2 U. B" p9 Y6 r: w) h米,运动场地面积13288 平方米,绿化面积7812 平方米。拥有教学班24 个(其
, ^6 ?/ w! I6 H1 N( I/ B, a6 W中六年级4 个班设在初中部),学生1187 名(不含六年级)。教职工58 名,其中
& j& n d7 o" w) D) B骨干教师12 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32 名。9 z+ Y; I% m1 ^9 J# K) E0 \
学校建有电脑房、多功能教室、音体美等专用教室,设备齐全,另有1300 平方8 K3 P' Q* ?" Z, p/ c
米的报告厅(与初中部共用)。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一整套完; H6 c* q# q8 _3 f
善的现代化教育设备,这所学校又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教育教
% J4 P9 b+ I% x学管理水平更上层楼,教育教学质量也取得长足进步。
& N3 p! [6 @0 ] i, s晨阳中心小学历尽艰辛,顺应时代变迁和发展的步伐,从初创时期的私( q; v8 ]. o- u8 x0 o+ S
塾、村办小学,到校址校名的数度迁移和变更,再到目前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成' o/ l8 e+ s; h) f& A( K7 y
为晨阳地区唯一的一所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