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威望
- 933 个
- 金钱
- 1063 枚
- 贡献
- 0 点
- 来自
- 合兴欣隆村
|
24#
发表于 2016-5-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牛市街”也由此得名。随着街市的发展,牛市街有了茶馆,南北货商店,布9 S7 t6 c7 w0 A
店,药店、糟房等商业铺面,每逢重要节日,更是热闹异常。我还记得,在牛' z5 b( T4 X9 P P9 i
市街的北市梢有一座很有名气的猛将庙。8 m8 r* g, V4 L- |3 e
猛将庙又名“翁家庙”、“圣寿庵”,建于光绪元年(1875) 九月。光绪三十
- r, e# M; y7 ^8 ^4 K/ z二年(1906),常家埭文秀才周秉忠创办福后小学(因位于福前镇以北,故
/ p0 t3 C3 X. N* J, A2 i& {1 C$ T( Q名),并将翁家庙一亩多地庙产划为校产。这所学校也叫“旭初小学”,后改名
j6 \* t Q/ ?/ i* Q4 ` u) ~6 p为“牛市小学”。郭俊超为首任校长,时有教师14 人,学生300 多名。这在当年3 m2 p1 ]) m* c+ {- G, w8 K
的沙上地区,是一所较大规模的小学校。
! c* e5 Q; o( {5 w抗战时期,焦康寿、何洛等中共地下党领导人曾在常家埭(今属常家村)
' y* t3 ]6 ~+ M' Z3 K以创办牛市小学分校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斗争。1949 年4 月20 日,渡江战役! n s6 @: Z/ W0 u
的炮火,震天动地,沙洲人民迎来了解放。牛市街作为繁华的商业集市,以其2 ~/ `: ^. k% I4 n+ {' Y0 E
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合兴与东莱、晨阳、大新交界处政治、经济、文化
. T- ?/ N5 l2 F1 v/ U的中心。解放初期的牛市乡人民政府、福屏乡人民政府和联合诊所等,曾相继9 `. y |+ [2 V: H: }
设在翁家庙内,与牛市小学紧邻。1957~1958 年间,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拆5 C4 w' R* W: w. f1 G4 t
除翁家庙,将拆下的材料运至合兴街扩建沙洲中学,所幸者,牛市小学没有被0 F) n. B- n5 A
拆除,仍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庙亡校存,后几经改造、扩建,成为合兴地区( h2 Q4 O, H2 s! n' u- M6 x, I8 O
一所重要学校。
4 M' R# a) W' _) B1 M0 e记忆碎片. q& G, F: n8 C
我的家境贫寒,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八岁那年(1964 年) 的一天,当我还
# s# [$ K- Q! ^/ ?: i4 |" [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母亲就早早起床,生火烧饭,我似醒非醒,一股香味扑鼻. L0 h! u" t5 F. [0 @! E) L) c
而来,等我起床吃完早饭,母亲便把我叫到身边,轻声地对我说,“今天开始就) Q. u) e9 t, S! Q) w2 v9 |2 g
要送你上学了,你把这‘聪明传代’带在身上”,我接过小纸包,连忙把那所谓# B# l8 v# a: U1 d% p' g5 h, A
的“聪明传代”打开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块煎鸡蛋夹两根香葱,我经不
, v2 Y1 D8 E% r- O! }! N' M住美味的诱惑,不自觉地就要往嘴里送,母亲连忙制止,接着说:“现在不能1 K) O9 ~5 J0 @0 o2 R
吃,到了学校才能吃,你的老太太解放前是个教书先生,方圆几里多称他为聪
/ }. t0 Q& Z( G9 `# t/ d明人,到了你爷爷辈就没有上得起学,我们家三代不识字,受尽煎熬,所以再
% n4 t R3 O# }: p3 r& ^: S穷也要送你上学识字,你千万要记住,我家只有靠书包才能翻身。”在母亲的陪
E; f& t+ |7 Y+ q3 j% p同下,我们早早来到了牛市小学报名入学,我的学生时代也就从那时起正式开6 a+ V- H# r2 Z& `: W. ^' h
始。
! E+ m6 o* z' g; _$ v( l( F: w2 I$ m; y刚进学校,一切多充满着新鲜好奇,那时的牛市小学有6 个班级,俗称“单
$ E, P. k6 C) i6 K设班”,学校建筑成七字形排列,校门朝东而开,南侧是一片庄稼地,依稀还看1 E/ }0 z( F! y$ l/ A2 i O' M4 {
得出庙宇的痕迹,坐北朝南的几间老旧的校舍三分之一坐落在原来的庙宇地基! @: L, j) j* I5 O t, Z
上,地基较高,三分之二的朝南教室和朝东教室在庙场西面的平地上扩建而* |7 i7 R& x/ C- D" a1 {
成,地基相对较低,新老地基高度落差约一米左右,除老校舍有一间木质矮楼
6 g# b: e/ K1 ? n/ X房外,其余均为平房。朝南与朝东教室的夹角处(学校西北角)建有男女厕所,朝/ {; R! G- O }
东教室的最南端紧靠河边是厨房,学校西边是小河,北边有个小龙潭,和西边, M; r. b0 G. n% F. U2 t* V' O
小河相连,水面包围了大半个学校。操场中央有一颗参天大杨树,树干粗壮,6 v+ Y# g8 ?- V: Q
一抱有余,沿河绿树成荫,环境宁静优美。
. M- x. ~9 i9 R2 S1 Z教师队伍中大多为公办教师,但也有少数民办教师,学生也被分成公办班
& p. }7 a3 i7 h: E9 K! W和民办班,我当时稀里糊涂地报进了民办班,还当上了班长,但教学课程、任' b/ e2 X' o$ f: p$ N% U) `- R
教老师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民办班的贫困学
' \2 v- ]7 `2 ~ E9 n生不能减免学杂费,一年后,民办班取消。
# m& ]- k9 {7 T& |; s) Q牛市小学的校风是严谨淳朴的,领导和老师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那时我们+ k9 b& |3 r& Y7 C. d
学习十分刻苦认真,学校虽然不是中心校,但在周边众多的小学校中,牛市小# ]% Z2 S2 h7 [
学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名列前茅。我们衡量学习成绩优良的标准,除了看学
* ~( N( }4 F: @1 d( t习成绩报告单以外,那就要算三好学生的奖状了,我的父母不识字,成绩报告' ~- i) x2 q) c, b+ w
单他们也看不懂,但每学期拿回来的奖状必须一张不落地贴在家中墙上。随着/ B% e$ c0 `% V/ z+ s
奖状数量的增加,每当邻里亲戚来我家,我的父母自然要指着奖状炫耀一番,
6 Y5 X4 U3 ]; Y- r/ _那时的我心里美滋滋,暗暗想着学习上还要加劲,争取拿更多的奖状回来,也4 K1 U8 P# r- W0 {) I0 b. k
许这就是我父母发明的鼓励教育法吧。
& W- ~3 A" d$ D在我一至二年级那段时间里,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学校墙上写的大幅标语
& M; _# a& r/ }1 A, i2 m: \最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是总有少数同学
$ J$ c2 O! i: q" T, M上课不专心,作业拖拉。轻者,老师会当场批评罚站,重者则会让同学离开座. e! a- A3 T) K7 m. s" V
位,站到教室前面的墙角,俗称“立壁角”。有时大家放学回家,还要留下来, X5 J( b0 `: f6 [
到老师办公室补习功课,俗称“关夜学”。我不知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教育中是否1 ]% t. E7 Y9 t1 o. |
合理、合法,但在我的记忆里,由“立壁角”和“关夜学”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3 S2 W! s% ~) n9 D2 h
从而成才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T6 F: v4 r/ m$ R
学校把每一个学生视作祖国的花朵,除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 j" ~8 V4 G) ?! `0 T外,更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那时的体育器械少而落后,在老师的
8 A5 V' L0 x: w: E: _$ y6 l启发下,学生就地取材,发明创造,动手能力十分强,自制的铁环车、毽子、* u( E( j, b# j/ X% o1 s! o. @
陀螺、高跷、五子棋、沙包等玩具堪称五花八门,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游
J- S8 O, Y0 {5 s戏,我们都可以玩。尤其可笑也十分有趣的是,每逢下雨路滑,冰雪解冻(俗
8 ]# M- w0 o" u称“开漾”),我们买不起雨鞋,高跷就成了我们的雨鞋,既防湿又防滑,不过
$ U% Q n6 [+ T" ]6 {7 D F8 O玩那个东西是要些平衡技巧的,否则轻者摔跤,重者摔伤。
. Q7 x: y- {) \" ^最难忘的是我上三年级那年,不幸得了脑膜炎,住院休息近一个月,落下
9 h5 ]0 X5 @9 U) w了功课。班主任老师几次上门家访,回校后给我补课,才没有掉队。几十年过9 _' s7 \+ {: w4 v: W
去了,每当我想起老师家访的情景仍倍感温馨。
2 a7 g ~& S4 ]. p+ s# q重现辉煌: P! ]* l3 |, x' o# \8 l! h2 V
1976 年10 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牛市小学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时期,恢7 L3 n9 V/ H7 K& B6 f: Z
复六年一贯制。原来陈旧的校舍得以修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得到扩充,但
, X, s8 I: }) t$ l/ s7 T, Q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生源逐年递减。5 O. w; A6 K/ R
1984 年秋,我有幸重返学校代课,来到了久违的母校,放眼看去,原来建, B, A1 C5 _2 {* D, F& O
在庙宇地基上的朝南老教室已拆除重建,地基变得和其他教室一样,操场面积
& a5 B5 |- u8 A2 I7 i1 t也向南、向东扩大一倍。操场西南角的露天砖砌水泥乒乓台不见了,取而代之! v) U6 R! |2 A! l4 e# G" d
的是室内乒乓室,篮球架也焕然一新。曾经的学生时代,曾经的学校风貌,曾
3 u: X: z' v3 p% o, A! B经的学习氛围,曾经一切的一切又重新呈现在眼前。可惜由于编制问题,不久, C" R# n6 z; ^
我就离开了。2 ]& c0 g' X& i; L& _; W; A; L
继续前行
. b# Z; E$ g7 k! b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2000 年8 月,牛市小学并入合兴中心
; O2 v$ L( h5 Z$ j小学,从此,牛市小学在人们的记忆里渐渐谈去。看着现在牛市小学校址上改
4 G. \ v: e9 s建的五金厂厂房,回想起存续近百年的牛市小学,一种依依不舍的眷念之情,7 f; Q3 {, n0 ^2 |8 ^+ K6 K
不禁油然而生。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沧桑的牛市小学,薪火相传,将9 z& [/ X9 B# |5 l/ U, s: X. s' m# X
一批又一批农家子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功不可没。我们在回忆牛市小
$ q* G# G5 l4 ]& p5 m) A0 v学的同时,可以想象,它成为办学条件更为优越的合兴中心小学的一部分,不: B) b; S8 r% f& a
仅仅是硬件设施和优质生源,更重要的是牛市小学特有的教学理念和优良传6 ^& b$ r5 R& y, ^
统,我们衷心希望牛市小学的办学理念和传统在新的学校,得到延续,并不断
1 p2 Z2 [# e$ T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