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威望
- 1148 个
- 金钱
- 1124 枚
- 贡献
- 0 点
|
太字小学& P' Z% R; \+ Q. Y: c& _) V
苏其增0 Q5 m6 @0 P7 s- M6 T1 L, n
太字小学,位于德积境内正兴沙太字圩(清乾隆三十五年围垦成田) 港桥
/ t. k, l4 i$ X' D) A5 [南300 米处,今晨(阳) —德(积) 公路东侧。
: }8 K) g8 Z, ^9 v# ^; ]1945 年秋,太字乡原日伪时期的乡长祝锡楚,在太字圩港东、尤家岸西首
# _$ Z2 w) i7 o( v2 T自己家中创办私立“三育(德、智、体) ” 小学,聘请陈星光任校长,其本人$ Z- \" o# X# G1 z
则任名誉校长。从江阴聘来1 位女教师,招收一至三年级学生30 余人,学生共$ G- |5 V& s. n% O" {
聚一室,开设复式教学班,单班独教。翌年,有学生升入四年级,于是开设2 个 s, K1 w& ~1 i
复式班。' E3 J3 F V+ y4 Y0 E
1947 年,江阴县教育局将学校转为公立学校。因学校地处太字圩港畔,故9 Z2 o, P/ H# ]/ q0 ~1 X- M
以地名定名为“江阴县太字圩港初级小学”。1949 年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曾任伪
% t8 `! A* |8 T$ y9 X乡长的祝锡楚率领自卫队反正后,即去苏南公学的训练班学习,其时学校由章( S% O0 B- G4 f) C% k5 Y- Z" e
明保全面负责。
0 E$ S) ^5 } Y* ^/ j T) `7 H O% D1950 年,学校将以学校名义分得祝家东首姚姓地主的碾房5 间,修葺整理7 R" t7 U2 H' o
为2 间教室,当年9 月,学校扩大为完全小学。至此,学校分设于东西两处,开
2 }5 x* a, q4 B/ q$ ^5 n设4 个教学班,学生120 余人,教师6 人。1953 年,开设5 个教学班,学生200
: X1 M- T; O' l. C人,教师8 人,校长李国良。
" T+ ^! R0 l) x' P1956 年,拆除原祝家地基的校舍,在东部校址新建6 间朝南方向的平房。
; F- O" J9 t5 g* q8 |, i从此,一至六年级得以集中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完全小学。是时,学生300/ e' i. R/ n4 \" X. H
多人,教师11 人,校长薛希真。
& W0 P; Q9 M8 N& E3 r @. P$ V6 e1959 年,高俊轩任校长。1962 年,学校改名为“沙洲县太字圩港小学”,开
6 [) c+ d" n" g) p0 X6 `设7 个教学班,学生252 人,教师11 人。1963 年,学校掀起“学雷锋”做好事
5 o; s+ M$ }9 n: S0 t& _# [的热潮,校园气象一新,教学质量名列全公社前茅。
: r8 O9 v+ e0 K# M1969 年春,小学体制下放,学校原施教区范围的3 个大队分别办学。新一
$ W5 j+ B3 d* k- p. Y* n1 c大队(按,1960 年11 月,将原一大队划分为新一、新二、新三3 个大队,故有. {, }& u: X8 |
此称呼) 先在段山港闸西,后在中心区域(第四生产队) 建校;新三大队在第
4 _" k. h1 [( q六生产队建校;新二大队小学由太字圩港小学易名而成。1973 年,新二大队小
P: e! [2 E. L. D$ y6 A学招收初中2 个班,学生100 名,成为“戴帽子中学”。1975 年,初中班停办。
) U/ s& S, B% j# g) x9 e+ N: D9 }1976 年,肖振庭任校长。学校创办眼镜厂,获利后用于改造办学条件。19817 L0 D" E& Q8 h/ e: k
年,新一、新二、新三大队小学分别更名为“段西小学”、“太字小学”和“长, k/ w0 x, K* _/ Y$ b1 G, Z
明小学”。
5 h# z2 j" i* ~1983 年,孙永芳任校长。是年,乡政府拨款,将后排8 间老房拆除,重建) W# F4 M: K1 r4 o
4间标准教室。1985 年,学校负责人丁永春。1987 年起,沈福伦任校长,在抓" Q* S- i2 J- V1 s0 A+ N
好教学的同时,创办化工厂,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 y6 [/ Y) s) M, i2 t* ?1991 年7 月,新联初中(创办于1965 年3 月) 撤销建制,太字小学整体迁
& Z# z' q1 @6 n( ?4 r入。9 月,学校开设6 个班级,学生244 人,占地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068 平* K0 g. j3 x* `# M4 R
方米,专任教师9 人。学校添置课桌、椅,办公桌及体育器材等教学设备,进一1 X+ L9 S* [3 }7 I
步完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成为合格的乡村完全小学。11 月,学校
" V w, R. i+ {3 Y) C: e- q0 i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1992 年,建办水磨石厂。1993 年,镇政府将紧% f4 g! ^7 X% K
靠校园的小河以东6 亩地划给学校,建朝北方向的9 间平房。1994 年9 月,张潮
1 n- E# R$ [: V6 Z清任校长。1995 年9 月,杜惠清任校长。1997 年7 月,镇政府投资50 余万元,
! C- g. h6 }% B0 h h, ^新建教学大楼,添置教学设备,改善校园环境。1999 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
' j- B, Q$ B- P6 y% Z化达标验收。2000 年7 月,小明沙小学并入。; H/ X( Q0 Z; ^+ Z3 d' F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太字小学注重素质教育,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 l6 H/ q4 M9 v# C: x7 p( w
色。从1998 年起,经过5 年的努力,形成以硬笔书法和手工美术为主要特色的
( T; U& X# J+ d0 w3 |% R教学改革新路子,成果丰硕。
- `( _! i* U! R% Q1 D1 H1998 年9 月,学校派出代表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博览会书法美术4 U; L% W) T2 f3 S3 G+ N
竞赛,2 名学生获金奖,3 名获银奖,4 名获铜奖,学校则获组织奖铜奖。
$ X8 ? Y6 W% W& v/ d& {2000 年6 月,参加江苏省书法协会举办的硬笔书法大赛,3 位学生获三等6 P* m4 |: }: H! O+ Q0 [, E# a
奖,并被吸收为省书法协会会员;12 月,12 名学生一举通过全国硬笔书法三级
) Z; |5 ^: Y. i; n0 y6 r考试。
: u, ]6 d# N$ j# P2001 年6 月,参加江苏省书法协会举办的“一卡通”杯书法大赛,3 名学生
" g& L- P, {- V获三等奖,并吸收为省书法协会会员;8 月,参加全国硬笔书法竞赛,13 名获一' w" x! ?7 V3 V3 X" T% O! N
等奖,8 名获二等奖,3 名获三等奖;年末,成为全国书法等级考试试点学校。
' O; u6 d$ D% s7 e% L学校教育科研风气浓。校长方国智撰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对称剪纸》(上下
% D( i$ N6 E6 G" ~" o& T. W8 M w册) 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发行,2001 年获中央教科所大成美育研究成果
0 Y: l5 @1 ^! p6 k! G9 `论文一等奖。
* C- @4 V, e: b! Z( Y4 @+ q5 {% M$ ?2002 年9 月,学校申报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子课题;10 月,参加教育9 r4 G2 U: T! K
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大成美育研究》开题会,并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8 U& d% j5 |3 d, c) A$ X) ~2002 年下半年,学校占地7204 平方米,建筑面积1158 平方米。开设7 个
8 H6 U7 N0 C+ }& V& Q! V班,学生329 人,教职工16 人。附设幼儿园3 个班,有幼儿107 名,教师3 名。/ g# q+ W% S& O( P/ c! ~4 Y
2005 年下半年,学校开设10 个教学班,学生430 人,教职工23 人,校长方国! r6 H9 R0 i6 \
智。
* k3 o2 m; |6 m3 X: n太字小学在其整整六十年的办学生涯内,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其中尤
$ O4 F1 I* L( N' e8 L. @为杰出者,有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的徐玉芬。
, n: `0 e, w. Z" X; D3 p8 p; I2006 年下半年,德积辖区内学校布局再作调整,太字小学被撤并,走过六; t8 g+ s* n9 G9 X; T& O1 y
十年风雨历程的太字小学,不无留恋地离开德积地区小学教育的历史舞台—— ^2 ~6 L4 h6 K3 B3 T3 f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时,以“白云”冠名的民办小学,在太字小
, ^1 \. _; Y1 N8 v$ S学原址上拔地而起,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崭新的形象,增辉添色。* M2 x. D2 @1 i) T+ e3 L
$ |& T& u- x+ H' C( ?9 {8 ~
和字小学4 e. |, W$ w- {9 a# E, I5 M$ Q
苏其增
& I, m& d3 l, @$ D; K和字小学,位于德积镇原和字村(今属新套村) 第八村民小组境内。学校8 ^8 l# G: Q- D/ Z2 z0 f
占地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学校前身为私塾,于1948 年由里人杨9 Y( S. }5 u' y+ ` I
云彩借用当地一陈姓农户房屋创办。是时,他和保长蒋金书去桥头街聘请吴甘0 o3 g4 X" {( ? z$ o, R3 \, o1 B
泉执教,设1 个初小复式班,招收学生38 名。( X N6 x' J' z7 l; x$ a
1949 年,学生增至78 人,设2 个复式班,教师2 人,学校负责人吴甘泉。1 b5 n, q7 S$ f( ?7 G- g9 z# h
1951 年,学校搬至陈培铭家,取名为“和字圩初级小学”(因学校地处和字
6 F) @* M* w Z% ^. ?) Q7 a圩内)。学校规模依旧,开设2 个复式班,学生35 人,教师2 人,实行以生养$ U) T' r( {. Y# o0 y
师。学校负责人李金林。
J& {: u! F: @2 ?9 D8 M& _+ T* V1953 年8 月,政府拆除丁家圩埭地主刘沛豪家的房屋,在和字圩“龙潭”) P0 t2 C; z0 U y E; o$ {' O# `8 u
(一种深水塘,用作地名) 东首,建校舍4 间,学校升格为完全小学,定名为
( u0 s% z7 W S“和字圩小学”,江阴县文教局任命孙荣宝为学校负责人。时有4 个教学班,学生
( m) B+ J2 d) P X$ T4 A A: ~7 }170 人,教师4 人,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乡村小学。尔后,规模有所扩大,# q# Y7 Z! S" l! i
至1956 年,有学生200 人,教师5 人。. |5 p3 r8 j# V: @( Q
1957 年,学校迁至和字村第八村民小组。时有一年级至六年级6 个教学
) q/ S& h9 m+ o5 {; h! p8 L班,学生共280 人,教师6 人,校长陈宝生。1968 年,陈宝生下放,朱桂兴任学
" F2 ?; V9 u1 N" J5 b1 R校负责人,1974 年,陈宝生复任校长。1968 年至1975 年,学生大致稳定在250
+ p# w* X* m2 Y4 O% _4 K人左右,教师10 人。6 N4 \1 o) T: y! F9 u6 {! A
因为原来的校舍陈旧不堪,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1975 S! A p; L* a: o; h% M
年,县文教局拨款,扩大校基,翻建校舍21 间(建筑面积488 平方米)。
# @: Y+ u6 Q4 f* u1 n8 x1976 年至1979 年,以“戴帽子”形式,学校附设1 个初中班,学生40 人。6 W+ ^7 |' J- }% ?) j
1981 年,学校随村名,易名为“和字小学”。1984 年,和字小学开设一至四
$ ]7 T& n" h5 X* c! ]% b年级3 个教学班,学生76 人,教师4 人。1991 年,学校搞达标建设,新建校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