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威望
- 933 个
- 金钱
- 1063 枚
- 贡献
- 0 点
- 来自
- 合兴欣隆村
|
北荫小学# z5 X' L" n! q4 k( M* \
苏其增: s! v' p. i- G% d
北荫小学,位于原德积镇西首北荫合字圩中部,学校创办于1947 年。由方) E& G! W* a; A9 ~3 @
正贤牵头,租借合字圩一农家草房2 间,创办北荫地区第一所私塾性质的私立学$ ~/ k3 ] ]1 y4 l
校,取名“北荫沙私塾”。时有学生52 名,教师2 名。2 t% x. N) n; X, O
解放后,北荫沙私塾转为公办学校,设2 个公办班,校名为“北荫沙小; k/ R9 L7 m! h9 @2 Z
学”,闵则谦任校长,赵善杨任教员。1952 年,学生数增加到86 人,原址已容
- }; f G8 h4 U( c- v7 u纳不下。江阴县教育部门拨款,将学校迁移到北荫沙西岸(现址),建成砖木结
t; P' V3 d) b& F9 Z, v构的瓦房5 间。1957 年,学生数猛增到118 人,又增建校舍3 间,发展1 个民办
' P! @8 [$ u" O; ` n w6 I班。是年,共设一至四年级3 个教学班,教师4 人。1959 年,学校增设五、六年0 h& x* m. d1 q5 @: D% ^
级,成为一所农村完全小学。1961 年,闵则谦退休,陈品忠任校长。
G$ Y" F# C& K+ C0 |# s; M, R9 J1962 年,学校规模继续扩大,学生增至175 名,开设6 个教学班,教师6, e. r' Q$ R: h# |
名。1964 年秋,曹伯甫任校长。
: d- ~, O+ o2 W+ d: X# k0 P7 s1978 年,学生骤增,达275 名,教师增至8 名。是年,学校自筹资金,办起* p& S$ s7 y; d; n% k' ]
了塑料厂,至1981 年,年均获利1 万余元。1981 年,县教育局拨款,建造砖瓦9 E% h9 d" I2 H# ^ P' J" `
结构的教学用房6 间。1982 年,丁桂兴任学校负责人。1983 年秋,季培庆任校7 Y. t0 T% ^& ?2 F
长。1985 年,学校重新办起一家小工厂。) K1 l( A# o+ R7 K0 _& m
1991 年夏秋之交,由乡镇企业及北荫村共同筹资6 万余元,拆除旧房,新+ ^0 f5 Z# X% S7 X, K J; H
建教学楼1 幢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796 平方米,同时更新教学设备。是年113 J x/ K3 L, N( B* r! ^
月,顺利通过省、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4 N1 [; |! e- m/ E/ R. a
1992 年以后,学校又每年投入数千元,植树栽花,更新课桌,购置电教设1 J3 H% \* Q$ L0 O; r7 d! D2 [
备。1999 年通过省现代化教育达标验收。2000 年上半年,学校占地1480 平方
) ]+ d! r" g* i: B! \) f米。开设5 个教学班,学生250 人,附设1 个幼儿班,30 人。全校共有教师10
( X* _0 `. n! Y* E! t" V% ?8 r6 S人。是年8 月,学校被撤并。6 x/ }0 o- ^' G, U
8 p" K; W1 Q9 {: G. e
双丰小学; A0 a4 _0 ]1 n$ J
苏其增( ~' I- i, F& F2 I4 c& I
双丰小学,位于护漕港桥桥西偏南约500 米处,双丰土地庙南端,东北与护# V. p; ^1 C4 T6 S* ?8 g6 r" j7 k' s
漕港中学隔河相望。因地处双丰大队(今双丰村) 境内而得名。学校创办于
* y# G: a4 P* K, P- C3 ]1949 年春。当时,村内农民施汉培和张益农商定在施根宝家中办学,校名由他
?( G i. _. Q0 W P8 U5 D( c俩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组成,即“培农小学”,开设一、二年级1 个复式班,学生
- H O6 b7 Q5 {2 v9 l& C; t20 多人,设语、数两科,由张1 人执教。1954 年下半年,因施家人多屋漏,学, R4 e+ L8 I( h: S9 f3 u: v, O* G
校搬到朱顺生家,开办一至四年级2 个复式班,学生40 人左右。1956 年下半
2 C1 u6 X2 L+ N' V. y) x/ k年,学校搬至双丰土地庙上课,开设一至四年级2 个复式班,学生60 多人。
0 Z, s2 F5 n- T+ M1957 年3 月,施根宝之子施士兴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创办一所民办小学,学
% P* {& v. |( v# I2 k5 { u* i生30 人,施士兴1 人执教。下半年学校搬到顾林书家中,几个月后又搬到自己
2 o' n4 g8 a0 c6 Q$ a/ B8 J家中。翌年,开设一、二年级2 个班,学生50 多人,教师2 人。1959 年上半! N. L/ \4 c/ V
年,张益民、施士兴将两校合并,在双丰村前身——十四大队繁殖场上课。开
. x- q9 i* |* S" Q" V3 S设一至四年级3 个班(三、四年级为复式),学生80 余人,教师4 人。除校长张
# u2 K3 v$ E/ X! A8 I) A" j- @益民,教导施士兴外,另有教师孙汉能和杜汉如,附设幼儿班1 个,教师周福
4 n9 s# M: n( e R* N珍。( P/ c, N+ u' Q3 z! v
1961 年上半年,大队新建7 间草房作校舍。1962 年上半年,沙洲建县,校
) e1 b& L7 ^# z& O1 f' ?- D名改名为“沙洲县培农初级小学”。贯彻“整顿、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 d& a4 z$ n3 ]3 Y, |% M$ M* [ x
针,学校保留一、二年级,开设复式班1 个,学生40 人,张益农1 人执教。将
/ d6 _! } ^# C0 p0 B+ E4 J4 r# \! h/ `三、四年级并入德积中心校。是年下半年,陈炳生独教。1964 年下半年,调杨
- h/ m7 S7 b* f- p: t- Q2 A小宝到校独教。是年下半年,学生增加,增聘高中毕业生朱洪兴任教。
8 m7 t1 y- x1 |" q; |$ ^; q9 f1969 年,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学校下放到大队办,这所小学并入护漕港中
+ ?, ?5 E, |4 T7 b* G# F m学。作为学校的小学部,开设一至五年级5 个教学班,学生150 多人,校长陈
* o6 l$ p, Z+ m+ g- Y( H) U浩。学校更名为“十四大队小学”。翌年,学校又搬到原校址,增建平房6 间,
( |6 g. t1 z9 C. m9 ^成为五年制完全小学。是时,朱洪兴任校长,范洪兴任教导,教师有印玉华、
. M6 ?% H2 g2 r( q张浩然、李秀英等。1971 年上半年,学校负责人李三宝,下半年肖振庭接任。
7 |# X; X' P8 g2 g9 l0 C. Y1974 年,县文教局拨款,拆除原草屋,建造砖瓦结构的平房(6 间) 和办公
) q& K1 ~& V) o1 s3 |室(2 间)。1975 年下半年,何宗宝任学校负责人。1976 年,公社拨款,翻建校
# |$ e( @& @! G% N) s! h4 |' E7 d+ q b前排教室6 间,学生增至200 多人,开设一至五年级,5 个教学班,教师7 人。" B+ \4 k; z' }1 x$ G. c; a
1977 年秋沈福伦任学校负责人。
( j! ]4 B2 I, @8 |1978 年,学校兴办制镜厂,由朱洪兴具体负责。1979 年,在学校前建厂房9 R. s! P& i* F5 i5 \% \8 z5 V
5 间,购拖拉机1 台。1980 年,在学校校后又建厂房3 间,购柴油机和20 千瓦发1 l! p( f/ l; Q" {8 w
电机各1 台。1981 年,校办厂生产的硫酸和硫酸镍,年获利近3 万元。1984 年暑' k8 }) o6 u6 ^7 U
期,翻建教室6 间。是年下半年,中心校办厂厂长沈福伦兼任学校负责人,学校
" e5 B3 s# h3 U) ?( W8 f5 v具体工作由陶松年主持。1984 年起,先后由范洪兴、闻和平任校长。1985 年以1 O. n: Y' D8 f4 C
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利润逐年增加,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生福利待遇, p1 E" K+ m& P( ?( u0 p# k
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87 年至1991 年,先后投资20 多万元,建教学楼2 幢,建$ V6 w! b$ ^1 u: C3 B. {8 |9 Q Y0 |3 v
筑面积628 平方米。同时,筑围墙、驳河坎、装护栏、建花坛、浇水泥路、购教1 C1 K8 C/ T' G! [+ ?4 o
学设施。1991 年11 月,通过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n$ [' O1 O- v
校办企业红火是双丰小学的一大特色。1988 年至1994 年,学校为学生减免
' e/ ?5 Y, \; P( R6 q! [/ Y书杂费,经常走访贫困学生,放发慰问金,免费供应教师午餐,发放教师节日
- n+ A) q6 ~9 h; y, r, K费、教学奖,组织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每学期教师学习班的伙食费,除德积中1 v& D3 J, x+ }9 V1 R" [5 p. t& `
心小学、军民小学自己解决外,其余的经费均由双丰小学支付。
& z7 p* Y& w3 O( E双丰小学的又一特色是复式教学成绩显著。1986 年起,学校由完小改为初1 i$ V, E- ~- L; U6 M* H1 \
小,开设一至四年级2 个复式班,共60 多人。在部分教师抓校办厂,教学任务
: G) ?4 D( ~2 M4 D T& |& g相对较重的情况下,教师张惠芬当年11 月向苏州市展示一堂复式教学公开课,
& c& N+ g: x, V/ j6 F- N b% f0 x获得嘉奖,并被吸收为苏州市复式教学研究会会员。1991 年春,张惠芬和王士
- e9 \+ ~! |5 r- f2 k# P0 o% {英两位教师先后向全苏州市开复式教学课,均受到好评0 W) k5 j0 B% y
1994 年下半年后,学校成为德积中心小学的一个办班点,开设一、二年级" L' h5 X. I; U: H# q+ e
各1 个教学班,附设幼儿班1 个。1998 年8 月,德积中心小学迁入新校区,双丰+ Z+ N0 T/ s% w+ z$ Q$ x
小学办班点同时撤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