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南沙抗金名臣丘崇(1135~1209) [打印本页]

作者: bcbn    时间: 2015-5-11 12:41     标题: 南沙抗金名臣丘崇(1135~1209)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5-5-11 12:43 编辑
/ Y) H' T& g) R' k/ e5 E5 K9 F8 y5 {
丘崇,字宗卿,今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探花),官至南宋枢密院同知宰辅(最高军事机关副长官)。抗金名臣。丘崇为官40年,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他励精图治,推行新政,革除积弊,尤其他领导的抗金斗争,对南宋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
# M6 m8 F3 {; A8 i: n
' C9 H' }5 s) e$ U3 ]2 Q4 b丘崇自幼丧父,家里很贫穷,但是他的母亲臧氏十分重视教育,严格督促他的学业。丘崇也明白事理,深知母亲的一片苦心,读书十分用功,每天都要读至深夜。隆兴元年(1163年),28岁的丘崇赴京参加会试,以优异成绩获取一甲第三名(探花)。丘崇考中进士以后,出任建康府(今南京)推官。由于他工作认真,办事干练,严以律己,深得上级器重。丞相虞允文十分赏识丘崇的才能,便奏请他为国子监博士。在丘崇担任国子监博士后不久,国子监接到皇帝的圣旨,要国子监各位官员,就如何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失地一事发表意见。在反复权衡敌我双方形势后,丘崇感到此时收复北方失地的条件还不成熟,兴兵北伐还不到时候,便上奏对皇帝坦言:“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宜甄拨实才,责以内治,遵养十年,乃可议北向。”8 F# q' U& p, m$ l  c- G2 M3 d
宋、金两国对峙,南宋处于弱势,南宋对金国称臣称蕃。在两国交往中,金人依仗国家军事实力,常以强凌弱,态度倨傲。南宋隆兴年间,宋孝宗派使臣范成大出使金国,请求迁回北宋徽宗、钦宗两位先帝的陵寝。丘崇直言劝阻,认为“泛使亟遣,无益大计,徒以骄敌”。孝宗没有听从,一意孤行,仍然派遣范成大出使金国。金人倨傲无礼,范成大据理力争,触犯金人,险些被金人所杀。淳熙八年(1181年),金国派使者来到宋国庆贺孝宗皇帝的生日,丘崇负责接待金国使臣。由于当时宋国和金国的历法不统一,金国使臣不愿按照宋国历法的日期,跟随宋国官员一起去祝寿。丘崇一边以礼相待,一边晓以大义,终于使金国使臣服从了南宋方面的安排。事后,孝宗高兴地称赞丘崇:“金人听命成礼而还,是你出了大力啊!”
1 z( ?  b9 s7 A' I. P: t( \' A1 o4 j2 K* Z. `
丘崇在担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丘崇曾担任秀州华亭县(今松江)知县,当时的华亭在东海之滨,每年海潮涌入县境,毁坏大片良田,连苏州、湖州一带的农田也受到盐碱之害。丘崇上任伊始,就亲临华亭滨海地带踏勘调查,发现拦海堤堰已失修近百年,致使海潮涨落毫无阻拦,于是决心重新修筑拦海大堤。在奏得朝廷同意之后,丘崇开始修筑拦海大堤。他延请地方名流,详加规划。他亲临大堤工地,带领民工车推肩挑,垒堤筑堰,经过三个月的风餐露宿,百里拦海大堤一举筑成。这项伟大的举措,不仅使华亭县的良田得到了保护,而且使秀州其他县、苏州、湖州等地的盐碱地也得到彻底治理,成为万顷良田,为“苏湖熟,天下足”盛世光景成功奠定了基础。- o$ B1 v% S! k+ u
丘崇在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曾提出建议,要求政府推行纸币。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流通。丘崇在任江淮制置使兼建康府知府时,对淮南边境2万民工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来“月廪不继、公肆剽劫”状况,每月节省大量钱粮。后来这支边民队伍在淮南、淮西屯垦戍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 D3 p5 e  P5 `) o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光宗即位,丘崇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当时四川实行的是世袭将领制度,吴氏家族已经三代世掌兵权,此时吴挺任太尉,并任四川定江军节度使、兴州都统制。丘崇深知这种局面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为了保持四川乃至西南局势的安定,彻底革除吴氏家族在四川的势力,丘崇大胆建议朝廷,要求改革自宋代开国以来就建立的世袭将领制度。吴挺病亡之后,丘崇说服了光宗,将吴挺之子吴曦调出四川,出任濠州团练使,另派外地人士出任四川兴州都统制。可是,宋宁宗即位后,主持朝政的权臣韩侂胄,重新将兴州兵权托付给吴曦。吴曦回到四川后,招兵买马,积聚实力。后来在南宋北伐金人的战争中,吴曦因一己之利,背叛南宋,投降了金国,这是导致南宋北伐失利的重要原因。这时许多人又想起了丘崇“革世将之患”的建议,无不赞叹他的“先见之明”,对他“革除积弊”的举措佩服之至。
: g4 b9 x7 h6 f" [$ Z3 @' Z2 S, O  }1 k! z5 r1 s6 [# ]3 z* r
  开僖元年(1205年),宰相韩侂胄要立“盖世功名”,剩着金人和蒙古人发生战争的有利时机,决意兴兵北伐。丘崇曾经当面警示韩侂胄:“此必有夸诞贪进之人,攘臂以侥幸万一,宜亟斥绝,不然必误国矣”。然而韩侂胄不为所动,一意孤行。在北伐战争中,韩侂胄志大才疏,所用非人,导致北伐失利。金国大军直逼江淮地区。丘崇临危受命,担任江淮宣抚使。他的部属看见形势危急,劝说丘崇放弃庐、和两州,退守长江。丘崇深知退守长江的危害,坚决不同意,他说:“如果放弃淮南,则与敌国共长江之险了,我一定要与淮南共存亡!”于是他增拨兵马,加强防御,亲自督阵,奋力抗敌,终于使金兵未能越过江淮防线。在追究北伐失利的责任时,丘崇奏请“暂免韩太师之职”,韩侂胄大怒,削去丘崇所有官职。开禧三年(1207年),南宋兵败求和,金兵依然南犯两淮,宁宗重新启用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老臣丘崇,担任江淮制置使兼建康府知府、淮南转运使。丘崇以抗金复国大业为重,很快招集起2万边民,组成“雄淮军”,英勇抗击金兵,淮西大片土地得以保持。由于功绩突出,丘崇被升为枢密院同知宰辅。但由于公务繁重,日夜操劳,丘崇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不久告病乞归故里。开禧五年(1209年),病逝,葬于江阴由里山(今花山),朝廷谥其“忠定”。, ]3 F& V; C& m$ y* t& c) t% [
      丘崇工词善诗,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忠定集》10卷、《拾遗集》10卷、诗词 1卷。他的诗词淡雅流畅,含蓄蕴藉,与大词人辛弃疾、大诗人杨万里多有唱酬往来,在南宋文坛上有一定地位。  1 ]) D$ a* w3 d; J7 {

七律·浮远堂0 }& o, T( c6 f8 M$ S2 X4 X: P
丘崇
. g4 v( a2 V" \7 v' r西来江水浮天远,卧看飞鸿入杳冥。
0 w/ t, ?% I% J* D5 l! r; _) `5 `云过有山皆点点,潮迥无地忽青青。
. N, S" {2 W, g  K, ~8 f风光浩荡连淮海,气象高寒转日星。: i- F9 v/ s  C" ^5 a, u6 {
形势不禁东望眼,敔山如黛涕先零。


  i# ^( n! b& V # U) R/ B! A. c% C. y
水调歌头
4 r. R' q( h9 B0 k$ ~丘崇: |1 {7 {* H& x6 Z6 k: H
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衡皋。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蜡屐遥来堂上,倚仗修然长啸,万里看云涛。逸兴浩无际,安得驾灵鳌。
  W) ^- P) ~4 w5 _+ D叹吾生,天地里,一秋毫,江山如博,古来阅几英豪。回首人今何在,举目依然风景,此意属吾曹。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3 i1 L7 g. N0 ^" a
5 J. B( F1 W  a" c6 L
送乡达丘宗卿·调寄永遇乐# c3 H; d' F7 o: A" X+ `% O0 h4 P2 _  W
辛弃疾9 j0 B- Y: N) N! r# ~3 N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 \( a9 `# Y! y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A+ [6 D  c7 J  i/ T) W

送丘宗卿帅蜀8 H$ K. X5 m* ^: D0 B% W, Q
杨万里
4 ^7 S7 T! I  E1 g; D; X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a6 T) D, j: x4 x  M- [. ^: k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X! X4 j" L2 T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 m5 ~; B8 O5 c/ O. G5 L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欢迎光临 沙上论坛|张家港沙上论坛|沙洲论坛|沙洲新城论坛|欢迎所有朋友加入 (http://sslt.funbbs.me/)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