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威望
- 1148 个
- 金钱
- 1124 枚
- 贡献
- 0 点
|
10#
发表于 2016-4-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余元,对长山小学实施扩建改造,先后新建2 层楼房3 幢,共计50 间,拥有教室
* E8 K, u, C4 B# N5 l; x: b22 间,其他如实验室、办公室、宿舍、厨房、膳厅、操场等一应俱全,并在校
; ] x& Y, a6 e: e5 C# ?+ {园内栽种花草树木。校园内,树木成荫,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 x, r! X) t5 R8 }$ X' @1990 年,长山小学占地8184 平方米,体育用地2438 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
3 s% C5 S' \2 c& s) |: f$ f* l$ |平方米,开设9 个教学班,学生372 人,拥有图书4447 册,专任教师15 人。. S5 q0 ?4 H" R- d& @- m; M, G
1997 年2 月,高峰小学因生源不足,并入长山小学。2001 年8 月,张家港市6 w# x/ o/ ~+ S& T; o1 ~
开始大规模地调整全市中小学布局,建校历史长达81 年的朝阳小学并入长山小& c) x# l) b, W* \% H1 Y* a7 [
学。
/ G; i4 n+ F* h2002 年上半年,学校占地8184 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 平方米,开设18 个教. p3 c! i; _7 |. [2 H/ @
学班,840 余名学生,教职工45 人。是年8 月,南沙镇并入港区镇,长山小学归
! w# J, D8 X) D港区镇管辖。2003 年8 月,成立金港镇,学校归金港镇管辖。是年,张家港市
9 l( ]" x8 \$ P9 I7 p. i6 v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山北小学被撤并,一部分学生转入长山小学,一部分学
4 N; E, d2 y0 i生转入南沙小学。是年9 月,长山小学搬入原张家港中学校园,与长江小学(与1 w6 a$ n- A4 p) x; B
原张家港中学仅一墙之隔) 合并,更名为“港区第三小学”。) |# W9 Z* C: y% y
若从1933 年算起,至2003 年止,长山小学存续整整70 年。历任校长是王观 _, b& h c. ? {+ w4 {/ |
光、蔡德銘(女)、张灏杰(代校长)、杨寿康、许利兴、陆仁才、黄琴惠。) X; c5 ?* R4 O9 s; E
70 年中,长山小学为社会尤其是为新中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有用人才。
: m. x. ]3 L ?, M' s9 Z9 m3 l如, 卢鹏飞(1945~ ),江南大学通信和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授、
2 @% x1 X/ j6 ?, }硕士研究生导师。长山村天台湾人。1958 年毕业于路家埭小学。钱维兴(1947~
2 h& U- v! B2 G* q8 b),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长山村左家埭人。1959 年毕业于路家埭小学。& d9 C% q8 H5 Q- x8 y
朝阳小学金港镇朝阳小学,位于香山北麓东江湾沙西南部,原朝阳村潘
, `& a0 ?/ r$ P, Y) I7 Y) Y家埭(今属金港镇长山村) 西端,东与潘家埭仅一路之隔,南距香山约300 米,4 m% R; R" u& H, E0 D2 I
西是农田,北距王家埭(今属长山村) 100 余米,是香山北麓办学最早、历史最
2 Q" Z" R& K7 i, P9 ]悠久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 o b, P2 q; r. j7 s7 u
朝阳小学前身为“王家埭小学”,由王家埭开明士绅卢汉成创办于1920 年,/ U8 @+ u2 F0 N( Z! I! c$ ~/ B% _
校址在王家埭街(今属长山村) 的南端“都天庵”内。' r( w+ N4 i( g: } A
1920 年前后,香山以北还没有一所小学,故受过教育又见过世面的大南乡
" A# }9 k% E% S+ X1 E王家埭街开明士绅卢汉成,一心想为家乡创办一所学校。可是,要办一所学
' g9 D- g% K& t9 V/ t$ D) P校,不是一件小事,首先得有几间房子。他想来想去,只有利用王家埭街南端
1 I$ O: t+ r6 p8 b2 j+ `: D% Z# a2 F- V都天庵的空房办学,而利用庙宇办学校,在大南乡已有先例,光绪三十二年
# g2 q/ G) p, i(1906) 建立的三甲里“育德小学”和1913 年建立的“江阴县大南乡第二国民小
% r4 R( }* a. ?5 S- W+ l学”,就是建在三甲里街西的慧凝庵内。卢氏在王家埭街可谓“说得着”的富
# L; g2 l: W7 D7 W8 s户,而且卢氏是最早建造王家埭街的富商之一,在当地有较大的势力和经济实
4 I9 {5 U/ N: _力,而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 的都天庵,即由卢氏倡导集资捐款建成。再
% v3 z; P* v2 p7 b说,在都天庵里开设学校,是为乡梓造福,父老乡亲不会反对。于是,他与王# r4 Y% m I6 R3 M ^ `* j7 F3 d
家埭的向振华商量后,利用王家埭街南端都天庵的空屋,并新建房屋3 间作为教8 m8 v+ x5 q0 U, E$ m
室,又自费购置课桌,终于把学校办了起来。学校按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办学3 j5 p! @& ^/ E# u8 ^* _0 F8 [
模式,开设国文(国语)、算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经江阴县教育局批* C: [0 g/ u, L: C
准,成为“公立江阴县王家埭小学”,第一任校长即由卢汉成担任。解放前,香
' U2 g# C5 q4 t8 X" e3 c3 E6 x山以北读得起书的儿童,大多到王家埭小学读书,因为它是香山以北唯一一所
8 C7 l5 X, }& G1 Z完全小学。* t L8 |2 g9 O" A
解放初,这所学校已成为香山以北较有名望的农村完全小学。从解放! f& ~( `* I9 `* j/ X% |0 N( W- J
(1949 年4 月22 日) 起,至1961 年末,王家埭小学归江阴县文教局管辖。1962* j9 [$ f1 c* K. M
年1 月,王家埭小学所在公社即南沙公社划归沙洲县,学校便更名为“沙洲县王
& `& C( a; G& D* z7 s4 m+ [家埭小学”。据相关统计,1962~1963 学年,王家埭小学除四年级是民办班另作
0 h. X: w, B/ z统计外,其余5 个年级共有学生202 名,校长、教导主任及专任教师共6 名。当
6 K9 F- W- ^2 G. O( _- j时,这所学校施教区内7 周岁至12 周岁的学龄儿童共237 人,未入学的学龄儿童
3 M4 }. a, j# g7 A41 人。1964 年夏,王家大队在潘家埭王家祠堂开设耕读小学(实际为幼儿园),2 P6 B, ?2 v( ]$ H
耕读小学毕业后可直接升小学一年级就读,时耕读小学教师有郁琴芬、郁惠: V- l0 \8 U$ P, E/ z7 A
芬、施桂玉。1964~1965 学年,学校开设公办班4 个,学生178 人;开设民办班2; j& J7 N, r, D0 \8 k
个,学生98 人。施教区内7~12 周岁的学龄儿童309 人,在校学龄儿童237 人。" `* w8 e% X( r' l7 J& a1 F& y
1966 年8 月,学校所在地王家大队更名为朝阳大队(今属金港镇长山村)。1968- J; {, f$ T& `1 q" Q2 h8 c
年下半年,王家埭小学在校学生284 人,专任教师8 人。, w7 ^/ o; L5 w N7 O
1983 年,朝阳小学恢复六年制。1990 年,经上级同意,朝阳大队党支部决5 O5 W$ u* w3 n
定按统一规划,彻底拆除原校舍,将朝阳小学易址于潘家埭西端的太平一圩
! F$ D; \, t. {$ i% R(今属金港镇长山村) 农田里,新建2 层楼房1 幢,共计18 间,另建平房4 间,
' r( _ Z2 P. y9 N: Y/ c4 ]. Y3 e校园占地近4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共600 平方米,其中,体育用地3000 平方
L$ z% q0 Z2 j1 u米。是年秋,朝阳小学搬迁至新校址上课。是年,全校开设5 个教学班, 172 名
3 v; t3 ^8 x9 B7 i, f% y学生,8 名专任教师,小学拥有图书2400 册。
) G n1 l7 K/ t$ t2001 年暑假,因生源不足和市、镇调整学校布局,该校分别并入长山小学, I: X+ l) i$ f4 P
和山北小学。9 h( u3 U" B9 S$ K. K* T S+ s
从1920 年起,至2001 年止,朝阳小学存续共81 年,是香山以北建校历史4 b# ^/ [/ b, o
最长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81 年中,它为社会、为国家尤其是为新中国培养了( h0 k. _' P6 n1 P) _4 ^, I |
成千上万的有用人才,其中成就突出者,不乏其人:* X* _4 {1 r8 a% e6 C
周一鹿(1964~ )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西南农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1 y8 I4 ?: l$ f/ x$ k. o6 |5 T9 [4 n$ M
张涵庆(1932~ ),金港镇长山村冯家埭人。曾任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 \4 W' u: t' h* k- |$ s
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从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3 x) o$ `# ]7 G7 `- j' {$ U
殊津贴。5 C7 R3 ?; A8 `, V% X5 c0 m
袁进宝(1938~ ) ,副教授。1977 年,袁进宝担任中国中学生田径队投- } L: ? U, u: r
掷组教练,在第二届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中,破铁饼、铅球、标枪3 项女子中学
, w4 N, n- W! A生世界纪录,为国争了光。1985 年,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优秀裁判员、新中国体
! C! N& R( }; W* K. S! O4 V* P育事业开拓者荣誉称号。
8 I0 Q s. u( s q. ~4 ]* E, D黄儒珍(1913~ ) ,上海中医学院西医研究生导师。1961 年编写出版
5 p/ _( x; f, G+ M1 m- x6 ?0 W《阴阳五行学说》《藏家学说及应用》,并参与《辞海》编辑工作。
8 ^ t" d5 |, E, I- r. {' a港上小学金港镇港上小学,位于香山北侧港上村破圩里(地名,今属金/ U! u4 N3 }! L8 t- X
港镇山北村),在东江湾沙与巫山沙交界处。东与港上集镇(张家港街) 相连,6 C6 m/ |" X0 |5 S9 e
南侧与西侧皆为农田,北侧邻近巫山港。 g, [" R ^( k, L3 ~0 K) N
港上小学的前身,是位于老张家港河南部东侧、季家埭(今属金港镇山北
0 p, \) y7 G0 c, Z8 Y' w9 K村) 东侧的张氏祖先堂学堂,创办于1925 年,由季家埭(今属金港镇山北村)9 o% O4 f0 h) ?7 r9 U$ m
的孟择邻、老头郎(自然村名,今属金港镇长山村) 的黄金玉和江阴县文林乡
7 A& i- R! L4 W. @: X5 `的包镜明将位于港东的张氏祖先堂私塾改建而成。1927 年,山北村邱家埭(今
w) ~+ Q6 V5 z属金港镇山北村) 的卢景韩(又名卢永朝) 和包镜明又将学堂改建成小学,课3 O$ {/ ]' r" ~: U
程设置按民国时期的新型办学模式开设国文(国语)、算术等课程。因为学校建
/ G5 X( M9 S5 F! h在祖先堂,当地群众习惯上称它为“祖先堂小学”。又因为在清朝道光年间,祖
9 ]! A; }0 ]" m8 F# ]( k先堂所在地季家埭东首的老张家港河畔已形成集镇,被称为“张家港街”(见道
& T5 e' b1 f! s: H: A5 `光《江阴县志》卷首《大桥镇图》);光绪年间,老张家港河的北部港上桥堍也- x7 N0 r* O7 l
形成集市。南部的老张家港街就被称为“南港上”,北部的新兴的港上集镇就被' c3 m4 Z5 o" m
称为“北港上”。1915 年,季家埭东部的集市向北移至“港上桥”堍。在季家
. ^4 {8 t3 C' {3 ^+ z* P埭东部的集镇完全消亡后,“北港上”就称“港上”,后来也称“张家港街”。但
* t0 h' I% u) S6 G1 e- r X0 m当地群众已习惯把’老张家港街”称为”南港上”,因此,“祖先堂小学”也称
1 u$ z: o; m/ w; {$ X- E作”南港上小学”。4 O& \1 x0 t! W
共产党员徐江萍、张国珍、卢义生和进步青年范克强(又名范福生) 等曾8 W) O; W" _1 j
先后在该校任教,同时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7 年后,祖
+ E) n+ I) C- J' ?先堂(南港上) 小学成为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之一。% t( W' [2 G; C- m- f& N
1938 年冬,时任江苏省教育厅苏南督学的卢景韩因故罢官,回故乡南港上) L3 N, `6 ]( j
小学教书谋生。翌年,卢景韩担任南港上小学校长。1940 年,他受沙洲县县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