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团结小学, b$ `. S7 ]# K
朱宗林2 O( u. F2 A0 z' R, w+ B
原兆丰镇团结小学, 位于常通港南畔, 坐落于兆丰镇红旗村境内。 学校始
* M% B9 w. O& {+ U创于 1950年 3 月 , 初名为“常熟县团结乡私立生建小学”。 1951 年暑期, 由常阴
& t2 W. ~! P# K8 p区人民政府批准, 命名为“民办团结小学”。 1952 年 7 月 , 经常熟县文教局批, |% p2 Y  s. D, {: h/ n4 Z+ m5 ?
准, 转为公办小学, 更名为“常熟县团结初级小学”。 是年, 学校成立校董会。3 |2 ]' _2 L3 \
1953 年至 1961 年, 由常熟县拨款和校董会集资, 先后建造校舍 22间, 学校' Q. u( \6 _; m) {8 S
初具规模。 1954年7 月 , 学校由初级小学升格完全小学。
2 P# }7 ^" [. B. K! e  \学校恪守“严谨治校, 科学管理” 的办学理念,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Y  }; P/ `$ h, [, e% b赢得社会和周边群众的普遍赞誉。 1983 年至 1991 年的 8 个学年度, 学校达县+ n% H( x, H3 K- I
(市) 局规定的“四率” 或“八率” 得奖标准, 其中连续 5 个学年度, 被评为沙
& u! ~! o- s- v8 z, I( r& X洲县(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 D4 W/ j5 F$ O* f
“小学校也要闯荡大世界”, 这是团结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的目标追求。 如由
! x1 T5 V) @1 w陈鹤梅老师辅导、 培训的“贝贝 ” 足球队, 于 1985 年、 1986 年两次荣获县0 [6 E0 p7 [; s2 K1 q
(市)“沙洲之春” 贝贝足球赛冠军。 1985 年, 由陆漱芬老师辅导的 “少先队创
/ o" a# g$ G# u, o6 H0 e造杯” 活动, 获沙洲县优秀奖。# r. @; X) E5 B4 `
1994 年秋, 团结小学迁移至已被撤销建制的原团结初中校园内。 校舍几经; ?$ s) d( g2 q6 g8 t' _
规划改造, 楼房、 平房错落有致; 校园数度绿化美化, 繁花似锦, 成为农家子
: j& U8 _8 a! c0 `! L5 `+ V* S- m. d女接受教育的好地方。, Z  F9 n* J: T$ _8 e' S* m0 O+ K; {
2005 年末, 学校占地 6500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开设6 个教
6 V& x- q& [( ~  X学班, 学生 254名, 教职工 1 2名。
1 \5 F/ a$ C! K* p( ?$ ]) J6 F' i2006年8月 , 因学校布局调整, 撤销团结小学建制, 并入兆丰中心小学。2 ^1 a7 L* E: e& r# b% G# V& j; v
团结小学存续时间长达 56 年, 为兆丰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积7 W, J2 d' Q4 j
极贡献。 学校的历任校长为马占皖、 范仲敏、 郭明华、 朱廷宰、 顾忠达。
0 S6 F7 O3 c6 w+ |$ w
5 S5 L+ z5 U/ M  I% [+ c红星小学# P6 m( G" F! W3 {0 K
朱宗林
  a0 m: `; d  q+ m5 O  I" A  |" E原兆丰镇红星小学, 位于红星、 红发、 红谊三个村的中心地域, 校园坐落* i: l6 @8 F1 V5 w
在常通港北畔。 1940 年创建初期, 热心兴办乡村教育事业的陆宗山先生租用济
' l/ e4 {9 C6 y$ q" K生圩农家吴广才的房屋, 开办一所一至四年级复式, 单班独教的初级小学。 校
- n  R8 `+ H7 n名为“义成小学”(地处义成圩)。 当时教师工资及学校办公费均由南通县教育( E' z4 E) D) i
局发放。
5 R; z2 d( {( |' P1 ~- d* I/ b( N" h& E1942 年, 吴广才嫌小学生太嘈杂, 学校只得迁到济生五圩丰宗源家。 1944
; K! [' K" W( ]年奉南通县教育局的旨意, 学校又迁到义成二圩, 租用李金华家的住房作校
9 |5 E0 H3 O9 l8 k9 L) K舍。 学校规模由一个班扩展到两个班。 1947 年, 李金华家因家庭人口增加收回
- G1 v5 M  ~9 f  f' R5 x& ]0 x了住房, 学校就借用沈金海家的住房 (即今校址) 作校舍。
* i4 `) B! j9 I/ Y) _1949 年春, 江南解放, 学校划归常熟县管辖。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学校
" {1 W3 |9 ?% `, C8 k$ {: l3 z" Z. ?: D获得迅速发展, 到 1950 年已发展成为有 3 个复式班的完全小学。 1951 年土改
' W- M  E4 w  [- R时, 政府没收地主沈金海的住房和宅基, 划归学校所有。: N/ g+ o4 t3 ]
1957 年, 由杨友德任校长, 未到任。 随后由沈鉴民、 郭宗仁相继任校长。( v. Q5 g$ r( J. A5 w3 S
当时全校拥有 7 个班 (5 个公办班、 2个民办班), 学生有 398人, 教职工 11 人。  c) f+ J  j5 N! a& @
1965 年, 红星大队为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困难, 在校内办了一个耕读. m! {( R5 z% p( C$ h( ?$ v) P
班。 1966年因校舍不足, 由县文教局拨款兴建了朝西的 4间教室。
/ N3 L$ x5 m  c8 w1 m1968 年, 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 学校改名为红星小学, 同时拆迁 2 间教室
* e. v0 S: c1 U1 Y: _3 E5 y到红谊、 红发两个大队办起了两所小学。 此时, 凡家住红谊、 红发大队的学生
5 W5 s+ C' Z4 g% v7 u也都回到了本大队小学读书。 后因红谊、 红发两校生源不足, 又分别于 1978、
! F6 J5 b! r: m( L2 Y+ @1983 年并入红星小学。/ b, V3 k8 F! I9 ^
1968~1983 年间, 学校附设初中班, 开设初一、 初二两个班级, 学生 80 多; o( T! o6 C; J9 u1 K* G
人, 初中实行两年制。2 U8 g/ f& ]- V# o3 A/ ?+ ]+ W0 h
1988 年, 施教区 3 个村的干部及学校负责人组成校董会, 当年乡教办补贴
& H4 z: w1 p, @: V15000元, 由红星村为学校翻建了朝南 4间教室。/ |4 @9 v6 q; `9 i
1990 年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 建造了多功能教室和图书室, 并砌围
; y5 r' i- j- k* \! H墙 72 米, 安装了校门, 还更新了课桌, 添置了图书、 乒乓台、 爬竿等活动器
6 [% }: ~" y9 Q具, 总支出 27000 元, 该款均由施教区的 3 个村、 厂上交教育附加费中抵算支
  g# N. G( W( i' z1 T付。 校园内种上了花草树木, 美化了环境, 旧貌换新颜。 当年九年制义务教育
5 }! ^; ~8 t( H( x. i达标验收合格。* d1 i1 }3 r2 N8 o) P, W7 {9 U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了校风、 教风、 学风的建设, 教学质量
; s: L3 u& R& V9 K3 s稳步提高。 2003 年8月 , 因辖区内学校布局调整, 学校停办。

TOP

返回列表