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沙洲解放记

本帖最后由 bcbn 于 2015-3-23 12:22 编辑
/ V4 ~, H& m9 R8 q" O! ^  c
9 v+ q. }% y  c1 _5 o$ T8 H五十年前的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所谓“从天空到水底的立体防线”。在这场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沙洲人民与人民解放军紧密配合,并肩作战,共同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勇歼顽敌的胜利凯歌,赢来了沙洲的解放。
0 b# C3 J3 r$ e借东风  百万雄师过大江
  G. p* B6 d4 o" W, ?! n      在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阴双山的500余公里渡江战线上, 担负最东端渡江作战任务的是我人民解放军第29军,其南岸正面突破目标是沙洲沿江地区。这一带江面宽阔,江中有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双山沙。周围港汊河流密布,潮落时陷滩、硬滩交错,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为配合大军渡江,我沙洲地下党提前两三个月组织了百余名经验丰富的沙洲船工,秘密前往江北,帮助部队培训并作南下向导。
( X! X: K+ c: i$ g  J+ E- {! S    21日下午,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各部召开誓师大会,军民同喝“齐心酒”,长江北岸,千帆林立,蓄势待发。横渡时间定在晚6点整,可江面上的正南风从中午起就一个劲的刮,船工们一个个神情凝重,忧心如焚:这样的风向渡江,别说现在是战时强渡,随时会遇到国民党天上、江中的轰炸、阻击,就是平时渡江,也是凶多吉少,九死一生……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离渡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5 点多钟,风向突变,盼望已久的东北风刮起来了,越来越强、越来越大……江北岸一片欢腾,船工们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声说:托毛主席的福,借来了东风,真是天遂人愿,得道多助啊!6点整, 我军千条木船在百里江面上扬帆竞渡,在隆隆炮火声中,直指江南……1 r3 W5 N8 y6 k: }! ~
强登陆  双山沙激战' Q( N7 X/ P3 _" ]) \6 S* x
      双山沙距南岸仅1公里,是敌军江防前哨据点, 江阴要塞军事屏障。原驻敌三个排,60余人。渡江前夕国民党突增2个营,近500人,企图以此拦截我渡江部队。/ l: {; I8 o  r4 a
      21日晚11点多,我85师253团副团长赵伯英率100多名勇士由双山地下党员胡久敬引领,乘着夜幕直扑双山沙三圩岸。突然,敌人从江防碉堡里射出一连串密集的子弹,战士们不顾一切,跳入齐腰深的江滩,冲出密匝匝的芦苇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抢夺滩头阵地。  Q( M: A0 F3 d3 [# ~* s) `3 Z
      在弹雨的呼啸声中,五连二排排长带着一个小组直奔敌机枪阵地,两名战士不顾身负重伤,炸掉了吐着红红火舌的敌机枪。敌前沿阵地被冲破,部队登上双山沙大堤。五连机枪连和四连突击连奋勇出击,纵深杀敌。战斗中,四连连长温绍荣一马当先,不幸中弹牺牲;一名班长身负多处重伤,仍顽强地向敌人射出最后一发子弹;一名通信员胸部中弹,倒在指导员怀里,掏出了被自己鲜血浸透了的入党申请书……黎明前在我军顽强进攻下,敌军意志崩溃,互相逃窜至渡口码头,我军在此与数倍与己的敌人展开肉搏拼杀。双山一役,与敌酣战一夜,毙敌50余人,打伤100余人,生俘400余人。+ D/ F( }: m% G2 z
      我军也有11名勇士永远长眠在双山岛上。1982年8月,沙洲县人民政府在双山 渡口,建立了一座烈士纪念碑,永远纪念烈士们的不朽功绩。, k4 ?3 X* f% P* N$ Q
战巫山   高龙宝勇立功3 z  N! _0 K1 S, R2 I+ ^2 U
      巫山港位于长江南岸,右有张家港,左有长山,南有巫山为其依托,北与双山沙相望为其屏障。巫山港之敌一旦遇我攻击,可得到多处火力支援,利于固守。6 S; M; n6 W4 X
      29军255团第一营主攻巫山港。该营船只大小不一,船速有快有慢,加上夜黑风高,航渡失去联络。至22日凌晨3点, 全营只有不同建制连的4个排抵达巫山港,群龙无首。这时该营一连连长、张家港乘航籍人高龙宝振臂而出,要大家听从他统一指挥。在渡船接近江滩时,高龙宝命令全体战士分散入水发起冲锋,他自己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中,迎着呼啸而过的子弹,带领战士或弯腰前进,或跃起扫射,强攻滩头阵地。激战中,高龙宝一块头皮连头发被弹片削去,血流如注,高龙宝顾不上包扎,高喊:“同志们,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为死难战友报仇!”率先冲上滩头堡。当高龙宝率队向东扩展到张家港西村子时,遇敌阻击,登陆点的碉堡也被从西面反击过来的敌人重占。这时,部队背靠长江,又遭敌人三面火力封锁,情况万分危急。高龙宝沉着冷静,召集各连干部研究对策,决定以两个班坚决击退重占登陆点之敌,夺回碉堡,同时分工其他干部指挥两个突击队阻击东西两面反扑的敌人,经过反复五次激烈争夺,高龙宝部队终于牢固占领了两座碉堡,并控制了巫山港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大规模渡江打开了通道。巫山一役,高龙宝连队被授予“一等功臣连”称号,高龙宝荣获“二等功臣”、“渡江作战模范”的光荣称号。: b3 h. s$ r7 ?% i
      渡江战役后,高龙宝随部队挥戈南下,先后参加了攻克无锡、苏州战斗,直插福厦前线,屡建功勋。在解放厦门战斗中,高龙宝再获“海岛作战模范”称号。1952年12月,蒋军偷袭我南日岛驻军,高龙宝率陆战营全体指战员前往增援,中敌埋伏,全营将士浴血奋战两昼夜,壮烈牺牲,无一生还。高龙宝,这位十五岁参加革命,身经百战的人民功臣,年仅二十七岁,新婚刚刚两个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7 D9 f8 J" |" n越天堑  船工逞英豪; u' d& m" Q# v/ a: e( l8 M/ ~
      在渡江战役中,参战的沙洲船工有100余人。 他们除了先期到江北为部队传授行船技术,帮助战士熟悉水性、地形外,在直接运送大军渡江中勇斗惊涛骇浪,立下了卓著功勋。/ L6 n* U$ m3 g$ d
      船工顾汉林,1920年出生于双山乡渡口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参加地下党。21日深夜,他担负了运送解放双山岛部队的重任。在接近双山岛时,被守敌发现,顾汉林腿部中弹,血流如注,船失去控制向下漂去,顾汉林情急之中不顾卫生员正在包扎,扑出整个身子把住舵把,将船稳稳渡向岸边。船靠滩后,顾汉林不顾身体受伤,随部队奋勇冲击。当登陆部队发现敌人新增了兵力,已4 倍于我的情况,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先取敌指挥部,再分割歼灭。顾汉林闻讯,又挺身而出,主动担任部队向导,直捣敌指挥部,活捉了敌营长,使敌人失去指挥,迅速溃退,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人民解放军第一渡江司令部于1948年5月授予他“渡江特等功臣”称号。) o- v! s. j3 d# `) h( T
    德积镇金城村宋氏四兄弟,祖祖辈辈以航船为生,宋家有一只25吨的大海船。1949年初,他们听从地下党指示,秘密驾船去苏北新港参加集训。21日晚,四兄弟的船从罗家桥启锚运送解放军到巫山港,枪林弹雨中蓬上三根缆绳打断了二根,他们依然奋力摇橹,照常快速前进,航行在最前列。当夜,他们连续往返长江南北岸5次,先后运送解放军战士200余名,在渡江作战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H) j6 r5 E7 l% J* u
      渡江前夕,沙洲地下党发现赫赫有名的长江“老土匪”詹留金在靖江新港,躲在船上不敢露面。詹是张家港人,驾船技术极其高超,且具江湖义气,地下党决定大胆起用此人。当时中共华中一地委江南工委组织部长焦康寿亲自找詹留金谈话,晓以政策,鼓励他立功赎罪,詹留金欣然答应。渡江战役打响,他承担了驾船运送29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等军部首长的重任。在惊涛骇浪中,他以娴熟的驾船技艺确保了29军核心指挥机关的绝对安全,为胜利完成渡江战役东线作战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b, R( ]5 V( H8 |$ v9 ?
肃残敌  沙洲迎解放" g. O" s" @8 o% l
      解放军渡江登陆一举成功,沙洲武工队即到江边与解放军胜利会师,并带领群众拿着砍刀、步枪、鸟枪,同子弟兵一起追残敌,抓俘虏,活捉躲在麦田沟与乱草堆里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在双山沙,当被捉的敌军营长看到押着长长俘虏队伍的是双山民兵与老百姓,垂头丧气地说:“原来双山沙人人都是共产党!”在东莱,国民党江防舰队某部五艘汽艇在滩头搁浅,沙洲武工队立刻集合队伍,包围敌艇,同时发动强大政治攻势,反复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该部100 余名官兵全部投降,所带大批银元及枪支弹药全部缴获。短短一天时间,沙洲武工队14个武工组先后收缴国民党各区乡公所和自卫队步枪900 余支,轻、重机枪十多挺,还控制要道,保护粮仓,张贴布告,安抚群众。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迎来了沙洲的解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尾  声: J5 p4 q1 u( l3 a
      渡江战役后,我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直取无锡、苏州、上海。沙洲的父老乡亲在地下党领导下,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船运、车推、肩挑,将数十万斤粮食、柴草以及弹药、武器等军需物资送往前方。大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干,呈现父送子、兄送弟、妻送郎南下征战的生动场面。沙洲人民为彻底埋葬黑暗的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黎明谱写了新的华章。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张家港,1991年在当年渡江作战老同志的支持下,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巫山之巅建立渡江登陆纪念标志,1992年4月20日竣工落成。纪念碑座北向南,红色花岗岩碑正面刻有“渡江战役登陆纪念”8 个大字,背面是记载渡江战役始末的碑记,金山石碑座和踏步肃穆端庄,成为张家港市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