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那些远去的抗战痕迹

任星海/文9 l+ x0 z" f5 e, v$ i% ?' [6 t7 |
    历史走过了70多年,见证日军侵华累累罪行的铁证多如牛毛,在我市,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碉堡群,也是“见证者”之一。
# Y" w2 x# ?6 l: F% h    战争碉堡群遗留在冶金园(锦丰镇)合兴和塘桥镇鹿苑。当年,日军侵华,中国军队曾在此修建碉堡,风雨沧桑,如今,这些碉堡大多已被埋入黄土之中。然而,仍有14座碉堡在半遮半掩之中,诉说着那段历史。# \2 n& K; x0 \" F1 t& X4 A" [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抗战遗迹,我市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4年9月,把合兴碉堡群和鹿苑碉堡群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4月,两处碉堡群入选省抗战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对其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如今,碉堡群是否华丽转身?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 Z- Q8 e% }! I5 E$ C1 _    近日,记者走进合兴和鹿苑,探访那里的群碉。
' o3 I3 j4 Y+ ^' V' i    合兴碉堡群:
% |; r$ a& L1 M  e) o    碉堡进行了整治,成了景观
3 k+ @9 N& g" a# R) S" b. V    得知记者探访,合兴的老文化工作者陈国华放下手头工作,陪伴左右。
! {* V3 l: o& e8 @, R1 c! t# D: {    从悦来花苑进入,在其东处,就有一座碉堡。陈国华说,这是我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碉堡。碉堡高度近3米,用优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外形属圆柱形。从远处看,整个碉堡就像一顶帽子——帽筒是碉堡的主体,帽舌是一块宽0.6米、厚0.2米的水泥板,顶部略呈穹窿形。碉堡前方有3个里面小外面大的瞭望口,也是射击口。7 L4 d0 }  H! q4 k' I- A* D" [
    从长方形的射击口望进去,原来在碉堡里面的枪道都是扇形的,机枪放在枪口扫射,通过小小的口子就能扫射最大的范围。3 |$ r4 W% \+ a% S4 u0 U
    碉堡的后面还有一个进出口,是一个小门洞,高约1.4米,宽约0.8米,碉堡墙壁厚约0.7米,内径约2.3米,可容纳四五人。现在铁门已上锁,对碉堡进行了保护。
$ D( q, E( J4 D1 G    从外观看,碉堡除了一点人为破坏外,只在外部表层有一些被风霜雨雪侵蚀的痕迹,在碉堡下方潮湿的部位长有一些苔藓,绿茸茸的。碉堡的周围绿树成荫,同时竖起了木栅栏,形成社区景点。3 B6 e% j) K8 i0 ~
    “合兴碉堡群分别坐落在一干河和二干河之间的星火村、悦来村、常家村。现保存完好的有10个碉堡,1个炮台。”陈国华介绍说。
2 \& f! S! w5 J( C    那么,这些碉堡建造于何时?又由何人建造呢?
0 K; E) s2 @# S: T    “这些碉堡是由国民党部队的工程兵建造的。”陈国华曾采访过村里的老人汪子清,老人曾亲眼所见,其时国民党军队103师师部就设在合兴东街张宅,碉堡于1935年冬开始施工,直到第二年春才相继完成。“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其狼子野心已暴露无遗,继而就会疯狂侵占上海,然后沿江而上侵占江阴和南京。为防备日寇从长江十一圩港和七圩港登陆沿二干河和一干河南下,包抄攻打南京,于是才有了这碉堡群。”陈国华说。+ I+ a8 j. C; B/ L
    抗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碉堡都成了当地人的杂物“库房”、猪棚。时间一长,不少暗碉和小型碉堡被湮进了黄土。这样一来,合兴在当时到底有多少座碉堡,连当地的老人也无法数清了。
9 K; w. h/ U# n. s% f    好在这些碉堡绝大多数得到了保护,比如悦来花苑内的“景观碉堡”。也许别处相对荒芜的碉堡也期待能有这样的改建机会,让它们与城市一起进步,一起精彩。3 M2 J. w% l) r+ x: A$ o
    随着硝烟逐渐消散,枪炮声停止了轰鸣,这座城市因为保留了碉堡等战争遗迹,铭刻了这些血与火、生与死的城市记忆,和平才能永驻人间。
7 y2 e- r  O$ x: V    鹿苑碉堡群:
9 [, I# z! z  S) W4 i: F    部分碉堡湮没在了厂房、民居中
5 U+ z% U, @5 e$ O0 v    鹿苑碉堡群与合兴碉堡群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在建造年份及外观上略有区别。# n. J8 F$ U; @/ L9 L5 d
    根据史料记载,在1936年,国民党87师王敬久部在鹿苑集镇四周建有7个碉堡,现存4个。外观则呈长方体样式,钢筋混泥土结构,长5米,宽4米,高3.5米,壁厚约0.5米,中间分2格,有进出的门和射击口。! V5 b8 U. z; ~. H" S+ r) k/ R
    位于鹿苑东渡路北面的碉堡,是鹿苑碉堡群中最显眼的一座。党史工作者钱永飞介绍,他2014年来此寻访时,这座碉堡还在农田边,后来旁边的道路拓宽,碉堡就向北移动了10米。“当时来了2辆大吊车,才挪动了这大石块。”路建好了,人们或开车或漫步在东渡路上时,路过这个碉堡,深感和平的可贵。7 V8 i) ^% T" V% |+ C( M
    只是,其他碉堡尽管保留了下来,但也几乎湮没在了厂房、民居中,失去了原本的面目:其中一座被水泥墙“封闭”在了厂房围墙外,进口已被堵死,只能从一处镂空的窗口里窥见样貌,从砖壁上的弹痕和几个机枪眼,还可识别这是个碉堡;另一座碉堡则在半山腰上,已经陷入泥淖中。当地人告诉记者,如果不走近看,很难发现这个“小土包”是一座碉堡。
2 s) g* a" l9 R0 Q$ y# M, \    这些碉堡像遗世独立的战争弃儿,孤零零站在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经风霜日露,无声无息。有的被垃圾掩埋,有的因城市的发展消失了,灰飞烟灭。
; z' }. Q, x# n+ x; ?# Q' @9 _; r    “还有一座碉堡怎么找不到踪影了。”钱永飞发现,一座碉堡“不见了”。  m) M" b0 ]" t
    碉堡不见了,村旁的大树下,坐着两位老人,正在象棋盘上无声地厮杀。+ w* a6 J4 u1 K9 H  ~
    在老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一个暗堡,它藏在居民住宅内,与之“浑然一体”,如果不是几个射击孔,根本就看不出它的本来面目。现在,碉堡的砖墙已经破损不堪,石砖大多已风化,以至一层层脱落。碉堡的通道进口,已被垃圾封了一半,里面还堆放着杂草。东北面墙上布满了弹痕,最上层一角还有炮弹炸开的豁口。一个五十多岁的王姓退伍老兵寄住在这里,和它一起守望着这座城市。
) m$ M# S9 l" }    紧靠这座碉堡居住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这是一座很有历史意义的遗产,但由于长时间无人修葺照管,碉堡渐渐受损。钱永飞说,鹿苑地区能将碉堡群保留至今,很是难得,应该把它留下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本直观的历史教材。时隔70多年,能有幸目睹这样的战争遗物,非常难得。若任其风化,后代就无法亲眼目睹了,实在遗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