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威望
- 933 个
- 金钱
- 1063 枚
- 贡献
- 0 点
- 来自
- 合兴欣隆村
|
, k8 Y# Z2 ^* \1 G
三兴中心小学
' d3 {- a! T K1 A" d6 B葛德本
- z& M' s0 U; ~$ A. F" a g$ l三兴中心小学,其前身是1912 年创建于三兴镇北街龙王庙内的崇实初等小
: `# p8 V# Z6 {& v; x) h3 W h% F学,1927 年更名为“刘海沙小学”。解放后,于1952 年命名为“三兴中心小, b' e" ?8 t2 ~" d; q/ h
学”,成为公立完全小学,时任校长王庆生。学校开设8 个教学班,学生372
" I0 _# D8 x9 B! J7 B名,教职工18 名。1956 年,学校附设民办班。60 年代中期,生源骤增,为解决
0 E) f4 X) s5 {& h. n0 Z( \教学用房,遂将二大队(今厚生村) 的农工小学作为中心小学分校。“文化大革
6 ]8 G! l0 [* t2 w6 ^* A5 l命”期间,学校领导和教师受到冲击。1969 年,公办学校下放到大队办学,三
/ w5 A$ \* F/ g5 z兴中心小学解散,所有校产校具分散到一、三、十六(今分别为务本、久生、8 z r3 U6 b+ t4 T
镇南) 3 个大队办学,学校领导、教师分别安排到各大队小学,中小学校的行政
' x/ R. p) J' P8 u& Y及业务管理由3 个大队小学代理,负责人袁培祥。
, G7 h* o8 [& z8 `8 L1978 年,中心小学恢复。因原校舍内办有中学,遂以三大队小学为临时中9 ~5 i7 ^, R8 H; A6 V ~( l ^/ G
心小学。1979 年9 月,陈宝生恢复中心校副校长职务,筹建新的三兴中心小
& n X. {+ |& t3 l学,新校址选在三兴集镇东侧。在新校址北侧首先建造平房7 间,创办校办工+ W+ H# P3 D' Z# j; o: S
厂,经营印刷、针织等业务,为新建校舍积累资金。1980 年下半年,新的中心
# o0 a- T- C9 E2 p8 s6 v8 l小学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占地面积0.49 公顷,建有4 层教学大楼1 幢,建筑面积! m" P. n8 J* U9 n: f4 H
2162 平方米。操场面积2700 平方米。/ \7 }+ o/ \( q! g8 K+ o( E
1982 年9 月,新校竣工,解散12 年的三兴中心小学得以恢复。务本、久% c4 c6 e6 S* ]6 Z
生、镇南3 所小学师生全部转入,开设10 个教学班,学生588 人,教职工24 人。. m' ^1 s1 K4 O: o5 \
1988~1989 学年度,民丰、农工、乐叶小学的高年级先后并入中心小学,
0 o: t! |6 V9 I2 x3 n* x学校规模扩大,将后排西侧两层教学楼向西延伸扩建,规模增至16 个教学班,- i3 g e9 w, h/ {; e( Y- l
学生786 人。1988 年被评为市“双文明单位”。1991 年,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达
. s b+ O. H5 ~2 n标活动,学校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对教职工德、能、勤、绩作全面考核,加. A4 T, \9 C( m1 K" @
强教研组建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高年级语文教研组被评为
$ N# @, S. c2 p- t" K" D市级先进教研组。学校将派出所、司法所、敬老院、电缆厂等作为学校的德育3 ?! b5 p5 O& r3 s7 ~4 d: Q
教育基地。全校教职工自己动手,新开辟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乒乓2 b9 f0 g9 U. z7 n3 g5 g. H1 D
室、音乐室、会议室。学校添置彩电、录像机、图书及书架等设备。少先队添
2 b) `$ x) i, z& r0 o置铜鼓、军号、腰鼓等。学校所有教室全部换上新桌椅。11 月20 日,顺利通过, `7 t& r G4 \$ F% c
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1992 年,建办塑料制品厂。2 m) y$ x/ G) J- P1 p/ W
1995 年,农工、乐叶两所初小并入,学校由16 个教学班扩展到21 个教学% S5 m8 ?( j3 T6 j3 Q' g
班。镇政府投入32 万元,新建3 层教学楼1 幢,建筑面积540 平方米,增加教室* U# X/ ]; n) J- ]! z. L: m; o; _
4 间、会议室1 间。1996 年10 月,通过“双基”(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
# J' l0 ?4 b; X. c- e训练) 国家级验收。2000 年,创建教育现代化工程,2001 年3 月顺利通过达标
2 K; t# B* d* E. _; n1 e- b验收。 k% r9 g* W2 B, h! g2 X
2001 年8 月,学校迁入三兴初中原址。9 月,永新、新民两所村校并入。至
, @, ?5 K, X* j5 G2002 年秋,学校占地1.39 公顷,建筑面积5659 平方米,教学班28 个,学生1439
4 g, s5 t: [8 M' i: s" y人,教职员工75 人。校长沙栋。2003 年3 月,三兴镇与锦丰镇合并,三兴中心! u. K0 d" h2 E) F8 a
小学更名为“三兴小学”。
5 ?) U. z8 Q2 M" j' m. H' F2007 年8 月,常阴小学与三兴小学合并,校址搬迁到原张家港市机电职校. [0 c" {8 I& g
内。2011 年8 月,西界港小学并入。2014 年9 月,学校与三兴初级中学合并,更
# [ B9 n5 B% T/ E4 N9 v名为“张家港市三兴学校”,校长张建明。小学部负责人陆军,有6 轨28 个教学8 Q% N" u: x. Z* A
班,1259 名学生,教职工85 人。
2 C" F4 M& W9 h. z5 u& M, |3 u; E
. w; m6 y: y7 B2 z5 c0 A三兴地区停办小学略说(一)
: a) s5 W2 b% N% l) b葛德本0 m6 Z3 r$ c1 O
- b" o9 n% o$ T5 l7 [% F西界港小学1913 年2 月,地方士绅苏鹤亭在西界港集镇北市梢建校办$ P' ^ O5 w1 j, h& e5 K/ F
学,开设4 个年级,2 个复式教学班,学生约60 多人,教师3 人,聘杨士达担任6 a( p) o! U0 |; M
校长。报请南通县教育部门批准,定校名为“西界港初等小学堂”,属公立,教5 B" E" e; |" y" _# O
师工资、学校办公费用均由南通县教育局发放。1945 年,增设高级班,学校规
/ @9 }' U8 d/ D. I' x模扩大为4 个教学班。学校地处江边偏僻之地,艰难维持30 余年,实属不易。1 b# k( _, N: `" G
解放后,学校随所在地(南通县第五区) 划归常熟县管辖。1951 年学校规模曾
* s3 A5 x8 \' R i8 r+ {7 } g扩为7 个教学班,更名为“西界港中心小学”。* O5 ^. F" b9 ^: M0 v
1954 年9 月,学校拆除校舍4 间,迁入港西定心头圩内的倪国贤庄园,与先 g, z3 X$ z: t, I3 d9 {( w
期迁入的新港中桥小学高级部合并,校名延用西界港中心小学,常熟县教育局
4 C* }4 K) o3 ?- c* K1 U任命郭秀芳为校长。校园四周有“宅沟”围绕、绿树成荫,房屋造型美观,绿
1 O# e5 R) w6 t, a8 V0 Y草如茵,四季花开,环境优雅舒适, 1955 年夏,新建教室4 间和办公室1 间,
3 S7 ~" Q7 {* y1 g' S4 f学校规模扩大,共13 个教学班(高年级双轨)。1956 年3 月,又增设2 个民办
/ i3 G! q* M3 w% _班。1957 年,获常熟县小学生文娱会演第一名,至1966 年“文化大革命”前,
6 h' C" |0 _3 Q$ B办学规模并无大的变化。- l( I- k( _& r' H2 Q/ ], K; O
1969 年3 月,学校体制下放学生、教师分散至附近的六大队(今西界港& o% u$ ?% }: ^+ |6 f8 l3 ^( _
村)、七大队(菁圩村)、十八大队(永德村) 等3个大队,原西界港小学更名
. V9 C" n8 Y# t( a为“六大队小学”,缩小规模为6 个教学班,腾出的部分校舍,开办西界港初级
. H; B3 y0 s$ u中学。1984 年来,登瀛小学和永德小学高年级并入。1986 年秋,永德小学低年
1 y1 J. e0 G- o1 Y% Q级并入,规模有所扩大。1991 年,乡、村、校办厂三级集资5 万元,砌筑围
* P% ~: b" Q7 C墙,安装校门,平整操场,添置教学设备器材,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改变校容
- h- O0 x/ D. F( l& g& D% U校貌,当年11 月以199 分的高分(满分200 分) 顺利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 ?6 t, K0 B Q& A4 D) ?1 t L0 C
收。1992 年秋,西界港中学迁入新校址,结束了长达24 年中小学混在一起的拥* N% B" y4 A2 ?5 f7 s1 O- f% U
挤状况。菁圩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和育民小学的四至六年级学生并入。1995 年
5 |- c& `3 N7 v$ y9 L; o秋,菁圩小学低年级和育民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并入。1996 年秋,西界港初级 j0 X m( u3 a/ ]# [
中学并入三兴初级中学,西界港小学迁入西界港初级中学校舍。1998 年秋,育& `" L/ M8 Q# Y$ ~. t, r
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并入。2011 年,学校占地0.98 公顷,建筑面积3043 平方
( ^' H# l! s' N* ^3 G b6 U米,14 个教学班,学生605 人,有教职员工34 人,校长汤晓松。8 月,并入三兴+ {6 I: l2 E, Z+ B. Z Y! N
小学。
' R! ]& G7 t! V常阴小学1915 年,汤静山在雁行头常通港南侧与思贤港交汇处创办私立+ Z; }% J. g( \, O
常通小学,首任校长汤尚志。1923 年,更名为“常熟县代用小学”。1927 年,6 ^1 Y. e3 \. R3 c
更名为“私立静山小学”。
) F( n, k3 m9 \6 o( a0 A) v7 R% E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私立常阴小学”。1951 年11 月,转为民
6 @5 ?! j' [9 I4 Z) M: G1 d8 u办,时任校长钱壮。开设5 个教学班级,150 名学生,教师8 人。1952 年4 月,
( O4 j! {; W; N5 i转为公办。学校长期与私立静山初级中学紧邻依傍。1956 年7 月,常阴中学迁, b+ V0 b6 ?( ?: f6 I; ?6 E$ W# @
往乐余后,常阴小学校园得以扩展。1969 年学校下放大队办,1971 年原常阴沙
/ g2 u, t2 N5 u* Q% I* @2 V小学的校舍由附近的几个大队拆去,学校迁至十二大队(今鼎盛村),更名为* ]5 ?) Q6 B+ V% F. V4 ]
“三兴公社十二大队小学”。1975 年开凿三干河,十二大队一分为二,三干河东) j2 U# j5 @& H1 m8 G: }$ [
新成立二十大队。1976 年下半年,学校分出3名教师创办二十大队小学。在学2 l+ u0 K- Y; E5 O
校空余教室附设“戴帽子”初中班,1978 年,初中班并入常阴中学。时任校长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