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威望
- 933 个
- 金钱
- 1063 枚
- 贡献
- 0 点
- 来自
- 合兴欣隆村
|
9#
发表于 2016-4-26 11:29
| 只看该作者
中心小学先后共建新校舍33 间。这时,西港小学已发展到18 个教学班,教职工
3 u( N+ v7 c- w' y7 \5 J约30 人,学生总人数1200 人左右。学校占地15 亩,校舍65 间,成为沙上地区
" S# `, r- C6 y/ H5 \% x$ a! Q数一数二的规模型小学,施教区范围扩大至周边的乐余、南丰、东莱。% |. z3 u( i; v* y' F8 {
1952 年秋,学校曾附设两个初中班,招收学生100 人。1955 年7 月,附设初- P( E$ f" l5 W$ T2 ]! h
中班停办。
x& s; {4 _! V# l! }) I- ^/ u" S& g' I+ z, g
西港中心小学第十三任校长范鸣歧,在学校发展史上曾发挥很大的作用,
% z3 |$ r f( f' L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56 年,范鸣歧调往中学任教。1957~1968 年,孙
3 {, N1 r3 U4 F+ d8 W勤、樊凤鸣、苏永清、王明才相继担任校长。1957 年,小乡并入大乡,西港小
0 h& k$ q. u% ^0 D9 d) {5 H学划归东莱乡管,不再称中心小学,改名为“常熟县东莱乡定丰村西港小学”。0 G5 Q2 g' X% {. M- p3 e4 ?
1966 年下半年,“文革”进入高潮,年底学校被迫停课。校内出现教师斗教! {* s) Y4 d+ |/ {$ y0 E
师,学生斗教师,学生斗学生的混乱不堪的局面。运动中“造反派”掌权,有
- V" F5 ]* L( A, r# }的教师被迫离校,有的被打成反革命。教师黄士才、陆正光因被定为“现行匪7 u9 K8 H8 J% E* \* M1 S! z# l Q; R
特”后,自杀身亡。1 A. l9 G) r" p# e7 S- R
1968 年冬,学校管理体制下放,初中、小学由大队办。小学学制改为五( S: d7 r. o/ @* G: t
年。这样,西港小学规模大为缩小,只开设6 个教学班,“戴帽子”附设1 个初3 `; c% q# K+ Y$ [# w
中班。原先在西港小学工作的外乡教师全部回原籍。这年,学校由教导主任张% n0 q% z" M& d8 I W5 ~: D+ B
正清主持工作(后来任命张正清为校长)。
. O N# _+ ~* i( _8 F1973 年,西港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划归西港中学(锦丰乡办),同时将锦丰公
+ z+ p( U, N, d, A社靠近西港小学的两个大队的小学生,划入西港小学招生范围。西港小学又增) }( |& i6 W7 l8 ^- V; g5 O; a
加到12 个教学班,教职工17 名。1976 年,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西港小学
# }3 {5 M( m1 r再次附设初中班,至1979 年秋季,初中班停办。1985 年,学制恢复为六年制。
* n. r. b! E3 V1989~1990 年,薛文章、曹广忠先后任校长。
" H f! x* T3 {5 o; K$ e6 u& V1991 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实现高标准达标,学校分成教学区、活
- K* W2 q& J# j8 a( L' a动区和校办厂厂区。学校内部设施,如课桌、讲台、黑板、卫生设施都作了较
) X) `7 O; W: ~( M/ I, w) _大程度的更新。图书、教学仪器、体育器械都按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要求添置* K6 ]/ g# D) Y: z. E
配备。经上级验收,学校以较高的标准达标。
0 ]% q6 f) |" a1994 年,学校在办好小学部的同时,逐步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 12 月,经
! Q0 ?, \: p2 H t, ?# N; G上级验收,幼儿园登记注册。: E$ w! f/ s/ Y5 T
1994 年暑假开学,东莱合丰小学高年级撤并,一部分学生转入西港小学) Z% [5 l i ? [8 `
就读。1994~2002 年,历任校长为曹广云、曹广忠、沈建祥。2003 年,东莱* ?0 R) u7 u# f, D
镇的定丰、合丰、交通3 个村并入锦丰镇,西港小学随之归属锦丰镇管理。3 K' |& [7 p0 z E
2004 年,西港小学与协仁小学合并,投资850 万元,在西港集镇西市稍易地新+ n( ?! O7 d7 l' }
建新西港小学。+ {- l/ A& ?# A% A
2005 年,锦丰镇任命韩晓东为校长,投资140 多万元,开展创建现代化村
$ p' S' V6 B# h校活动。学校规模为7 个教学班,学生327 人。附设3 个幼儿班,幼儿124 人。
0 |6 v: Q: i5 p- K. U2 ~7 l全校教职工32 名。学校占地8762 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 平方米。绿化面积4800" `, k3 Q8 V/ R1 }9 f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5%。2005 年12 月,学校通过张家港市村级小学现代化8 \/ ^9 [2 ]0 B" Q. ], w% R
建设验收,并于2006 年4 月,为推进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会议提供观摩现
# i5 i. {* S X, R场,11 月为江苏省教科研会议在我市召开提供观摩现场。
! b& R. A% O+ e: n% s1 L锦丰西港小学是沙上锦丰地区一所具有100 多年历史的老校,校风、教风、
3 W( M& h9 R6 p. ~8 x学风建设独具特色。2009 年8 月,西港小学并入锦丰中心小学,成为锦丰中心! A+ Q/ S$ c* D# c2 ~
小学东校区(分校)。
2 f9 K8 }1 ?( h西港小学这作为一所闻名江南的老学堂,人才辈出。择要简介如下:* G; b2 ^4 @3 L" I
袁家骅(1903~1980 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近代语言学; s. M; s/ t2 q/ t; m& e& M
领域的开拓者。
7 `& R/ _: @/ e+ ^- O" M- d冯有真(1905~1948 年),一代名记者,曾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编辑部主2 g0 g& M( d- u+ q
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中央日报》社社长。
( D- k4 p! j4 n6 ?( V张道行(1910~1995 年),西港村人。童年在西港小学读书。国际著名的教
8 N# L, z# J' h1 u' b育家、法学家、社会活动家。先后任美国马利兰大学、金门大学教授,旧金山9 J. d* S9 s; r# y
克林顿大学董事长、校长,美国教育部教育计划审查委员会委员。: z! l8 S* P& {5 B3 }
许亚(1915~1982 年),福建省委书记。
1 M5 E+ {" S+ v+ B# G0 ^6 j杨知方(1918~1968 年),出身豪门,幼时也在西港小学读书。是个有正义" B0 e, M; \; g- {# H' r) n1 F
感和爱国心的人。他在表兄许亚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40 年,22 岁的杨知2 A2 r7 ^5 Q5 k
方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任命为“江抗”警卫一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出
5 `" }8 \8 [/ q. C任第三、第五野战医院政委。全国解放后,曾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
* U1 J. i0 d$ _/ t* {, S) m+ m* ^
历史悠久的江边学校——店岸小学6 ^) y# Z' f/ ~3 u/ z) I# ]
李剑雄/ j0 v4 ^, f3 |
锦丰镇店岸小学是我的启蒙学校,也是我和老伴曾经长期工作过的学校。
7 {: G. s2 w% X/ r1 `, {它始建于1916 年,由沙上地区颇具盛名的晚清秀才陈宗鹊的儿子陈育贤独资创
' [$ K" _: n6 _8 c: n1 b建。我清楚记得,学校建在店岸镇北门外一干河畔,前后两座教室,中间是操' V6 L2 t* ]5 k4 K
场,操场东侧是通向店岸小镇的人行道,路边一棵棵青桐树整齐排列,成荫避
( a- R: Y7 M/ _$ n$ U3 W5 _- v暑,西边河沿一棵棵杨柳掩映下的花草,鲜艳夺目。校园里还有一座六角亭,
/ D0 _4 V8 F8 m2 t亭内正中矗立着一座由当地土豪曹佩瑛立的石碑,后在拓宽一干河时被毁坏。
/ a' x) q6 ^: ^, g2 I; o创办初期,学校拥有6 个班级,160 多名学生,6 名教师。陈育贤为首任校长,
6 R& [& G, s9 v# c" x后由曹挹芬任校长。& ?8 o, c# Q4 M8 Y4 i& @, d" b/ R
我于1945 年秋季入学,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之时。此
8 L0 N. w' u$ R& y8 U% Y* |. ^时,由曹炳南任校长,学校隶属常熟县政府管辖。学校实行壬戌新学制体系,$ l, j& l b; M% P, @' z% y0 T
即初等教育为6 年,分为两个级段:初级小学4 年,高级小学2 年。课程设置有
# @9 V/ N8 D3 Q1 a国语、算术、社会、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解放前夕,学校已初具规
# t* d+ A5 I; ^( w模,拥有8 个班级,300 多名学生,10 名教师,成为沙上地区颇有影响的国民小
7 \ E& U6 e8 {5 H( h; B学。# z) a T: W: S! q. `
1949 年4 月,沙上地区迎来解放。8 月,常熟县文教局接管店岸小学,由苏
7 b* q Q; ?$ C, |北渡江干部谢世荣接任校长。1950 年8 月,谢世荣上调沙洲区政府任文教助
6 A+ l+ ? A+ G6 {8 E& [, n理,由渡江干部黄艺时接任校长。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对农业、7 R4 G3 I! G+ h* `' t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学龄儿& s+ k9 T+ E9 T% w4 f2 P; _6 U7 j+ I
童入学大幅度增加。1952 年8 月,黄元湘任校长时,创办店岸小学初中补习班6 w$ H+ O- ?& b! C) Q
(甲、乙两个班),补习班设在店岸镇南门外庙宇内。店岸小学六年级2 个班90 名- h2 j3 d5 Z9 z4 w, g
毕业生全部转入补习班(我也在其中),同时向锦丰、大新等地招生学生30 名。刘
$ c G- M" H9 v* U* z+ i% q- L定宣、黄鼎昌、陈宝生为语文、代数、几何专职教师,其他课程均由小学教师( w4 l4 O3 c4 Y+ i& M+ r4 _- \
兼任。1954 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联合建立初级合作社,合作社所办的托
2 p* J# N, [! x# r% P8 ]儿所,为学龄儿童上学创造了有利条件。陆三书任校长时,在校学生数又有上
' ^; s* K; [ |. a/ Q升。1955 年8 月,以店岸小学初中补习班为基础,创办店岸民办初级中学。
{( K+ A& \4 E" z, @* A/ w1958 年,学校高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 X0 I* l- Q6 N! ^
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扫除文盲,普及初等教育。“大跃进”期
1 p# j' R3 \6 @* d间,学校建立“土高炉”,学生带来废铁,参与大炼钢铁运动,结果一无所得,0 b* U2 x- T! Q. |: r
还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期间,学校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为适应教育2 z2 z5 z+ o. W) P. T5 T( g
事业大发展的需要,附设民办班,吸收民办教师,此时学校发展到12 个教学4 F5 i* G* g$ Z! a. U; L
班,学生620 多名,教师21 名。7 r3 u! D" M' V: O! [
1960~1962 年,国家处于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全校师生的生活极为- [2 x1 O( P& g% v8 a
清苦,不少学生被迫中途辍学,但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工作岗3 w7 O: B6 t8 G
位,无怨无悔地认真工作。1960 年开始,学制为五年。1962 年8 月,施章明任
7 B' g. ~: {6 \- r) u" ?校长。1963 年8 月,蒋国峰任校长。1964 年8 月,郭忠仁任校长。学校实行“教) A/ t. [# W4 R U4 i
师坐班制”。除家住学校附近的教师外,都要食宿在学校,直至星期六晚学后才
3 v7 R+ j2 V v2 o5 s! ^ f% ^: O: j能回家,星期日晚上必须赶到学校参加集体夜办公。平时,每天晚上教师集中
3 T* A }" R S0 G. E夜办公,全校20 多个教师挤在一起备课、批改作业、写学习笔记。照明用煤油
5 p+ U0 M4 [ T# g灯,两个人合用一盏灯。教师住宿条件也很差,四五个教师挤在一间狭小的宿* I2 m" w3 q3 b" e
舍里,行走也不方便,张了蚊帐更不透风。全校教师集体用膳,由于粮油由国
$ s8 J8 N q9 ~/ h, X家定量凭证供应,粮食不够,经常用胡萝卜等杂粮替代。由于教师长期营养不6 W3 `) R. L* C1 x! Z& ?! k* n- `
良,普遍面黄肌瘦,不少患上浮肿病。教师工资非常低,生活非常艰苦。
! `2 n6 F6 R" \9 F8 }2 x1969 年2 月,办学体制下放。店岸中学拆除部分校舍,支持红光、红星、# ~2 b) \( T, |0 K9 ~( T* |
永丰、东新等大队新办的小学。部分公办教师下放到大队办学校任教,学校规1 g- x* m% l+ I* Z1 j% c
模相应缩小。1972 年,孙德贤任校长。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 T5 F n" [' h( r7 Y6 ~8 Q) L. g
纪要》,开始走上正轨。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县文教局提出的打“两个硬仗”(思) G7 a8 f8 b, b) c/ x
想政治教育硬仗和文化知识教学硬仗) 的号召,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 ~1 j7 q: C& J, k. t8 m% c
教育质量。1973 年,一干河拓宽,拆除路西沿河校舍,由县文教局拨款,在路
' {) `9 D' E& S6 L8 E东新建教室10 间。! o9 s; x0 ^" ~; v# e: k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学校组织师生揭批“四人帮”罪行。不
( N1 O3 k7 n4 w* o2 K0 ]久,永丰小学并入店岸小学,由陈金标任校长。1978 年8 月,我被调入店岸小
: n0 [. y- Z* g* C学任校长(兼任锦丰镇小教工会主席),先后创办纸盒厂、方钉厂、食品厂、沙发
; a, X! O7 s. I+ C; W9 l% E" b# E厂,工人达38 人。校办厂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年盈利5 万元左右,名列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