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这种精神我不忘却 [打印本页]

作者: bcbn    时间: 2015-4-3 11:09     标题: 这种精神我不忘却

任星海/文
/ _/ s! h9 a; U# q$ x     清幽婉约的清明,总凝结着太多人的牵挂,古朴而深沉。这个时节,烈属们悼念他们的亲人、我们的英雄。奉一束花,燃一炷香,鞠一个躬,让思念排山倒海而来,这是生者对逝者最深切的追忆和缅怀,这是中华民族至仁至孝至纯的情感。
' P& Q" T$ [7 `) j" ]    的确,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采访烈士家属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追忆、思念的“再回忆”,不论时光穿越了多长,他们的情散不掉,因为这份亲情不能舍弃——
+ G1 Z9 V4 P4 a* Y3 v2 {! s9 H  Q
! P+ i5 _5 U% [9 y4 x* n    张国珍(1906~1940),中兴滩上人。1927年冬,张国珍积极投身于沙洲后塍地区的农民运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江抗二团东进沙洲,他和余静嘉成功地改造收编了李善生部队。1940年10月,张国珍担任江防管理局局长,在沿江各港口设卡收税,筹集抗日经费。1940年11月,被土匪薛应文绑架杀害,沉尸江心。% w6 k8 p. v8 }9 c$ h) A. C& R0 _5 ?
    专注教育,忠于革命5 z3 S1 x; ^& ]2 Y" W& A% H
    张国珍走的那年,现年85岁的张荷年仅10岁,对于父亲的记忆,她脑海中能够“提取”的信息不多。但老人对父亲的英勇事迹却如数家珍,那是她从老一辈人的口述中及一本本史志资料里慢慢拼凑出来的。9 I& _; M5 I9 \1 [0 o
    “父亲十分重视教育。”张荷说。张国珍在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回中兴乡任小学教师,也曾在无锡邵巷小学任教,后来,他干脆自己办起了小学,取名“滩上小学”。“滩上小学就是利用我家的祖屋兴办起来的,那个时候,很多村民都把家中的小孩送来读书,可谓门庭若市。”张荷说,她的父亲不仅教小学生,晚上还办起了夜校,教一些村民读书,传播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火种。% B/ [2 A! y' v/ `( \  O1 F/ x3 c
    在张荷的记忆里,父亲张国珍会的东西很多,政治、医术,甚至音乐,算不上精通,但起码“能够在关键时候应付”。“他很忙,在外面的时间远比待在家中的时间多得多。那时候小,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现在我懂了,他在忙他的革命事业。”张荷说。5 g5 b) v0 T0 _
    那个时候,张国珍算是村里的主心骨,大伙都指望着他,相信他。有一年,村里闹饥荒,一个米商贩粮经过村子,粮食遭到哄抢。张国珍去周旋此事。他找到米商,摆出了自己的道理——“这些年青黄不接,村民有一顿没一顿,他们不是要抢你的粮,他们要的就是一碗饭!”一番言辞恳切,这位芜湖的米商竟自愿拿出1万斤粮食发放给了村民。这件事在当时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 w7 O9 B- z% I    日军侵华后,张国珍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和余静嘉一起协助李善生拉起了武装。1940年6月,江抗二团东进沙洲,成功地改造收编了李善生部队,张国珍和余静嘉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6 S0 j& d* Q3 t6 @9 K    1940年10月,张国珍担任江防管理局局长,在沿江各港口设卡收税,用税金支援新四军部队。这样的举措让原先霸占港口的土匪心生怨念。那年11月,土匪薛应文绑架了张国珍并将其杀害,装入麻袋,沉入江心,终年仅34岁。" T) n& n3 }: C) h0 A& Z
    今年清明,张荷又要和她的家人前往香山陵悼念张国珍。对于父亲,张荷说,她的自豪感与崇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膨胀”,再看看周遭的家人,她默念道:“父亲走好,我们一切安好。”
' F+ k8 p' D: ~" L* C+ B& F
$ V; E) y4 a  ~    徐玉保(1917~1944),大新乡年丰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海沙区委委员。1944年6月,徐玉保被国民党“忠救军”逮捕,而后被实施酷刑,最终被勒死在锦丰西港南面的三条桥。
* ^/ w& M/ l  |* `    酷刑“撬不开”一字一句
+ E, D' v' [" x3 l8 N9 E    3月30日,71岁的徐美英与往年一样,捎上水果、鲜花,踏过一级一级的石阶,驻足在香山陵“看望”长眠于此的父亲徐玉保。
) g: g9 e7 d$ F6 \5 @, V    徐玉保在1944年被迫害时,徐美英刚出生4个月,但对于父亲的英勇事迹,她熟悉得就像是“亲眼目睹”。徐美英年幼的时候,常常搬个小板凳,偎依在母亲身旁,听她讲述那一段段过往的历史。父亲一直鲜活地留在徐美英的记忆里,以至于她对父亲的感情,浓烈得就像一壶陈年老酒,“芬芳”了大半个世纪。
, z# p/ @, T, s$ z$ _' {    徐玉保是大新乡年丰村人,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从小受尽地主豪绅的欺压凌辱。1941年,他24岁,与志同道合的何洛、赵天义、李桐民等人一起,毅然参加革命。徐美英说,父亲的工作是发放传单,发展进步青年,“也就是找寻革命好苗子。”那段时间,徐玉保在大新沙家岸、南丰七海坝、锦丰店岸、合兴北川港等地,动员、组织了一批批青年渡江北上,参加“革命”的学习培训。- G4 M( l4 g4 y" @2 _
    但那时,徐玉保早就被国民党的“忠救军”给盯上了,有好几次,在徐玉保回乡发展进步青年时,他躲进麦田、绕进胡同,一次次甩掉了敌人。直到1944年的一天,徐玉保从苏北渡江回乡,在合兴西边的小扁担埭被“忠救军”擒住。“敌人诱骗父亲说出同党,但他根本不吃那一套,于是,敌人就施展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手段,上老虎凳,敲牙齿,灌辣水……”徐美英说,父亲几次昏死过去,但始终“撬不开”他一字一句。1944年6月5日,徐玉保被勒死在锦丰西港南面的三条桥。
( v/ _$ {1 ^4 ]4 t+ A. [- x    徐家因此遭受了大变故。徐美英记得,特别是在1952、1953年,她与母亲、祖母连温饱都难以保证。“大人们整日以泪洗面,生活几乎就快过到了尽头。”徐美英回忆,当时,许多受到迫害的革命人的家庭,过的都是灰色日子。“直到革命胜利,我们才从艰苦的日子里翻了身。”徐美英说。
0 Z+ s: Z4 ^6 I0 H9 e    “感动,更多的是敬佩。”提及父亲,徐美英总是这么回答。她将父亲的精神力量磨砺成自己做人的标准,并且教导子女懂得奉献、学会坚韧。“三个女儿很孝顺,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徐美英说。1 O' p  l2 u1 E; i! G
    徐美英还提到了一个人——老革命李桐民,徐玉保的同仁。现在,李桐民跟随子女定居在苏州、南京,但每年他总是抽空来到徐美英的家,说说老故事,并且每次都会重复一句话——“要不是你父亲守口如瓶,我早就被害了,是他救了我一命,他是个革命斗士。”
) v7 M5 S, D2 q  _; e- s    父亲徐玉保,是徐美英最美、最骄傲的“心头好”。
作者: bcbn    时间: 2015-4-3 11:10

徐婷/文 0 B  u& _& b% `4 q' W5 {
   叶盘法(1963~1985),原名聂盘法,东沙乡人,解放军某高炮四连副班长。1981年10月入团,1982年1月入伍。1985年1月19日在255号阵地不幸触雷牺牲,年仅23岁,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二等功。  Y8 h9 m% o* L  A7 Q9 A  u- H- F
    一腔热血化碧涛% j( p7 t$ e+ ~: O8 H8 p
    3月31日上午,和煦的阳光中,远远的,只见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从香山烈士陵园的入口缓缓走来。穿过革命烈士纪念塔,他们径直来到烈士忠骨存放室,当一盒满载烈士忠魂的骨灰被捧出,全家人愁肠百结。. J" n5 a. W1 y6 |
    每年清明前夕,这家人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这里,只为了他们曾经的一位亲人,现在永眠于此的革命烈士——叶盘法。# ^7 L3 R& T/ w5 a; K" f
    看着儿子的骨灰盒,76岁的老者聂能祥看似波澜不惊,内心早已被伤痛吞噬,身旁的老伴却一如既往地无法抑制悲伤,啜泣起来。“其实,他上前线的前一年就能复员回家了,但他舍不得部队,没想到那一年,他牺牲在了前线。”聂老的思绪又回到1985年那个永生难忘的1月,他接到了儿子牺牲的噩耗,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将老聂一家人的心撕得粉碎。+ D  [' p4 u$ @3 R# i
    “大哥从小就是个心怀大志的人,总想着出去闯出一片天地。”叶盘法的妹妹聂美芳回忆道,“那时候乡里的年轻小伙都流行出去学个手艺养家糊口,但是哥哥却一心想当兵报效国家。他右腿膝弯处有块息肉,招兵体检时担心通不过,他就一直保持着微蹲着的姿势,挡住息肉,侥幸通过了体检。”
: v0 H. m$ e/ E# W8 `' l7 k2 b    1982年叶盘法顺利入伍,在军队中勤恳工作,表现优异,很受领导的器重和战友的拥护。聂美芳记得1983年春节前夕,她曾和母亲一起去杭州的连队看望哥哥。“我们去了一个礼拜,每天哥哥的寝室都挤满了前来‘串门’的战友,领导特地批了他一个礼拜的假,嘱咐他带我们好好在城里转转。”而事实上,一般士兵的家属来访只能获准一天的假。+ y6 g$ I# B/ _! |4 c- W/ X
    那次探望让聂美芳一家对哥哥的军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没想到,那却成了与哥哥的永别。
/ }' H" A$ S- K3 p    聂美芳听哥哥的战友说,叶盘法每次总是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有一次在军工任务中,先后86次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枪弹,往前沿十一个阵地输送各种物资近2吨,抢救伤员23人,被全连指战员称为“压不垮的铁肩膀”。1984年,原本叶盘法可以复员回乡,但是优秀的他被提拔为连队副队长。但就在1985年1月19日晚执行任务时,这个“压不垮的铁肩膀”倒下了。' U. v3 @* g3 N, Q; f( P* A- _: O
    那一次他仍然负责输送弹药。那晚,敌我双方在225号阵地上激烈地交战,眼看我军的弹药越来越少,急需弹药补给,但是道路被敌人打得无法辨认,两侧更是布满地雷,行走十分危险。战友们都不敢贸然行动。“我来开路,你们跟在我后面!”这时,叶盘法站出来,扛上弹药第一个冲了出去!子弹在身旁呼啸,地雷随时会夺走他的生命,但他顾不上了,完成任务最要紧!就在前进途中,他踏响了地雷,一个英勇无畏、铁骨铮铮的汉子就这么走了!
. D3 v5 B' U$ ^& r9 F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当年血气方刚的叶盘法一心欲将满腔热血献给祖国,他的理想实现了,尽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永远活在老聂一家人的心里,活在人民的心里!( Z/ p  u0 u6 i
3 H" o1 d# \1 g  R' U$ P

   这些人物不能遗忘

; ]+ t: A; S* f3 _
    1927年8月至今,我市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有470位。每一条生命的陨落,都是在努力拼凑出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些人,我们不能遗忘。以下是几位烈士的“英雄史”,更多的烈士与他们一样,顽强、英勇、不屈不挠。, v7 [5 J0 d5 V1 N* k/ t
    孙逊群(1897~1927),江阴县中兴乡大德村木桩潭埭人(现属张家港市),他是我市第一位共产党员。1924年7月,他结识了共产党员侯绍裘,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积极投入革命洪流,并发动南沙、中兴等地贫苦农民起来反抗。他曾担任过江阴支部书记、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江阴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无锡县委书记等职,在江阴、沙洲等地开展农民运动,掀起一次次高潮。
" t+ W8 {1 Q7 i. @4 y/ p: I# S    1927年10月23日晚,孙逊群在无锡北门惠农桥73号地下工会机关召开工人干部会议时,突遭国民党军警包围、逮捕。11月13日下午3时,孙逊群在无锡南校场惨遭杀害,年仅30岁。
$ o/ u2 Q( ^' v    谢恺(1898~1927),祖籍江阴顾山,后迁居塘桥。他从业至勤,读医书,研药效,究病理,掌握了不少医道,常为贫苦百姓义务治病,慷慨给药。1927年春,谢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联合常熟西北各乡,组成虞西农民协会,专打土豪劣绅,并宣传澄锡虞地区的农民运动。
# B) {0 E. ~8 ~- \"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农民协会被取缔,同年4月下旬,国民党右派分子诱骗谢恺到王北山家,预伏在楼上的宗锦庠等向谢恺连发两枪,谢恺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遭残酷杀害。嗣后又被移尸湖桥,沉入尚湖。时年29岁。
; M. t5 W6 {4 A/ J    茅学勤(1900~1929),后塍学田村人。1927年3月下旬,茅学勤组织成立农民协会,任后塍地区农民协会会长。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很快便带领二三十名农民举行首次后塍暴动,又先后领导了后塍、杨舍、峭岐、店岸等地的多次农民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
/ K  P, ^* o, i- F' t5 `: T+ N    而后,茅学勤曾担任过中共江阴县委军事委员、中共江阴县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苏常(京沪)特委委员兼红军总指挥等职,带领红军游击队转战于大江南北,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1929年1月24日,茅学勤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2月6日下午3时,茅学勤英勇就义于江阴君山脚下。
( T# z" Q0 f9 V  `( y' n7 |6 s    余静嘉(1905~1945),中兴余家埭人。1927年,他积极投入我党领导的后塍地区的农民运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于1938年协助中兴猛将堂的李善生拉起抗日武装,担任过沙洲江防管理局副局长、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司法科长。1942年春,他出任伪江阴县政府司法科长,并利用这一身份留在敌人内部,秘密开展统战工作和敌工工作,争取了一批汪伪人员,为我澄锡虞中心县建立了一条长江南北交通联络线。1945年7月2日,余静嘉在随军赴锡北途中,突遭国民党“忠救军”偷袭,突围时不幸牺牲。
5 ~  ^( @. K9 O# w7 U    叶英(1921~1947),德积护漕港人。她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但毅然投身革命,编在江抗二纵队九团民运科。在1940年9月攻打姜堰时,她急中生智,脱下外套,包着枯柴,点着火,奋力扔到用木料做的碉堡顶上,其他战友纷纷仿效,逼得敌人钻出碉堡,缴械投降。在随后的黄桥决战中,叶英不幸腿部中了两弹,枪伤在日军投降后不久开始复发,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1949年,叶英终因医治无效病逝,时年26岁。




欢迎光临 沙上论坛|张家港沙上论坛|沙洲论坛|沙洲新城论坛|欢迎所有朋友加入 (http://sslt.funbbs.me/)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