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灌水]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主编吕风勇和邹琳华就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

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2014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样本县(市)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相比20137.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回落了1.1个百分点。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由上年的26.1%降低到25.8%。但是,天津、浙江、贵州、河北、湖北、江西、湖南、山东、广东、黑龙江、重庆、上海、广西和福建等省市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逆势上升。地区比较表明,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最快,但是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

为了长期跟踪监测和比较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报告发布了基于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遴选出了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

一、竞争力指县域经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同时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集聚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竞争力百强县:

长三角独享竞争力百强县(市)前10名,江苏尽揽前三甲。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位的是昆山市,第2位的是江阴市,第3位的是常熟市,其次分别是张家港市、义乌市、慈溪市、诸暨市、崇明县、宜兴市和太仓市。百强县(市)中,排名前10位的皆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其中,江苏省占6席,浙江省占3席,上海占1席。

竞争力百强县(市)花落17省市,苏浙两省百强县(市)近半数。浙江、江苏和山东百强县(市)分别有29个、20个和18个,三省共计占据百强县(市)67席,与其他省市相比拥有绝对数量优势。四川、福建和内蒙古百强县(市)各有4个,天津、河北和新疆各有3个,广东、安徽、吉林和云南各有2个,上海、湖南、辽宁和贵州各有1个。在所考察的27个省市中,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重庆、陕西、青海和宁夏等十省无缘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苏浙沪独占五成,显胜京津冀。从地区分布可以看出,苏浙沪占据了百强县(市)的50席,京津冀则只有6席,固安县、三河市和正定县作为河北的代表,蓟县、静海县和宁河县作为天津的代表分别入榜。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则明显偏弱,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大西南傲领6强县,大西北多省市虚位以待。西南地区共有6个县(市)入围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分别是:四川的双流县、郫县、新津县和彭州市,云南的大理市和安宁市,以及贵州的兴义市。与之相比,西北地区百强县(市)明显偏少,并且全部位于新疆,分别是哈密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州,陕西、青海和宁夏都没有县(市)进入竞争力百强县。

竞争力主要分项指数前列的县(市)是:经济规模竞争力最强的是昆山市、江阴市和张家港市;经济结构竞争力最强的是满洲里市、义乌市和蓟县;;公共财政竞争力最强的是固安县、金沙县和崇明县;金融资源竞争力最强的是义乌市、崇明县和双流县;居民收入竞争力最强的是义乌市、昆山市和玉环县;基础教育竞争力最强的是怀仁县、正定县和盘山县;生态环境竞争力最强的是敦化市、永安市和分宜县。

二、发展潜力指县域经济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累积速度和未来发展空间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

六省市分享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前10名,德清县稳列第一位。发展潜力排名第1位的是德清县,第2位的是三河市,第3位的是句容市,其次分别是长兴县、当涂县、义乌市、太仓市、闽侯县、崇明县和固安县。发展潜力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了义乌市外,其余都是距离核心特大城市不足100公里的县(市),并且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闽三角地区。

浙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数量最多。浙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数量最多,达到26个。其他省市占据的席位数分别是:江苏占15席,山东、四川各占6席,福建占5席,广东和贵州各占4席,河北、云南和新疆各占3席,天津、吉林和江西各占2席,内蒙古、辽宁、上海、河南、广西和重庆各占1席。河北入选的三席中,三河和固安作为河北及京津冀地区的代表进入了10强。

发展潜力主要分项指数前列的县(市)是:经济增长指数最高的是彭州市、哈密市和石河子市;供给潜力指数最高的是五常市、个旧市、霍林格勒市;财政保障指数最高的固安县、兰溪市、崇明县;金融便利指数最高的是义乌市、永康市、青田县;研发能力指数最高的是当涂县、长兴县、德清县;园区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昆山市和石河子市;交通通达指数最高的是固安县、蓟县、太仓市。

三、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

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创新力绝对占优,京津冀地区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包括湖南、合肥和四川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共占据了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的37个席位,在创新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京津冀地区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只有极少数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飞跃,京津冀地区县域经济作为总体尚有待实现新的突破。

扬中市、双流县和固安县分列县域经济创新力前三甲。分别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扬中市、中西部区域的双流县和京津冀地区的固安县,作为各自区域的创新代表,占据了榜单的前三位。扬中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达到75.0%2.6%;双流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7.0%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达到28.8%。固安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4.8%25.6%

报告建议实施县域经济创新驱动战略:规划长三角沿江创新经济带和京津冀456高速创新走廊等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地区创新中心;建立县域经济分类创新体系,促进县域创新经济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力量垄断,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经济适当下移;构筑能够连接县域经济的大交通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对外交往的便利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

1.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应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包要含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主要方面;二是关键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在保证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力求简洁,特别是要尽力避免规模类指标的过度相关性;三是结构化原则,即指标体系应更加突出彼此间的比例结构关系,使县域经济发展各方面能够清晰立体地得以展现;四是勾稽性原则,即有些指标虽然难以单独表现原来的含义,但与另一些指标一起却可以通过彼此的互补或消长关系来表现原来的含义。

2.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体系分为经济规模竞争力、产业发展竞争力、市场需求竞争力、公共财政竞争力、金融资源竞争力、居民收入竞争力、基础教育竞争力、卫生福利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九个子系统。其中,除了卫生福利竞争力系统由4个二级指标组成外,其余各竞争力系统都由2个二级指标组成。因此,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共由九个子系统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3.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在确定权重的时候,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不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特别是考虑到诸多规模类指标都和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的事实,专家们降低了规模类指标的权重,而适度提高了结构类指标的权重,使得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不再过度依赖于某县(市)的经济规模的大小,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反映各县(市)的真实竞争力状况。

4.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400县(市)的选择标准:一是经济规模标准,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二是财政收入标准,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三是企业发展标准,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超过50家。

400县(市)包括县、县级或更高行政级别不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包含各行政级别的市辖区。不过,由于近年我国行政区划变更较快,2015年后撤县(市)设区的县(市)将仍然包含在400县(市)内,以增强案例城市研究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同时,也为了增强案例城市研究的连续性和可比性,400强县(市)样本原则上3年不作调整,3年后再视全国各县(市)发展情形略作调整。



表1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备注
Z1经济规模竞争力Z1.1 GDP规模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
Z1.2 GDP增长率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上一年的增长率
Z2经济结构竞争力Z2.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逆)该指标数据值越大负面影响越大
Z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Z3市场需求竞争力Z3.1投资消费规模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
Z3.2投资消费占GDP比重
Z4公共财政竞争力Z4.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Z4.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Z5金融资源竞争力Z5.1居民储蓄额年末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额
Z5.2居民储蓄额占GDP比重
Z6居民收入竞争力Z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Z6.2农民人均纯收入
Z7基础教育竞争力Z7.1中学在校生占户籍人口的比重
Z7.1中学在校生与小学在校生比率
Z8卫生福利竞争力Z8.1千人医院床位数每一千名户籍人口拥有的医院床位数
Z8.2各类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数与各类医院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率
Z8.3城市低保人均支出占比城市低保人均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Z8.4农村低保人均支出占比农村低保人均支出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
Z9生态环境竞争力Z9.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Z9.2全境森林覆盖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