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沙上文化丛书》 听沙上方言 忆革命历史

顾珊珊/文/ g  M  C1 j' m. ~8 j5 N! G7 f
   出版《沙上文化丛书》是今年1月份沙上文化研究会成立时就已经确定的目标,目前,全部书稿已经完成,共分4册——《沙上革命斗争纪实》《老沙话语汇》《优柔的新沙话》以及画册《沙上风——沙上摄影图片集锦》,将由凤凰出版社张家港分社于近期出版。) W4 a& Z& q; [$ p1 v
  《沙上文化丛书》实现着对沙上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的承诺,它对应着沙上文化研究会在成立时就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沙上地土一点也不薄”。
! }: e$ U: u$ h6 k, T  |  一段沙上革命斗争的纪实% ?- Z/ h' _+ O( {2 @0 Z
  沙上,是指张家港市北部沿江地区,即今锦丰、乐余、南丰、大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全部地区和杨舍、金港、塘桥的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三。% ?- g) b8 o' X* G& K! v9 q
  上个世纪初,大多数沙上土地都集中在少数地主豪绅手中,沙上的农民在痛苦的剥削和压迫中艰难生活,因此,当革命的火种一旦点燃,便在沙上引发了熊熊烈火。从上世纪20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到40年代的解放战争时期,勇敢的沙上人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 l5 m4 {1 B  o& I  k1 I/ G  市民可能很少知道,沙上地区的农民斗争情况曾引起过毛泽东的关注。1926年,中兴乡人孙逊群赴广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向毛泽东汇报了沙上地区农民遭受的痛苦和正在进行的反抗斗争。同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发表文章《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文章中提到:“江阴东乡有一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农民反对地主的事,此地主苛例为交上期租,江苏人所谓寅交卯种,是一件于农民经济很痛苦的事。现在农民要求种出还租,正在那里奋斗。”可见沙洲以及沙上革命斗争的激烈。
0 M2 x" |6 o; y2 y; v( e# M  徐祖白、张泉华、徐平和葛德本合作编辑了《沙上革命斗争纪实》一书。张泉华告诉记者,该书的时间背景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农民运动时期以及第三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收录了著名的后塍四次农民暴动、沙洲地区反清乡运动以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简称江抗)的斗争运动等。我市境内第一位共产党员中兴乡人孙逊群,发动后塍暴动的汪贵先、陶金才和赵小书,参加抗日斗争的德积人陈伟斯、陈伊和南沙乡人殷铁铭等革命英雄也都在书中以故事主角的身份一一出现。. U$ B) b& {; C! ~" t3 `
  除了集合以前的史料,《沙上革命斗争纪实》还新增了不少新鲜内容,比如找到了农民暴动骨干、革命烈士赵小书的珍贵革命遗物——一张伤痕累累的方桌。至今,这张“伤痕方桌”仍珍藏在我市锦丰镇南港村一赵姓农户家里,已经经历了整整五代人。" \9 `% ^7 E, S* }5 m8 b8 @
  一部老沙话“词典”
( v8 k7 I( s4 K- K( H  谈起《老沙话语汇》,责任编辑俞士明非常激动。俞士明住在锦丰镇合兴社区,他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沙人。所以,编辑出版《老沙话语汇》对他来说可就不仅仅是一项学术研究这么简单了。5 K" I9 T9 f! G! ]) [5 [0 |
  对老沙话的“搜救”其实早在2009年底、2010年初就开始了。当时,俞士明刚刚编撰完《沙上春秋》一书,搜集整理“老沙话”的灵感突然袭来,俞士明召集几位合兴的教师,开始了对老沙话的搜集,第一次仅仅整理了100多条,但俞士明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于是一直坚持了3年。
! g) {' B  _- y# e# x  2013年1月15日,沙上文化研究会成立,老沙话就是第一本确定要在本年度出版的书籍。6000余条收集而来的老沙话被筛选至4000余条入书,这就是《老沙话语汇》,由俞士明、杨子才、张一鸣和吕大安合作完成。关于《老沙话语汇》,俞士明觉得有两点是必须要提的:首先,这是我市一次对老沙话的全面整理;第二点,《老沙话语汇》分为词部和语部进行整理,基本框架格式为——词目、释义、范例,让老沙话丰满起来、活了起来,具有通俗性、传承性甚至实用性,堪称一部老沙话“词典”。3 ?1 f- O# J$ {, z, U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开这么阐述方言的意义:日本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台计算机,一个乡语方言词语呢,极可能携带着成千上万条文化信息,显性的和隐性的,已知的和未知的,可证的和待解的。这句话被收录在他为《老沙话语汇》所做的序中。
6 H1 h) H1 |6 j( F  X$ C: s  经过长达3年的分析和研究,俞士明认为老沙话方言丰富、生动、形象、活泼。初听老沙话,声音宏亮、粗犷,也娓娓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传情达意,体现性格。少量语言即使略呈浅陋、低俗,甚至粗鄙,但老沙话仍然应该是最鲜活、最富有活力的方言。“老沙话紧紧地贴着时代特征,和人的当下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和相关。”俞士明告诉记者,“我们认为老沙话是我市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地语言。”
9 _8 C  }( {: ]9 d. d  柔绵的新沙话
0 X# S1 P" O5 m+ v, e6 @7 o" w5 f& q) A  老沙话是我市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地语言,支持这一论断的还有我市方言研究者秦豪:“老沙话是各种语言杂糅而成的一种移民语言,它没有母语,我这个观点至今还没有人能推翻。”秦豪于2010年就出版了《独特的老沙话》一书,在2013年《沙上文化丛书》中,他将推出他的再一本方言著作《优柔的新沙话》。研究方言10年,秦豪已经出版了20余本相关书籍。
0 V! J/ \3 G: z& f  原本张家港境内4种主要方言被定义为澄东话、虞西话、老沙话和常阴沙话,现在,秦豪提出了另一种说法——暨阳话、河阳话、老沙话和新沙话,这种说法不是对过去说法的否定,而是一种崭新的概念。“比如我说虞西话是河阳话,2500年前我们就有河阳城、河阳桥和河阳酒,河阳山歌唱的就是河阳话,河阳山脚下的老百姓都说先有河阳城再有常熟城,所以,河阳话应该是先于虞西话存在的。”在介绍新沙话以前,秦豪首先帮助记者进行了一次概念上的重新认识,引出新沙话就是常阴沙话这个概念。
& p  R: r. `0 N: f( l  秦豪研究发现,新沙话属于太湖片苏沪嘉北片方言,它具有吴方言的普遍特点——柔软,这个特点让它与偏高亢的老沙话区别了开来。秦豪还抛出一个观点:新沙话直接来自于海门话。原因是,史料中有对海门人在新沙地区首批圈地开发的记载,他们是这片土地的第一批也是最主要的移民。
  n# e2 Y, d( j, b# h  《优柔的新沙话》这个书名酝酿了至少3~4个月,秦豪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优柔点出了新沙话音轻、柔绵和平和的特点,“优”字还道出了本地人对新沙话的热爱。秦豪自己就是一位新沙人,《优柔的新沙话》一书由他一人独立完成,大约有35万字。
9 ~* h  l& Q( s* X& z$ r  在研究方言以前,秦豪是一位逻辑方面的著名研究人员,但是对方言的热爱,研究方言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方言通过耳闻口传的特殊方式,直接地存在着方言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它是研究沙上文化历史记忆密码的最基本最可靠的元素。”秦豪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