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排名 1.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应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能够涵盖显示性因素和解释性因素,又能够反映静态性因素和动态性因素;二是趋势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包应能够动态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三是区域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能够反映不同县(市)所处区域环境的辐射效应。 2.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增长指数、供给潜力指数、财政保障指数、金融便利指数、研发能力指数、园区发展指数、空间区位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八个子系统。其中,经济增长指数和供给潜力指数各由1个二级指标构成,财政保障指数、金融便利指数、研发能力指数、园区发展指数和空间区位指数各由2个二级指标合成,交通通达指数由3个二级指标合成。因此,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共由八个子系统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2。 表2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备注 | FZ1经济增长指数 | FZ1.1 GDP增长率 | 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 | FZ2供给潜力指数 | FZ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县(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率 | FZ3财政保障指数 | FZ3.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 | | FZ3.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 FZ4金融便利指数 | FZ4.1居民储蓄占GDP比重 | 年末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额占GDP的比重 | FZ4.2金融机构贷款占GDP比重 |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 | FZ5研发能力指数 | FZ5.1百亿GDP专利申请量 | | FZ5.2 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 | 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 | FZ6园区发展指数 | FZ6.1国家级经济或高新技术开发区 | 每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为3分 | FZ6.2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 每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评为2分 | FZ7空间区位指数 | FZ7.1核心城市经济规模 | 经过距离系数调整的核心城市经济规模 | FZ7.2核心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经过距离系数调整的核心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FZ8交通通达指数 | FZ8.1百公里内机场的客流量 | 一百公里内最大机场的客流量 | FZ8.2境内高速公路数目 | 根据过境高速公路数评分,每条高速公路评为2.5分 | FZ8.3 25公里内火车站车次 | 特大城市火车站辐射范围扩展为50公里 |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在确定权重的时候,对于反映现时增长状况的显示性指标赋予较大权重,对于反映结构性和发展软环境指标赋予的权重大小次之,而对于反映区位和交通等发展硬环境的指标赋予的权重则相对较小。例如,我们对园区发展指数、空间区位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赋予的权重都只有0.05,这是因为这些因素有些并不是县域经济自身可以充分控制的,动态性相对不足,对于动态监测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变化的意义不大。 4.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标准同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县(市),所以二者具有相同的样本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