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3
- 威望
- 1148 个
- 金钱
- 1124 枚
- 贡献
- 0 点
|
30#
发表于 2016-7-12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6-7-12 14:42 编辑 & F' h7 o' q# \
4 B- \6 o7 ?1 h+ L* B# H. C
为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几乎每节课都配以幻灯片的放映,学员. n( Y' k8 ^; {: `2 d. a) N
既听讲又看图,有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教育馆使用的教材,既6 K4 @- w' k* `3 ^/ B( f& x
有统一教材,也有结合本地区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自己编写的乡土教材,因而1 D: ~% f" d) D4 E r' u
很受学员的欢迎,学员也很少随意缺席。往往是,东厢屋教室里学员们正在专6 T7 m' P0 G L/ h" X2 h
心听讲,西厢屋图书室里的学员们正在静心地看书。" U4 R# b2 ~/ g+ O
教育馆的图书室有3 间屋,藏书达千册之多。图书以连环画和明清通俗小说
, H8 a( s, y% _: X& t- s* {; y为主,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平
6 |" r0 o6 O0 {8 H5 L0 C& k妖传》《杨家将》《说唐》《七侠五义》《西游记》等等。每晚前来借阅图书的人
' ~3 ]* E& @( F, B非常踊跃,正如88 岁高龄的陆明德说:“我喜欢读小说的兴趣和习惯就始于当时, ~" @8 n1 H& P
民众教育馆的图书室。通过阅读,懂得了较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提高了阅读
+ V5 Q6 p/ Z" i# W! o& F j欣赏能力,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忘记。”" R6 F) Z9 G) Y& R9 Y$ g
图书室边上是生物标本室,藏有较多的动植物标本和人体解剖挂图,有农
0 j0 T( y8 F8 J作物标本或绘图,还有蚱蜢、蝴蝶、蜻蜓、蝗虫、蜜蜂、螳螂等昆虫,以及兔4 x, \" V6 y7 H
子、穿山甲、黄鼠狼、青蛙、野鸡、猫头鹰及各种鸟类和鱼类的动物标本或绘
9 F& S+ p8 ?# @. k$ U图。所有标本或绘图,上课时能用上的都进行直观展示或演示。另外,教育馆
& [ ?6 J/ L. I+ P( b还饲养了一只猴子,由官田埭一位钱姓人氏驯养,有时也借此向学员介绍猴子7 a0 o2 K/ v1 s9 p, C4 L
的生活习性和驯养常识。可以说,整个教学的过程,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教
a' k" L. E3 `3 ]" ^9 s$ ~学效果明显,深受学员的赞许和肯定。8 R8 C! z' ~! E, e
馆内设置有滑梯、浪木、木球、篮球架、乒乓桌等体育娱乐设施和器材,
" j" l$ v7 ~2 G5 r经常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学员和当地民众参加篮球或乒乓球比赛。每逢春节、5 F8 R" `1 Q( i0 [4 d j0 F
中秋节,除组织体育活动外,还组织学员参加文艺表演,动员学员组建合唱# V/ ?* ?. g# T& O# y4 i& |
队,演文明戏(话剧),演双簧、说滑稽。演出节目多由汪兆南组织排练。这种
" x/ ^7 ~4 G1 v5 z9 K6 l* c7 r; u* y/ G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学员和民众的普遍欢迎。5 E$ `* ~* F# ?* Q: X5 U- t% V1 x M
进入合兴民众教育馆的学员,前后虽不足百人,但其办学宗旨、教学内容
5 Q1 W4 f) [2 R: s7 l7 R) @% K5 N和方法,为时人所赞许,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对于改良社会风气,都曾
, a7 {" P* x. T: H产生过一定的影响。3 S' z, q9 s1 Z0 j* [6 F9 \. l! Y; _
抗日前夕,国难当头,危机四伏,由于众多的原因,教育馆难以后继,不1 v" ]* T6 _- N# m
得已而终止,前后办学时间长达6 年之久,实属不易。. `/ i# D$ e, F+ z
附记:文中所叙情况,大多由陆明德先生口述。
; V# \1 e) w4 \3 a! \" g7 M# a }4 D1 Y6 r7 e; c# J
三兴
# d5 C+ d) Q2 x. B9 a9 S! Y锦丰镇三兴地区学校概况
" Q; ], _% }0 v8 I. m9 e, v+ ]8 X! \葛德本) }$ v" D$ x- [+ j; j( \7 s; G5 W
' l, s. f/ A$ P+ E8 v
6 \ _- h4 L5 B3 d+ c
旧时,三兴地区的学校以常通港为界,其南属于常熟县,其北隶于南通- l$ c ^+ x h9 v' T
县。大约在清光绪初年(19 世纪70 年代中期),福生庄(今务本村) 顾馥斋在3 x! R7 U, @" W, z* k" y6 a
其庄园设办家塾。光绪十一年(1885),南桥镇(今三兴镇) 上亦有学塾。至民0 e2 x( Q% p( _6 s6 h7 d1 k9 ^
国年间,有家塾、学塾等私塾十余所。民国元年(1912),境内最早的小学校- ^) X7 e# Q8 q
——崇实初等小学堂在三兴镇北街建立,后逐渐发展为高等小学。1927 年,崇
! @7 F$ P& w( y2 z% K3 W) n* r实高等小学更名为“刘海沙小学”,南通县教育部门任命石守瑜(女) 为校长,) P; }0 l2 I/ l5 h2 r* x3 w
在沙上地区由女性出任校长实属罕见,而仅此一例。同年,学校被南通县政府) f) k) U L) \; X3 Y
确认为“一等小学”,大江南北都有学生到此入学。1937 年,汤静山独资发起创+ r: H( {$ e. k. U
办私立静山初级中学。1946 年,施惠明创办私立诚明中学,1948 年迁至境外。
* Q- R: F! P! G至1949 年4 月,解放军进军江南前夕,境内有小学14 所,中学1 所。- v$ S E: z6 ]; Y/ X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全部学校,稳定原有教育事业,鼓励群众兴办民办( E; B5 w8 ?3 R' w" c: e- e
学校,普及季节性的冬学和常年的民校,以满足广大人民,特别是贫苦农民读
. B4 o0 M2 ]: d) j" ?书识字,学习文化需要。1952 年,私立学校转公办,三兴中心小学附设一个初/ ?$ Z; W5 X" x% P3 w0 ~5 h$ `
中文化补习班。1958 年,创办三兴农业初级中学(1962 年停办)。1964~1965
0 ?" n( h& l6 v% k年,建办农业中学,同时发展耕读教育(以小学为主),建办农业高中。这时,% U4 a2 {# n9 N& \: H! ^
境内有农业高中1 所、农业初中4 所,耕读小学19 所。境内民风淳朴,读书风气9 B6 G( B- ~5 M0 L* O
浓厚,拥有历史悠久、质量较高的小学,而却连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也没有,
( z) K( V& n+ M* j5 J2 m境内各界人士,大多将自己的子女送往附近的双桥中学和乐余中学就读,群众
1 J( m [. Z5 s反响强烈。1968 年10 月,提倡大队办学,时各大队都建有一所小学。同年,建
/ C. T% S: v& r4 [8 N& d办西界港、常阴、利群等3 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1969 年3 月,创办三兴中
$ [3 q, I4 z! k* ?' r& z学,同时招收高中学生。1970 年,全境有中学4 所(其中完全中学1 所),小学. J& s+ |5 u- I/ H1 b2 g L! F0 h$ [
19 所。
# I% K" ~1 l3 z( q" k7 m1978 年以后,全面整顿教育事业,开始逐步调整教学规模,优化教育布, p, d) H: K$ H! n
局,推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至1983 年,三兴中学在全县率先在普通高中内附
" T( G; b1 U/ S+ N3 i( Q设职业班,并逐步发展为全县(市) 小有名气的机电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先后- a" D$ g) f3 s& |9 v
开设畜禽、机械、电子、文秘、办公现代化、机电一体化等14 个专业。1989
( u" A% k: K- L4 s年,张家港市职业教育与教学工作研讨会在三兴中学召开。1989~1990 学年度,, F* o3 Z6 U a6 z4 {' U. {. |
三兴乡获评市普及初等教育先进乡。1991 年11 月,三兴镇通过九年义务制教育
! c. _9 W& c6 R3 U, ]达标验收。1995 年,三兴机电职业中学被市教育局列为张家港市8 所骨干主体
! U, W% y$ C1 Y' S5 ^型职业学校之一。1996 年,初、高中分设,投资1200 万元,张家港市机电职业
8 G" E; H: O0 F3 S中学易地新建,重点培养机械、电力、汽车等行业应用型人才。1999 年,三兴( t1 }: k: J' r4 K/ F
镇获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称号。2001 年,镇政府投资1000 万元,易地新建7 C2 h! e, V6 l7 M( p, F) ]- y7 O
三兴初级中学。自20 世纪90 年代起,逐步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乡村小学,至8 k& b K# x1 Y+ A2 v0 ?. _
2002 年底,全镇有职业中学1 所、初中1 所及三兴、西界港和常阴等完小3 所。
) Q( l2 q6 H4 E% N5 O% Z2003 年3 月,三兴与锦丰合并,成立新的锦丰镇。2007 年,常阴小学并入三兴0 p$ g; N$ ~3 G. {0 V
小学。2011 年,西界港小学并入。2014 年9 月,初中小学合二为一,更名为
, I( k/ J6 l( H, @8 `“三兴学校”。
1 k' M9 H2 I, f7 k$ L j2 _2 X% C/ p4 E& G
私立静山初级中学
8 K" A: W$ R/ y' G) G葛德本& D0 ]% U$ K2 a" k
1927 年,静山小学增设初中补习班一个。1929 年,扩大为两个年级。
0 {$ g% E) |; j0 o: \1937 年,在补习班基础上,办成初级中学,但影响不大。
, v1 `1 \: K" Y上世纪40 年代初,日寇侵华,沙上地区沦陷,敌伪横行,人民深怀国破家
" p P s! |0 ~8 M亡之恨,学生痛感求学无门之苦。地方有识之士,深知救国之道,莫重于振兴
r1 w1 \2 p) h6 w9 R5 w教育。于是有围垦沙田而发财致富的地方士绅汤静山等人,集议选择交通便7 Q; a+ l+ h% ]3 t+ Q/ ^( U
利、商贾云集之“雁行头”(今属锦丰镇雁行村) 为校址,创办静山初级中学。
7 S& B; R1 f) J! m. H这里地处乐余、西港、锦丰、三兴、双桥等沙上小集镇之间,相距各仅数里之$ V! p! B7 [- V; @6 x$ S3 e
遥。僻处乡隅,可避敌伪干扰;环境清静,可谓学生读书之胜处。受聘担任教$ q/ X& X0 H( X* p
师的,有邹莲芬、刘公溥、刘公泽、汤尚素、杨嘉澍等人。他们大多是抗战前
% @0 `7 q5 e( B9 C: m2 E5 b常熟县教育界有名人物,为避汪伪引诱,避居乡间,为将知识贡献故里,也为
, h3 Z0 W9 O/ {6 H+ C求得生存,受聘任教,亦在情理之中。学校经费,大多来自学生缴费(每名缴) d) [1 v9 O9 b' h# L5 C
纳大米一石);另由汤静山出租房屋20 余间,月收房租,充作办公费用。学校虽
& k" {3 y: Q3 A$ J/ V然设备简陋,规模更无从谈起,但教师聚精会神,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于其
) A) f( @& I* b8 \) l: v5 @间,学生奋发刻苦,业精于勤,自得其所。学校虽出穷乡僻壤,倒也不失为沙
( s# H% g/ A; q" `) Z" I上民众瞩目的一道风景。1942 年8 月,学校规模有所扩大,由汤静山任校董事) J% z9 B8 B+ B" y2 F
长,聘杨嘉澍任校长。时有初中3 个班,高中补习生1 个班,学生近200 名。
; A; k3 i7 [% w0 c% F: G1945 年,抗战胜利。常熟县流亡政府入城办公,县长安蔚南委任刘公溥为
; V8 v- }+ @* c w+ x民政科长,刘公泽(即刘剑白) 为第七区(即沙洲区) 区长,赵可师为教育科+ t# ]5 a- G7 r* c
科长,邹莲芬、高才佐为督学。不久,静山中学骨干教师相继离去。校长一! O: T9 N; }: S$ V
职,由高才佐兼任,但其忙于督导全县学校,无暇来校视事,而由教导主任代
, [1 o5 Y9 I" }4 v7 z行校务。学校管教不力,校风不振,群众不满。! v9 v. D- K9 K) F( a& P. ]
1946 年秋,校长高才佐托人介绍钱人龙任教导主任,并代行校长职务。钱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